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二类字的识记变得简单

2016-04-29 00:00:00许艳
课外语文·上 2016年8期

【摘要】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二类字的识记远比一类字差得多。那么,二类字易遗忘的原因有哪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识记二类字?识记过程中又有哪些有效的策略呢?

【关键词】二类字;遗忘原因;识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识字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课标中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的要求。其中“会认”的字即通常说的“二类字”。二类字是苏教版教材的特有形式,在教材中,每篇课文后面两条绿线里的就是二类字。

上学期期末复习时,我就给孩子们做了一张给二类字注音的练习,结果班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好学生错误率较低,而大部分孩子错的较多,有一些后进的学生甚至只认识十来个二类字。练习发下去后,家长们纷纷打来电话,向我询问帮助孩子记住二类字的好办法。这一现象,也引起了我深深地反思。究竟该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效地记住二类字,而不是等到考前再来临时抱佛脚呢?

一、二类字易遗忘的原因

(一)二类字不是考试的重点,老师往往是一读带过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老师对二类字的教学就是领着孩子们读一遍,最多还有“开火车读一读”“去拼音读一读”等简单方法。其实,教师会这样处理或多或少是因为受到考试的影响,试卷上更多的是书写那些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田字格内的一类生字,而二类字所占的比重是很小的。权衡再三,老师也只有“丢卒保车”了,所以二类字的教学比起一类字就显得简单化、形式化。

(二)二类字不要求书写,学生很容易遗忘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由于我们对二类字的要求是:会读,会认,会理解。但是没有写过,所以学生的印象就是不深刻。二类字不同于一类字,完全就是靠课前、课时、课后读书、读词时的看和记,没有经过“写”这一环节,识记起来就困难了许多。

(三)单纯地死记硬背,不等于识字。

常常听到家长这样说:“老师,我们在家检查孩子二类字的时候,他都认识,怎么一到学校来,他就忘记了。”其实,孩子并没有真正认识这些二类字,而只是把每课二类字的顺序记住了。可如果脱离了书,在别的地方出现,就全不认得了。

二、有效识记二类字的策略

(一)抓住课堂主阵地,多种方法识字

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指挥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师生互动方可显现精彩。孩子们是喜欢新鲜、刺激、有趣的东西,那么在识字的时候,我们不妨多动动脑筋,想出多种方法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

1.借助图片,巧妙识字。

一年级孩子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就学习二类字。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是拼音和生字学习相互交替,既减轻了学习拼音的枯燥感,让学生感受初学二类字的新奇和喜悦;又使学生在学习二类字中巩固了拼音的拼读。因此,此时教二类字可以采取图文结合的方法,利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孩子记忆这些二类汉字。如在教《认一认2》中的“虫、贝、鱼”等字时,可以利用直观的图片,让学生轻松地认识和记忆这些二类字。

2.揭示规律,理性识字。

事实上,低年级中出现的许多二类字,就是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中的一种。我们只要揭示出这些汉字的构字规律,就能帮助孩子很快记住它们。如在教“蜻”这个字时,学生一下就发现了“蜻”的读音与右边的“青”一样,而意思与左边的虫字旁有关,此时老师就揭示出“蜻”是形声字这一规律,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也明白了字义。再如教学“看”时,老师就可以做出把手放在眼睛上向远处看的动作,这一动作不仅揭示出“看”是会意字这一规律,也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记住了它。

3.创设情境,快乐识字。

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还要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识字,孩子是最善于想象的,他们对识字有着独特的方法。课堂中,我常根据汉字的形、义,通过“编顺口溜”“猜谜语”“画图法”“合作讨论”等识字方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识记二类字。

(二)激发学生主动性,多种途径识字

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除了需要我们立足课堂教学的四十分钟,课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所起的重要作用也不容忽视。

1.认识同伴,玩中识字。

小朋友的名字中有许多生字,我让每个小朋友都在作业本的姓名上面标上拼音,让孩子先在小组内轮流发作业本,隔一段时间比比谁最先认识小组成员的名字,能全部认识的就给加星。接着扩展到发大组、全班同学的作业本,看谁认识的同伴的名字多,多的也给加星。孩子们既为能帮老师发作业本而开心,又为认识了新字而兴奋,两全其美。

2.小组学习,助中识字。

学习是个互助的过程,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我一直提倡互助互学。首先,将同桌的孩子作为一个最小的互助学习组,在学习中,他们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检查等。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应该互相帮助,也潜移默化地教会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其次,在平常的二类字教学中,如孩子有不认识或遗忘的字词,既可问同桌,又可请教同学或老师。这样,学生在互助互学中学会了不同的识字方法,培养了他们的识字能力。

3.诵读经典,吟中识字。

大量识字之后,开展“我和好书交朋友”活动,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这个拐棍,组织他们阅读带有拼音的经典儿童读物。每天抽出一定时间来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极大地增加了阅读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这样既巩固识字,又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了学生爱阅读的好习惯。

小小汉字,其妙无穷。低年级二类字的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好它贵在找到正确的方法,变难为易,变抽象为直观。我想只要我们善于从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到识字教学中来,把识字当成一种乐趣,就会让二类字的识记变得简单。

参考文献

[1]仲庆元.复式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初探[J].江苏教育,1986.

[2]白学军.实验儿童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