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

2016-04-29 00:00:00于国华
课外语文·上 2016年8期

【摘要】教学的有效性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就是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开展阅读有效教学首先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激发阅读兴趣;其次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有效提高阅读能力;最后教学回归生活,有效进行拓展延伸。

【关键词】有效教学;阅读兴趣;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有效的语文教学是通过扎扎实实的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实践证明,让语文阅读课富有语文味,让语文阅读教学回归本色,是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

一、激发学习动机,有效提高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正处于习惯的养成阶段,他们好奇心强,对于知识缺乏深刻的理解能力,教师如果处理不好教与学的关系,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腻烦心理,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也就是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要我读,变为我要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元化评价和丰富多彩的活动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要适时开展朗读比赛、故事会、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读书的乐趣,从而提高阅读兴趣,产生强烈的读书的动机。

二、阅读目标要明确,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一定要从学情出发,充分考虑阅读的内容、年级层次、学生的个人喜好等因素。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制定出合理明确的阅读目标。对于低年级学生,要让他们阅读简单的小儿歌、小故事或简单的绘本读物,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就要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寓言故事、诗歌散文,短篇小说、中外名著等。在制定目标时,还要考虑到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想当然,强迫学生去读不能理解和没有兴趣的读物。要做到以生为本,从学生的阅读需求出发,了解不同年龄的孩子阅读感知的水平和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读友”,和学生一起阅读,便于从阅读的方法、技巧上与学生随时交流,对于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的问题、遇到的疑惑及时给予疏导、解答,从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学会该怎么读书。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还应该和他们互相交流阅读感悟,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三、教给阅读方法,有效提高阅读水平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有好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做到读每一篇文章都要有收获。

(一)读书形式多元化,强化读的效果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多种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读的形式很多:朗读、默读、录音朗读、教师范读、领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等等。同一种读的形式即使十分完美,时间久了,也会让学生生发腻味,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各种读的方法,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根据学生的特点、文章的特点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教学《金色的鱼钩》《凡卡》等,这些篇幅较长的课文,因课内时间有限,要从头至尾的朗读,理解文意的时间太少,这就适宜默读和选择其中的精彩片断来朗读。教学篇幅短的、古诗词类的最适宜诵读。写人记事类中的人物对话,宜分角色朗读。每一种形式的读都要借助语调、语气变化会给学生一种独特的感受,多元形式就会给学生多种读的感受,从而强化读的效果。

(二)阅读方法形象化,提高阅读效果

阅读教学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领悟作者意图,只有这样,读时才有感情,才能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从而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教师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利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去阅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明只要多读才能明白文章的意思,所以说,学生阅读要坚持多读,最少三遍,第一遍通读全文,解决字词障碍,了解文章的大体意思;第二遍读懂全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与同学老师交流探讨;第三遍精读全文,读透吃准文章的精华所在,在自己喜欢或感悟深刻的句子旁边做批注。通过阅读,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朱自清在讲到散文欣赏时曾说:“缓缓地细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每一篇好的文章,作者都会写的具体生动形象,因此,我们只有运用形象化的方法去指导学生去读,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

(三)阅读方法问题化,提高思考能力

带着问题去阅读是每位教师在上阅读课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这也是通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方法,但要注意的是,所提问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提出,不能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不能钻牛角尖。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探询写作目的,还可以比较用词的巧妙,抓字眼来理解的重点词句,通过比较认识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在这可提问为什么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长”字?“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强烈愿望,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内在需求,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积累,以获得有活力的知识与能力。

作者简介:于国华,女,1975年出生,河北省沧县人,大学学历,小教高级,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为沧州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沧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沧州市小语会会员、沧县教学名师、沧县小学语文兼职教研员。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