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2016-04-29 00:00:00卢艳君
课外语文·上 2016年8期

【摘要】近年来,校园暴力频发,学生不知感恩胡作非为有的令人发指。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文语文教师,利用自己的学科特点,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语文;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其实就是知恩、报恩。“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现在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为了一个“苹果6”和父亲闹翻跳楼,因为交卷问题挥拳砸向老师……一幕幕“以怨报德”的悲剧,看了让人心痛,这与不知感恩有直接关系,对“独生子女”的呵护助长了他们的飞扬跋扈,“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使孩子们失去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单靠哪一方力量都显得单薄,文科教育有先天优势,语文学科义不容辞地担起了重任。

身为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教书”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育人”是指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语文学科得天独厚,有条件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语文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是这样阐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既涵盖了政治思想性或思想性,也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一切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因素。语文学科结合自身的特点,在“人文”的广阔领域里恰如其分地承担起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打基础的任务。

倪文锦、欧阳汝颖曾说:语文课程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语文中学习大量的范文,就是接触范文中先哲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就是用他们健康高尚的心灵世界影响和规范学生的心理结构。语文在教学“三维”目标中,其中有一个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就充分利用教材加强思想教育,文道统一。通过反复诵读《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的感恩之心使学生产生了共鸣。勤劳、善良的大堰河就像自己的母亲,把无私的爱都给了自己,都有一颗紫色的高尚的灵魂,同学们讨论得热泪盈眶,仿佛找到了泉眼,感恩之水喷薄而出。练仿写句子歌颂母爱,发自肺腑的佳句不断涌现。如:(母爱是)盎然的绿地,芳菲而宜人。她使空气清新,百花缤纷,彩蝶飞舞。她是唯一没被名利污染的一方净土。写日记歌颂母爱的,几天和母亲较劲不说话的也和好了,他们心灵深处受到触动,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认为感恩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连生身父母都不知感恩的人,我们还指望他们什么呢?

除了讲课本,我们也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的诗文名篇,阅读大量反映各个时间思潮和文化现象的优秀作品,特别是与课文有关的拓展阅读。在学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后,我让学生找资料了解这位“百科全书式”的历史人物,看看梁任公的师生关系和父子关系。学生们发现,他和老师康有为虽然后来政见上有分歧,但对老师在学问上和政治上的影响,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始终铭记于心,为老师送终时虽然被拒,但他仍徘徊在风雪中,做到无愧于心。想想自己老师的付出,我们何至于一言不顺就拳脚相加呢?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我顺势而为,引导他们读梁启超给儿女们的书信。发现这位父亲太伟大了,他不仅为救国救亡呼号奔走,他还像朋友一样和孩子谈人生、谈爱国、谈立业、谈治学、谈亲情,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孩子,为建设祖国做出巨大贡献。我引导他们说说自己的父亲,虽然没有梁启超的高大上,但他们同样伟大,我们的每一点点进步,其实都离不开父亲物质精神的支持。想想朱自清的父亲,是不是你的父亲也是那样拎着水果送你去车站呢?如果不是适当的引导启发,学完课文他们对自己父亲的付出视而不见,见而无感。这就是区培民所说的“从‘死’的文字中‘活化’出来感受,体认其中的人文内蕴、精神气息”。当时正值父亲节,学生们利用各种形式表达对父亲的感恩之情,后悔自己经常对父母不满意,认识到原来感恩不需要感天动地,可能就是一句简单的问候,可能就是看到好脸色,他们就心满意足了,我们的父母已经可怜到这种地步了!

“感恩教育”贯穿于写作之中。仅有口头感动是不够的,必须深入内心付诸行动。高考作文一般都渗入出题者的价值导向,而且都体现鲜明的时代主题。近几年高考作文将“一点四面”作为立意方向,这“一点”就是以“立德树人”为重点,我这样做一举两得。除了大作文,我们练仿写,练片段,在作文中,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三观”。就是我们的书法比赛、黑板报,也刻意选择有关感恩的精美文字,演讲比赛、作文比赛都将感恩教育渗透其中。带领学生去监狱看犯人演出,犯人愧对家人的忏悔,使他们受到震撼,回来及时总结写心得。我们也利用大型节日活动进行感恩教育,让感恩教育经常化、生活化,形式多样化,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感恩意识,弘扬感恩美德,营造感恩氛围。

感恩教育,任重道远,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近年来,我国专家学者对青少年的感恩教育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各种专场感恩的公益活动,大中小学生也开展各种各样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全社会形成共识,用我们的合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大厦基石。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