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预测策略提升阅读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2016-04-29 00:00:00陈陈
课外语文·上 2016年8期

【摘要】阅读策略教学来源已久,但至今在国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仍未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本人在借鉴、研究台湾成熟的阅读策略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形成预测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新模式,并通过实验班前后测数据采集、对比,发现该模式确实提高了学生在检索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四个方面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预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实施,增加了小学语文教学开放性,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在经历语文教学后的能力要求:由简单的学会知识上升到主动会学知识[1]。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处于起步阶段,其特征为:无体系的阅读方法。现今小学语文阅读策略中较为成熟的策略有:预测策略、连接策略、摘要策略等。本文以预测策略为例,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谈谈预测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预测策略的内涵

在课堂上,当我们指着课题问学生:“根据课文题目,你认为这篇文章会写些什么?”的时候,就已经在不自觉地使用预测策略进行教学了。预测策略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背景经验针对阅读文本的线索,对文本内容发展形成假设,从阅读的过程中寻找资料检验先前的假设,进而形成新的假设,并带着假设继续阅读。预测策略不是只有猜测文章内容,须不断地检验自己的假设。[2]

根据定义,预测策略的应用分四个环节:根据课题所提供的线索,大胆猜测课文内容,形成初步假设;通过阅读文章前半部分内容,寻找资料验证假设,根据验证结果修正自己的假设;再根据新线索继续预测文章的发展,再次形成新假设;通过这样反复的步骤,最终形成对全文的有根据性的预测,从而理解文章的线索及内容设置,做到了解文章、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预测策略的应用条件

(一)文本的选择

根据文本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才是因材施教的方法。学生使用预测策略,就犹如侦探办案一样,追寻线索一路探索,需要抽丝剥茧才能明白最终的结果,进而享受整个推测过程,因此预测策略适合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思考的文章。

(二)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预测策略的应用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充分的思考预设、及时的反应及应变能力和高度的概括理解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素质高的教师是关键,否则难以把控课堂,甚至适得其反。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表现在:(1)想法:阅读时,有自己的理解与想法;(2)关注细节:擅于注意到文章中的小细节甚至隐藏细节;(3)心境:心易静。学生只有做到以上三点,才能应用预测策略短时高效地完成阅读要求。

三、预测策略在现今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模式

以《触摸春天》为例,从“教学过程”与“教师和学生角色”这两个方面来比较传统教学和预测策略教学的区别:

四、预测策略的创新模式新探及成果

(一)预测策略的创新模式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预测策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针对整篇文章的主题、内容、写作顺序、写作方式等的整体预测;更不是简单的对下文的预测:即学生在阅读本段内容之后准备读下一段内容之前,对下一段内容的预测,而是系统的、有条件的、有层次的逐层递进过程。因此在不改变预测策略实施步骤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我们在预测策略的实施模式上进行了创新,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1.对于侦探色彩的文章针对性地使用预测策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是由预测策略的性质决定的。侦探色彩的文章,具有情节波折性、逻辑思维紧密、环环相扣的特点。新星一为代表的侦探小说就非常符合预测策略的文本要求。

2.充分挖掘、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

预测是预测策略得以实施的关键所在。学生看过的电视、电影、小说等都能成为其判断、预测的考虑因素;不同的背景给予孩子不同的看法;学识越渊博的人,越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答案。充分挖掘、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更能主动地、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学生根据题目就出现了不同的预测:(1)有学生认为这是描写穷人生活的文章,写他们贫穷的生活。(2)也有学生预测穷人的生活虽然苦,但是内心一定善良。(3)还有学生认为,这是要控诉社会的黑暗。

3.学生的持续性预测活动,有助于其进行深度思考,进而转变成学生的自发行为。

学生应用预测策略进行阅读时,体会到课堂的充实性:他们在不断地驱使自己找到真相,在找到能证明自己观点的线索的同时,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测,思考文章的主人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发展趋势,最终达到理解文章、思考文章的目的。

(二)预测策略创新模式成果

将我校六年2班作为实验班,实施预测策略创新模式的小学阅读教学。实施时间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实施过程中,每次上课都对实验班进行了课堂前测和课堂后测,以评估预测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作用。通过课堂前测和课堂后测中的数据整理、对比,发现:

1.预测策略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四大“抓手”。

抓关键词;关注细节;查找线索;合理推测。这是引导学生有效预测的主要抓手。

2.预测策略在小学生语文阅读策略体系中的初步建构。

通过预测策略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的实施,学生能在四大抓手的帮助下,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学习写作技巧,进而初步构建符合自身学习特点的阅读策略体系,即:根据线索层层推测,进度随之加快,节省时间;提高了阅读的准确率;明白文章,不仅读懂文章的表面意思,更能体味文章隐藏的内容。

3.预测策略在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显著作用。

从检索、理解、运用和创新这四个方面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评估,评估数据以柱状图具体呈现在下图中,由此数据显示,预测策略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显著提升。

当然,预测策略作为阅读策略中的一个分支,它最大的局限性就是:文本的限制,因此还需要教师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多种策略配合的方式,如:预测策略和摘要策略相结合等,以达到取长补短、互补共进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郝勇霞.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策略[J].学周刊,2013(12).

[2]罗拉·罗伯.中学生阅读策略[M].赵永芬,译.台湾:天卫文化图书有限公司,2013.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