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的引导策略

2016-04-29 00:00:00吴素琳
课外语文·上 2016年8期

【摘要】高尔基说过:“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课程标准也这样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关键词】阅读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读整本书的意义已被重视。然而,当今这个社会,处处弥漫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与“遥控器”“掌中机”的战争。并且在这场战争中,书本往往是节节败退的。

一、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并不乐观

(一)不浓,音画泛滥

“微时代”的到来,零碎的文字成为人们的阅读主流,而音画的快捷传播更侵袭着我们传统的阅读空间,它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快感。大部分学生不喜欢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

(二)味低下,良莠不齐

学生拥有的书籍鱼龙混杂,女生偏爱童话,男生沉迷漫画、冒险、爆笑类读物,甚至有些高段学生把网络小说作为自己平时阅读的素材。这些书籍文字粗糙,内容粗俗。读这类书不仅浪费时间,还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习惯不良,阅读肤浅

许多学生现在阅读是走马观花,只是追求一些故事情节,至于作品里的内涵,语言的精妙,从不考虑。阅读时能主动拿起笔圈圈画画,做读书笔记的微乎其微。

面对目前这一阅读状况,作为小学一线老师,我们有责任去指导学生学会整本书的阅读方法。正如叶圣陶老生生所说的那样:“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给一点儿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可见在叶老心中阅读指导是很有必要的,在现实中也是非常需要的。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牵一发而动全身,促使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我们学校对整本书的阅读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课题研究,采用了不同年级的几个班进行了试点。下面我就以三本书为例,谈谈小学各个年段在指导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二、小学各个年段在指导学生整本书的阅读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低年级

低年级可以从阅读绘本书开始。在阅读《你看上去好像很好吃》(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这本书的时候,因为书中情节变化往往出人意料,所以很多关键地方教师都可以停下来,让学生想象下一步会发生什么。通过学生想象和书中故事情节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故事的温馨与感人。尤其是书的最后小甲龙跑到山顶的部分,让学生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一年级的孩子对父母有着强烈的情感依赖,当他们看到这样的场面的时候,一定能把小甲龙想象成自己。其实,整个故事孩子都可能会把自己想象成小甲龙。这样的处理是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故事中的温情。

通过这本读物,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绘本书之所以给孩子带来无尽的乐趣,关键是能带来视觉冲击和无穷的想象。但是,想象要以看懂图画内容为基础。所以,教师在用绘本书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看画面。图画语言是学生天生的语言,他们很容易看懂,甚至很容易发现细节。看懂图画能促使学生走进情境之中,感受到作者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情感。绘本书的阅读,阅读画面要重于阅读语言,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情绪的渲染、思维的历练,是阅读图画书的主要目的。

(二)中年级

以《亲爱的汉修先生》(新蕾出版社)为例谈中年级的阅读。

在班级读书交流的时候,教师可首先设计这样的问题:“书的作者是谁?哪国人?”“这本书中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说出你的理由。”通过学生汇报,梳理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通过说喜欢谁,了解学生对这本书的理解程度,看他们是如何看待书中人物的。让学生说理由,就是通过书中的某些情节证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把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出来。通过这样的汇报交流完成对整本书的梳理,建立了整本书的基本框架。

接下来就是探究细节,教师可以抓住几个重点段落进行设计。比如,这本书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觉得悲伤,同时也感到很欣慰。”作者为什么这样结束这本书呢?通过这样的追问,让学生从整本书的角度思考作者成长的心路历程。

最后提出的问题可以是:“这本书和其他书比较,有什么不同?”又回到一个整体,要求学生跳出书本。每一本书都有其独特之处,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更鲜明,是用书信和日记穿插的形式来写的,还有很多关于写作方法的介绍。让学生注意整本书的特点,是对语言表现形式的一种关注。

(三)高年级

整本书阅读讨论需要经历很多个阶段,有时可以按照章节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有时候可以按照人物进行阅读,然后再回归整体进行交流和讨论。

例如,开展《草房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读书交流,适于在通读整本书的基础上,按照人物进行交流。可以将一个人物或两个相近的人物放在一起进行交流。比如“秃鹤”和“细马”这两个人物有很多相似之处。让学生先说出对这两个人的印象,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他们名字的由来,然后根据自己推测,看看作者为什么给这两个人起这样的名字。通过这样的探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人物的性格,同时了解作者给人物命名有时隐含了作者的情感因素。最后,围绕“两个人身上哪里最让你感动”进行交流,理解“尊严”和“责任”的含义。

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师一定要和学生同读,并且要不只一遍的读,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在开展阅读以前,教师可以写读书推荐,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读书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写书评、写心得。在交流之前,让学生通过做书签,写读书感受,写书评等形式,把理解的内容条理化,在交流时就不会泛泛而谈。读书交流要从整本书开始,又从整本书结束,保证书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开展阅读和交流,始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交流读书感受,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习惯。要尽量避免阅读的功利性,注重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否则,就是加重学生负担,就会破坏学生的阅读胃口。不管面临什么样的书,教师本身都应该有能力进行阅读指导,这就需要教师首先投入到阅读中来。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