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国的教育形式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教师都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语文比较法则是一项有效的方式,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小学语文知识的理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主要的教学知识讲解给学生,同时,也要全面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分析语文教学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都采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语文比较法则是一项有效的方式,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小学语文知识地理解。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和思维的最高级形式,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增长与发展,而知识的增长与发展又是创新思维的结果。创新思维具有思维形式的反常性,思维过程的综合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以及思维成果的独创性等特点。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创新思维是可以训练的,区别仅在于通过训练所取得实效程度的不同。小学生思维活跃,常有不囿于常理的思维光芒闪现,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敏于发现,着力发展学生的这种思维,努力营造一种飞扬激情,燃烧思想,充盈情思的课堂氛围,让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对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语文教师应秉承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效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对语文问题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制定科学教学策略。
一、关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尽管新课标已经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模式,但仍有部分教师无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仅仅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不仅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同时,也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枯燥乏味。对于学生而言,原本语文教学知识就比较抽象化,并且难以理解和研究,而教师又忽视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善,进而导致学生无法积极主动的融入课堂教学中。这严重阻碍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致使课堂教学质量下降。
(二)教学方法缺乏新颖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想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合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现学习语文知识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但由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使得语文教学课堂缺乏新颖性,这样一来,学生就很难被教学内容吸引,甚至对语文教学知识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课堂教学沉闷
受应试教育长期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占据主体地位,并不断向学生灌输理论性的知识,而缺乏展开实际教学活动,从而使得学生只能被动的学习语文知识。此外,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缺乏活力,这十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教师缺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对部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显示,虽然有一部分教师已经在研究合适的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模式,但另一部分教师却仍然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缺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初中时仍无法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二、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提出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
无论数学教学,还是语文教学,教师在讲课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教学准备,也就是所谓的备课,这样,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的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朝着教学目标的方向而努力学习。因此,语文教师要依据教学步骤完成教学,这样才能为学生展现出一个完美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创新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教师而言,创新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语文教学课程的一次改革,这次改革不仅能使学生热爱学习语文知识,也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时,一定要深思熟虑。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后,就会引发学生对这种事物的研究动机,激发学生的研究动力。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探索相关的教学知识。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究语文知识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创造能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创造意识。如果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就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会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语言训练项目,会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参考文献
[1]张晓梅.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三法[J].湖南教育,2001(23).
[2]王培勤,许红琴.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3]葛江利.小马是真的不动脑筋吗[J].小学语文教师,2004(6).
[4]郑明江.接受性学习不可缺失[J].小学语文教学,2007(9).
作者简介:陈飞,女,1984年生,甘肃民勤人,汉族,本科,小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