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我国教育的历史背景来看,我国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对教学内容还是对日常生活,大多数学生都缺乏质疑能力,这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都具有十分不利影响。本文结合当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就影响学生质疑能力的因素和质疑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疑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自古就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古训。可见,我国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的能力。现代教育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需要知识和能力兼具的综合型人才。目前,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学校和教师都具有一定的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意识,但是缺乏具体的实施程序,落实程度远远不够。
一、影响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传统教育背景的影响
我国传统教学的理念和模式对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这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十分不利。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专注在教学内容的硬性传授方面,多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授教学内容,学生只伏案听讲和记笔记,听课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也赞不绝口,但是很少有老师在课堂上或者课下问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了什么,而学生对教学提出质疑就更无从谈起。长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和教师都形成了习惯,忘记提问的重要性,学生只单纯地听教师讲解,经常表现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我国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行比较晚,虽然已经开展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目前,我国教育还是离不开考试制度的桎梏。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教师注定更加重视学生成绩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为了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教师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进行最大限度的教学内容和考试知识的教学,从而大大削减了学生提问的时间。这样的教学模式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教师尽其所能的讲授教学内容和考试重点,但是学生不一定都能在课堂时间充分吸收教师所讲的知识。而在当今普遍以成绩论英雄的大环境下,教师不得不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否则,一旦学生的成绩不理想,外界就会质疑教师没有很好地进行教学。
(三)教学模式的影响
目前,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大多为教师先教、学生后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对学生不具备充分的基础知识而学习新内容产生担忧,这种担忧也说明教师对学生自主提问意识的培养和自身给予学生适当地提问机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比如,在《威尼斯商人》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故事主人公夏洛克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往往不是学生自身思考而对其进行理解的,而是教师直接将对该人物形象的准确理解告诉学生。这就直接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
(四)学生缺乏提问的胆量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生会在提出疑问的时候遭遇到部分教师不予理睬甚至批评的不良对待,这就直接削弱了学生提问的胆量。
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提问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大多被动接受教师所教的内容,令学生缺乏提问的胆量和热情。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培养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与教师平等的地位,调动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的积极性,从而鼓励学生勇敢提问,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目的。
教师还要积极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应该在分析课文主题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教育制度进行思考。在鼓励学生提问的同时,对提问的学生加以肯定,并与学生一起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然后在思考过程,引导学生寻找自身问题的答案。最后,在解答疑问之后,鼓励学生重新阅读课文并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进一步理解。
(二)教师通过合理比较引导学生提出质疑
在初中语文的实际教学中,最有效的引导学生提出质疑的方法是小组比较法。教师可以将课文阅读等教学环节放到小组中进行。小组中同学之间关系比较融洽,有利于在自由讨论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而且同学之间的竞争可以提高学生提问的主动性。以《在烈日和暴雨下》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问题。比如,文章描写了祥子在六月十五那天的几段故事、文章对祥子的描写说明了什么以及文中景物环境是如何描写的等问题。通过小组这些问题的讨论,教师再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轻松地完成了阅读任务,并在主动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加扎实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另外,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阶段的理解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提出疑问。每个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只有不同见解的相互碰撞,才能使学生对事物有更加客观的认识。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质疑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学生不够理解课文内容而无法提出疑问的时候,教师绝对不能直接给出答案,以代替学生思考的方式扼杀学生的质疑能力,而应以关键词引导学生在对课文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提问。
三、结语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初中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以引导的方式来合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在质疑过程中不断思考,从而更好地对所学语文知识进行理解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董亿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6).
[2]刘春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3]庄丽星.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2(4).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