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作用越来越凸显。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信息化在我国农村及农业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此,要探寻农村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并采取高效、科学的手段让其发挥作用。
一、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信息化的关系
(一)农村信息化能够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村信息化能够有效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农业经济增长提供快捷有效的信息参考,从而为农业经济发展做出引导作用。在我国当前经济环境下,农产品的供给一般受市场决定。因而只有通过农业信息化技术才能让农业结构的调整符合市场规律,才能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不过,在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才能更有效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二)农村信息化能够解放农村劳动力。传统农业生产只限于小规模的个体化经营,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使得信息与资源很难共享,生产效率较低。在信息化条件下,农业生产活动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从而有效地解放农村生产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农业活动可以引入智能化管理,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投入,节约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三)农村信息化能够扩大农业生产的活动空间。在信息化条件下,农业的产业链有望得到延伸,从而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农业可以与工业进行高度结合,根据用户的需求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在以往,农产品只能在当地销售,营销空间有限。通过互联网技术,农民则可以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可以在网上建立农产品交易平台,寻找稳定靠谱的买家,通过网络实现网上购买、销售、发货和支付。这不仅缩短了农民获得支付款项的账期,也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问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从而提高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四)农村信息化能够加快农业经济增长的步伐。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可以用来替代传统的生产工艺,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强农业生产效率,从而加快农业经济增长的步伐。信息技术的独特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传播能力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因此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生产技术方面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互联网技术能够进一步细化社会分工,减少交易成本,扩大交易范围,加快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
二、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应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强化农村信息化的统一规划和布局。农村信息化要想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必须首先要有基础设施的支撑。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比较低。对此,首先要对农村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布局和规划,降低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的可能。同时,上级政府财政部门可以进行适当的财政补助和政策倾斜。同时,也可以面对社会募集资金,特别是一些比较优秀的乡镇企业资金。这样不仅加快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也能够提高乡镇企业的社会声誉,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还需要从软件方面来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介,播放一些涉农节目和农业信息服务节目来影响农民,通过丰富多彩接地气的节目来引起农民对信息化农业生产的重视,同时也能够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文化素质。
(二)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行业。在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信息服务。只有重视农村信息化服务工作,才能更好地引导农民进行科学有效的农业生产。因此,政府首先要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汇总各类农业信息,为广大农民提供最新最全的资讯。同时,政府及农业从业人员需要关注农业信息化行业的发展,有一部分人需要从农业生产中独立出来,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品和市场的信息搜集与咨询服务,从而建立有效的市场多层次服务体系,为农业提供可靠的信息保证。
(三)注重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建设农村信息化的核心力量,有了合适的人才可以对农村信息化建设作出指导,并在遇到问题时及时作出反应,找到解决方案。对此,需要积极引进一批高素质、有经验、有技能的信息化人才,为了鼓励人才下到基层农村,可以给予一些精神和物质补助来提高其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要加强对参与农村信息化工程的人员的培训,包括村干部、农村技术员和农民,让村干部懂得农业信息化,提高其业务水平,交流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使农民熟悉农业信息化及其操作,使他们主动利用信息化来服务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以便能够更快的适应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科技的发展给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带来新的挑战。在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失业中,必须重视与发挥农业信息化的作用。实现农村信息化发展不仅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更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面貌的改变。对此,需要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化行业,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