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非小事

2016-04-29 00:00:00陈晓瑞
课外语文·上 2016年8期

【摘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蕴藏了大量的精华,汉语可算得上是其中之一,如今,汉语也受到全世界的关注。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却能遇到很多汉语的误用现象,汉字读音错误就是比较严重的现象。我们经过对高中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高中生乃至全社会都对汉字读音不重视,这一问题不利于我们掌握汉语,更不利于汉语的推广传播。

【关键词】汉字;高中生;读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学习一门语言,不仅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还能更深入地了解文化。要学好一门语言,发音是我们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因此,学习汉语,就要把汉语拼音掌握扎实,读音非小事。

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高中的语文学习重点是阅读与写作方面,这就造成了高中生对语音的不重视。很多学生在语音学习方面不仅没有进步,反而退步很明显,能完整说清楚声母、韵母的不是很多。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一、对普通话的主动接触较少

电视作为一种传统媒体,在我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着推广普通话的义务,尤其新闻类节目,更是注重普通话,对播音员有着较高的要求。主持人播音员都要尽量读准每一个字的发音,读错的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学生平时也比较爱看电视,但经常关注新闻的却只占11%,而这些经常主动看新闻类节目的同学,大多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新闻事件上,很少会注意播音员的发音吐字。加之平时课业负担重以及学校的封闭式管理,使同学们听普通话的机会更少了。

二、高考的指挥棒不再指向语音

高考是高中教学的指挥棒,近些年的陕西高考中,语音题不是单独考试的内容,所以平时上课时老师就不太强调汉字的读音,学生也不愿意在不考试的内容上费工夫。教师和学生都将注意力放在了字形、字义方面,忽视了字音。

三、方言的影响

陕北地区方言与普通话相差较大,大部分方言发音鼻音重,而同学们整天处于方言交流的生活环境,没有说普通话的机会,甚至上课都不用普通话。加之很多学生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说普通话“不好意思”,所以就一直以方言发音为准。

四、随大众造成的读音错误

作为一门语言,汉语的主要功能也是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中人们往往有从众心理。一些字我们往往认为大多数人的读音一定是对的,比如前几年电视剧《潜伏》热播时,我们听到大家都把“潜”读成“qiǎn”,而且没有人会觉得有问题,甚至一些电视节目中也这样读。还有“嫉妒”的“嫉”,大家都读成“jì”,“友谊”的“谊”都读成“yí”,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除此之外,遇到多音字大家往往选择最熟悉的那个音来读,从而也造成了汉字读音的错误。

五、汉字本身的复杂性

(一)音近而造成的读音错误

从调查显示,因音近而造成的误读的字相对较多,错误率高。这主要在音近字和形声字上。首先,汉字是音义结合体,大部分人不了解汉字具体的读音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从而造成了误读。其次,形声字影响了汉字的正确发音。汉字的四种造字法中,形声造字法最常见,形声字数量多,但在汉语语音发展的过程中,形声字的声符表音作用已经有了很大的局限与改变,古今音的差异使得这些音符已经不能很好地起到表音的作用。读音与音符相同的汉字已经很少了,因此不能完全用形声字的声符来推断字的读音。

(二)形近而造成的读音错误

汉字中有一些字“长得很像”,差别很细微,稍不注意我们就把“此”读成“彼”了,而读音却相差很远。比如“拔bá”和“拨bō”,“茶chá”和“荼tú”,“膺yīng”和“赝yàn”,“暧ài”和“暖nuǎn”等等。这些字有的多一点,有的少一点,有的多一横,有的少一横,有的出头,有的不出头,使用时不太留心就会读错或者写错。

(三)多音字造成的读音错误

汉字的多音字数量很大,两个音、三个音甚至五个音的都有,而有的音还很接近,有的音只是音调的差别,人们掌握起来就会很困难,造成误读的比率就更加高了。而大部分多音字的读音不一样,意思也就不一样,我们在掌握的时候不仅要知其音,更要知其义,这样才能避免误读现象。比如“薄”字:读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读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读bò,薄荷(专有名词)。在测试中我们遇到这种错误比较多,所以在识记的时候要采用音义结合的方法,尽量重点区别,避免错误发生。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情况比较严重,全社会都应发挥作用,改变汉语不规范读写的问题。

方案一:充分发挥学校的推广作用。

汉语的识记教学主要集中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领悟能力有限,也很难在数量上达到规模,对于汉字的基本音义教学应该贯穿整个中学时期,即使高考不作为单独考试的内容,也应该有其他的考核检测,督促大家学习,使人们能更多地注重汉字的基本知识,更好的学习汉语,使用汉语,传播汉语。

方案二:课堂教学应走向趣味化。

许多学生学习汉字的时候都觉得枯燥乏味,觉得没有小说、戏剧有意思,诗词歌赋有韵味,高中生中很多人不知道声母、韵母到底有哪些,区别不了声调,即使有的老师课堂上会讲,听者也多左耳进右耳出,更少有学生会去主动查字典来了解汉字。其实,我们的课堂可以更丰富多彩,汉字的构成很巧妙,读音的趣味性也颇多,成语、字谜、对联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课堂中的素材,这样一来让大家认识了汉语的神奇,二来提高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对汉语一定会由“敬而远之”到乐于接受。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多探索趣味性的有效方法,使学生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爱上学习汉语。

方案三:全社会应加大普通话的推广力度。

汉语在全世界都掀起一股热潮,而我们国内却较为冷清,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应该为推广普通话贡献力量,真正的关注我们的母语,真正的重视母语,只有自己重视了,才能让别人重视。

读音非小事,音错了,义也随之变化。有一些错误的读音口口相传似乎就成对的了,这对我们继承汉语、传播汉语有大影响。

(编辑:钟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