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人本教育的回归

2016-04-29 00:00:00陈名凤
课外语文·上 2016年8期

【摘要】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无论从当前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对教育的要求,还是从教育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来看,当前我国坚持的都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其目的都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由于学科的特殊性,高中语文教育在德育方面的作用也尤为突出,然而深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不少弊端,课堂的价值取向、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课堂评价模式都不太符合以人为本教育观、生本教育理念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得播撒人文关怀,回归教育本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本教育思想。

【关键词】人文关怀;高中语文;人本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为何要呼吁语文教学回归人性本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由衷地希望通过自身语文教学实现学生健康、积极、全面的发展。然而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师的好教而不是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无法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出现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尴尬局面。究其根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课堂价值取向重知识的掌握轻学生能力的培养;第二,课堂内容和情境创设脱离学生的心理需求,忽视人文精神;第三,课堂形式单一,没有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等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去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和交流的机会;第四,语文理论教学与生活实践脱节,导致教学质量上不去,学生思想素质和认知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和发展,也不利于社会建设最终目标的实现。

二、人本教育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如第斯多惠所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以人为本,方能彰显教育本质。高中语文课人本化教学,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理解和关爱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路线,在教育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助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全社会的关注,语文教学渗透人本教育理念,有利于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和深入推进,并强化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的三赢局面。

三、掌握人本教育的理论基础

要做到在语文教学中播撒人文关怀,渗透人本思想,教师首先得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以保证人本教育的方向性、准确性和科学性。从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基础方面,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学理学基础方面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学习的积极作用”,从而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四、语文人本化教学策略

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语文教师要对症下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四个方面探索人本化教学可行性策略,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创立人本主义教育师生观,心系学生,走近学生,构建师生和谐关系。古人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育者的职责,在“人本教育”指导下,教师除了扮演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角色,还应更加丰富角色内容,逐步扮演学生的朋友角色,做学生心中合格的教师。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的同时要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指导工作要做好还要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用爱心播撒学生的心田,走进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如寻找共同的兴趣或话题等;面向全体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从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情感基础。

第二,营造人性化幸福的语文教学课堂,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营造人性化幸福的教学课堂,可以使学生不再厌恶枯燥乏味的语文教材知识,不再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激发学习的兴趣,主动学习并将语文理论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在学习中体验幸福,真正实现教育的以人为本。

第三,改革语文教学,实现人本思想在各个环节的渗透,突出人的主体性、创造性、情感性、价值性和个性化教育。结合理论思考和自身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利用“导学案”将人本教育理念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很好地解决当前人本教育缺失的种种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供学生学习的方案,以导学案中的问题为载体、以导学为手段,然后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个人、小组和班级等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达到学案导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目的。

第四,树立人本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众所周知,教育是“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语文教师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要跳出应试教育的樊笼,尊重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生命价值的存在,因材施教,实施素质化和人性化教学,帮助学生找到发挥创造才能、张扬个性人格的方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

语文教学实践让我觉得教育就像爱情,它是两颗心的碰撞与交融,要经营好这份爱情,就得播撒人文关怀,让教育回归人性本真、呈现出教育最应该有的状态。这是作为语文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

教育不全是科学,也不全是艺术,它简简单单,需要我们去做“有心人”,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关爱,心中有人文,让人本之花开遍高中语文教育课堂,结出“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之果。

参考文献

[1]田晓苗.教学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编辑: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