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特色课堂的构建

2016-04-29 00:00:00出婷婷
课外语文·上 2016年8期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永恒的艺术,可以千姿百态,可以精彩纷呈,最忌千篇一律。因此,构建魅力绽放的特色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不变的追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特色课堂;观念;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情景一:“请大家翻开课本,今天我们要讲的是《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老师还没介绍完,有些孩子已经坐不住了。情景二:第二节课,语文老师再一次走进教室准备上课,有孩子耷拉着脑袋,嘟囔着:“哎,又是语文课!”语气中明显带了抵触情绪。

类似这样的情景事实上并不鲜见。教师唱“独角戏”的沉闷,优秀生“主宰”课堂的失衡,或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学生多交流多展示的热闹,问题层出不穷。溯其根本,课堂教学方式的单一枯燥定是元凶之一。因此,探索构建小学语文特色课堂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久之计,不容小觑。有特色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更广泛地参与课堂,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那么,如何构建特色小学语文课堂呢?对此广大同行们作了深入的探讨,找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本人意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些许看法。

一、转变观念,平等对话

过去人们常习惯于把教师比喻成“蜡烛”“园丁”,或称为“教书匠”。这些说法正好体现了传统的教师观,也即强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程的执行者。基于这样的理念,课堂自然而然地成了教师“转播”教材内容的阵地,学生则是一个被动的接收器,岂能有特色?

有特色,必须以教师转变传统的角色观念,树立新的教师观为前提。首先,教师应当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重在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适当的学习方法,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教师应当终生学习,力求教学相长。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联系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挖掘潜力,得到符合各自实际的发展进步。“基础教育应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学校应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开发、健康个性发展、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之初步形成,为祖国为人民奉献、创造的志向之确立,作为最根本的任务。”教师科学正确的引导作用对小学生的当下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关系重大。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的教学必然不能停留在只是“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的“倒水”过程,也不能满足于依葫芦画瓢地执行教材。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必须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始终与学生一道,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思考、研究,从而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

二、激起兴趣,吸引学生

魏书生老师曾说过,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了多少。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罗素也曾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因此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活泼、愉悦、宽松的语文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更主动快乐的学习祖国语文。这就需要丰富的教学智慧,同时,必须考虑到小学生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例如,朗读课文时,比一比谁读得更流利、更有感情。写字时,看谁写得又快又好看。再如,课前讲个小故事,课堂做个相关的小游戏,让学生充分而有序地动起来。

三、活用教材,形式多样

新课标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个人认为祖国语文可谓博大精深,较之于其他课程,语文课程的教学有着更广阔的创造空间。而教材作为课程最重要的资源,是教学最基本的实现形式。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在用教材教学时,应根据选文的特点,深入钻研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特色教学方法。

例如,北师大版第七册《美丽的集邮册》一文,这是一首气势宏大、充满激情的儿童诗歌,描述了邮票世界里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和灿烂的历史文化,抒发了热爱祖国的真挚深情。诗歌结构完整严谨,文辞优美,充满诗情画意,抒情性强。如果教师条分缕析,势必会破坏诗歌的整体美。因此,教学本文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激发爱国情怀。尤其在小组之间展开诵读与倾听的小竞赛,再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的综合评价,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课后学生仍意犹未尽。再如,第八册的《包公审驴》一文,故事情节性强,人物形象鲜明,学生通过自己编排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很好地理解了包公的为人及其高超的智谋。

四、真诚评价,树立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实施评价要注意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教师的课堂口头评价是特色课堂的重要砝码。但是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很好!”“很棒!”或者更直接的如“坐下,再请一个同学来回答。”……事实证明,学生很难真正从老师这样的课堂口头评价中得到激励、鼓舞、启发。

学生是一个个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复杂个体。因此,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中寻找每个恰当的时机,用简洁而具体、真诚而自然的语言评价学生的表现,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对于后进生,这更为重要。在教学《毽子里的铜钱》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通过找重点词句,体会小作者天真善良的形象时,有个平常十分胆小的女同学很诚挚地站起来说了自己的感受。我颇感欣喜,很认真地对她说:“程鑫,老师知道你也是个善良的孩子!”小女孩一脸的开心中带着点羞涩,很满足地坐下。我知道,一颗善良的种子可能就在她心里悄悄种下了,多好啊!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永恒的艺术,可以千姿百态,可以精彩纷呈,最忌千篇一律。因此,构建魅力绽放的特色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不变的追求。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