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化知识和产生语言表达思维灵感重要基础,利于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和认知思维。以课文为阅读引导影子,突出同类题材、作者等选择,给学生在拓展阅读中举一反三。注重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博采众长中相互学习借鉴,对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起到一定推动作用。鼓励学生根据阅读感知,突出主题演讲,引导学生在自由表达中归纳总结,对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有着正面迁移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课外;比较;交流;演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让学生在开放化背景下能主动体验、合作、实践、体验学习和使用语文,对丰富学生知识视野和思维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导学生在主动阅读课外文章素材上多归纳总结,让学生走出过于依赖教材文本的解读,对增强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起到一定的引导价值。从管理学角度来看,注重过程管理,能使得学生在找出自身阅读需要的基础上更利于他们优化阅读学习方法,让他们在不断综合运用中发现精彩和生成点,培养他们灵活自如的学习综合运用技能。
一、类文引导,发现精彩
课外阅读,是学生补充知识和升华认知感悟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总结反思的重要基础。通过相似的文章引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读有所思,思有所得,阅读的价值也便真正体现了出来。借助相似的文章阅读,让学生在自我默读和归纳的过程中找到不一样,能使得文章精彩在学生心中盛开朵朵美丽之花。
类文引导,让学生走出了自我封闭的学习模式,运用无尽的遐思让他们学习思考不一般。如,在人教版必修4的第2课《雷雨》阅读教学后,我结合其“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价值以及表现出的人生大悲剧,推荐学生阅读曹禺先生的《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话剧,让学生撰写观后感。同学们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对其中的情节结构、人物情感世界等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有的同学认为,话剧中的人物冲突有其偶然性,但更多的是事件发展的必然性造成的;有的同学认为,每一幕戏剧都是基于情境基础上的感悟,都是一出“悲喜人生”的展现;有的同学认为,话剧的精彩不仅仅是角色的言行举止,更重要的进入角色的内心世界,聆听到强劲的心声,等等。
借助类文,让学生在延长教材文本阅读的基础上有了更多拓展生成点,让他们能够将教材文本知识主动转化为实践体验运用,产生更多思维灵感。引导学生借助类文主动深入思考,并找出与教材的不同点,给他们更多发现“新大陆”的机会,定会使得阅读更有引导性和多样化。
二、交流心得,博采众长
读是说的前提,也是互动交流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想让学生吐露心中的感想,不妨多给他们自我陈述和群体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相互学习和彼此借鉴的过程中主动表达,更能帮助他们强化理解感悟。交流心得,让学生有了更多探知的机会,也利于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学生主动交流心得,能使阅读成为他们学习的一种行为习惯。如,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后,我建议学生从《水浒传》中摘录相关精彩片段,要求他们交流学习心得,帮助他们在主动感悟中强化认知。有的同学则选择了“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认为此时的花和尚不仅力大无穷,更是疾恶如仇的真正男子汉,应该为花和尚鲁智深点赞,但他的处事方式不可取,仅三拳就打死了人,可见当时的法制建设不够完善;有的同学选择了“黑旋风斗浪里白条”,认为不打不相识,梁山伯的好汉都是通过拳脚相加而后相互结识的,特别李逵的鲁莽确实让人哭笑不得,但为此也付出了代价,在水中受到了戏弄,可谓“莫是自己强项万不可逞强”。有的同学选择了“宋公明三打祝家庄”,认为祝家庄被三打,可见池城之牢固,但在困难面前还是印证了那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正是吴用等人的策略运用使得攻打获得了成功,告诉我们天底下没有攻破不了的城墙,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策为上”,等等。
通过引导学生更主动交流自己的理解感知,让他们在晒出自己阅读成绩单的基础上,更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能够使得阅读富有开放性。组织学生通过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形式相互沟通,让他们能够围绕课外阅读的相关语篇内容要求主动抒发思想情感,不仅能使得他们在相互交谈中获得感悟,更能够使得合作学习成了他们的必备技能。
三、主题演讲,升华感悟
让学生有出彩的机会,鼓励他们在主题演讲中表达自己的认知感悟,对丰富其思维灵感起到一定的引导促进作用。主题演讲模式运用,开启了学生自我探知和积极表达的重要序幕,让他们有了更多的感悟,帮助他们主动表达。
搭建平台,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阅读感悟,帮助他们在发展创新中深化感悟。如,在学习契科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后,我指导学生阅读了《小公务员之死》,让他们就其中的阅读收获进行主题演讲。有的同学以“一棵小草经不起小小的喷嚏”为主题,表达了自己对小公务员之死的同情;有的同学则以“人应该为自己而活”,对当时的底层的人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让自己真正成为主人,等等。在演讲过程中,有的同学还通过模拟人物的语言对白等,让阅读理解得到了更多的升华。
主题演讲,使得学生跳出了阅读以解答题目为主的检测模式,而是赋予了更多的主观想象力,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深切感悟。多尊重学生的情感意志,引导他们在大胆表达中主动呈现观点,能使得课外阅读有了更多的生成点,便于他们在自我理解感悟中获得更为深刻的体验,提高综合表达运用技能。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过程,更是体现教师教学智慧和艺术的重要途径,展现了阅读在学生语文知识中的重要基础性地位和作用。突出学习篇目精心选择,让学生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主动交流和探究,让他们在自读中感悟体验,利于他们主动归纳学习所得,积淀丰富知识,为灵活自如表达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程云芳.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3(35).
[3]张远淑.浅谈流行文化与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新课程,2015(10).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