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以爱为名的晚自习

2016-04-29 00:00:00赖雅琴
课外语文·上 2016年8期

【摘要】感恩教育意在唤起学生对为自己付出而不求回报之人的感激之心,让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懂报恩。感恩教育是教育者利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道德情操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感恩教育;高中生;道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从《诗经》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左传》的“衔环结草”,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到白蛇为报千年救命之恩堕入凡尘,《弟子规》的“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等等。中华民族从几千年前的诗塾教育到民间的传说,无不渗透着感恩教育。《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形成学生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操和积极人生观的有效教育,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题中之意。

所谓感恩,是指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感恩是一种美德,一种珍惜生命、珍爱生活的态度。感恩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化为具体的感恩行为。

一、日常落实感恩教育

教育学生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如果仅仅靠理论式的言传灌输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是要来自言传身教的点滴感染。作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上课通过具体的事例、文学作品,及开展感恩主题班会活动。此外在元旦汇演中,组织学生表演手语《感恩的心》,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日常生活中,学生的生日会给他们送一些小零食、小卡片;学校组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给每个同学写鼓励、感谢的明信片;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要求他们发短信或用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老师和同学等等。用宽容之心将感恩外化为行动,对犯错的同学及时教育,并给予他改正的机会。两年来,学生的心中潜移默化的种下了感恩的种子。

作为班主任,每当学生的生日都会给他们送去独特的祝福,并提示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要学会感恩父母。我的生日在暑假,学生没法给我庆祝,往年都会发短信。高二升高三暑期上课正好最后一天是我的生日。这天是放假前我的最后一个晚自习,刚到办公室就在走廊看到L,问他有事吗,他只是默默不吭声,还以为他在生前天的气故意不理我。走到办公室门口看到走读生ZF,“诶,ZF你怎么还不回家?”ZF朝教室方向疯跑。正准备走过去训斥他一声,问他为什么走读还不回家。这个时候几个女生嬉笑着跑过来把我故意支开。稍做收拾准备去另一个班自习,数学杨老师说“我先去六班帮你上晚自习吧?”“啊?哦……好的,谢谢。”感谢杨老师善意的同时,内心想去班上看看熊孩子到底在干什么。走出办公室吓坏了,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二楼的楼道摆满了蜡烛,系满了氢气球(后来才知道是氦气)。我的天,这是干吗?今天才22号,不是我生日啊。还没到门口,就被LC、YJ、YY赶回办公室乖乖地坐等消息。我无辜地说着今天确实不是我生日,“知道是25日,但是那天都放假了,你记得我们生日,我们也要给您过生日。”YJ俏皮地说着。的确,每个学生的生日我都会记得给一个神秘礼物。价格不贵,却意义非凡,可能是一句鼓励的话,也可能是一个钥匙扣,或者一只“金榜题名”的笔。正是日常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德育工作始终,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懂得感激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这是感恩教育的起点,让学生识恩、知恩。

二、感恩协调人际关系

感恩,不仅使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且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拥有感恩之心的人,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因为感恩能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感激,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大的情感回报。总之感恩教育,既善待了自己,又悦纳了他人。

这节晚自习场面空前盛大,气球、横幅、彩灯、蛋糕、蜡烛、荧光棒,还有满黑板的祝福,这是一场生日party。桌上可爱又华丽的蛋糕,孩子们齐声唱“祝你生日快乐”。然后是吹蜡烛、分蛋糕,一起合唱了班歌《倔强》“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边唱孩子们边挥动着手上的荧光棒,感觉在开个人演唱会。下课铃声响起,学生鱼贯而出。三分钟后,学生在楼下大喊,我出门迫不及待往下面一看,星星点点用蜡烛摆下的“生日快乐”四个大字。还没等我缓过神,突然烟花绚烂,孩子们齐声喊着:“赖老师生日快乐!”那一刻我是最幸福的老师,没有之一。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就在于此吧,没有比学生的感恩更值得一个教师自豪的。感恩教育并不是期许学生能对自己报恩,但当学生有实际感恩行动时,正是感恩教育的落脚点。

“老师说点什么呗?”“谢谢大家!正如班服的寓意‘7心协力,超越梦想’,让我们一起创造美好明天,实现梦想!你们带给我的感动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谢谢你们!”晚自习又陆陆续续收到好多在外面集训学艺术的学生的短信,还有原来高一学生集体制作的小册子。感恩教育,不仅使得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知恩、识恩,让学生真正懂得感恩、报恩。就好比过生日这件事,学生特别重视,日常通过细节的情感教育,切入学生内心世界,激发心灵共鸣,他们对这件事有了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感恩心理,培养他们健康的道德情操,发展和升华他们道德情感。

感恩是一种基于人自身需要的文化自觉和行动自觉,意味着平等与尊重、付出与回报、牺牲与收获,是一种植根于日常生活的精神品质,是透过行动实践和价值实现。感恩于个人是心态,于班级是文化。日常教育工作中,我们若能让学生、让自己体会到感恩的无处不在:感恩父母,因为他们给予了你的生命;感恩教师,因为他们开拓了你的视野;感恩同学,因为他们是你的亲密战友……践行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参考文献

[1]崔雪娇.学会施恩懂得感恩[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

[2]黄丽.浅谈感恩教育[J].中小学健康教育,2005(1).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