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016-04-29 00:00:00李晓
课外语文·上 2016年4期

【摘要】教育心理学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孤立的彼此互不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存在着迁移。当学习的情景存在共同的成分时,一种学习就影响到另一种学习,两种学的共同点越多,真正迁移量就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在当前的阅读教学课堂改革中,正确地运用学习的正迁移,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运用迁移,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必须抓住这个主阵地,结合教材内容,把科学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他们逐步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对于各册教材安排的字、词、句、段、篇等教学内容,教师如果只是孤立地、逐一地讲解教学,而没有探寻知识与知识、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同要素,那就只能将知识高的支离破碎。这就从另一个方面告诉我们,探寻语文教材中的知识与知识、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同要素,运用学习的正迁移,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教学手段。那么,如何运用这种学习迁移呢?

(一)字、词、句之间的相同要素,促进学习迁移

中国汉字有上万之多,而小学阶段要掌握的约2500个。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便能抓住80%的汉字是形声字的特点,用一字代多字的方法,举一反三的教学生字。抓住形声字的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区别字形,牢记读音。在词语教学方面,我们可以根据词语的性质、类型、感情色彩、构词方式以及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作用等特点来探索词与词的学习迁移,对于学生掌握与运用词语的能力是大有好处。在训练句子方面,我们也可以抓住句子的句式特点、表现手法以及在上下文中的作用。如中心句、抒情句等特点来探寻句子与句子之间的相同要素,从而实现句子间的学习迁移,有助于学生掌握与运用句子的能力。正确指导学生探寻字、词、句、之间的相同要素,对于促进学生动脑思维、创新发现,以及形成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掌握运用字、词、句的能力极其重要。

(二)探寻段、章结构间的相同要素,促进阅读自主能力的形成

在一篇文章中,构段成章的段落其结构相似、内容相关。我们可以抓住共同要素,运用迁移。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按总分总的结构构段成篇,其中第二三自然段分别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点。教学时,我们不必逐段讲解,可以先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再归纳其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运用这种段与段的迁移学习法是遵循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其耗时少而效率高。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正确探寻同类文章中的相同要素是极为重要的。我们知道:在小学阶段约90%的文章是记叙文,而记叙文又可分为四大类。如叙事的文章大都是交代六要素,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写人的文章,大都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表现人物特点;写景、状物的文章,无不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大都把人物的感情融入景、状物之中去。因此,教学每篇文章时,我们不能孤立地、平均使用力量,用简单的同一模式去教学每篇课文。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同类类文章的相同要素,不断地向学生揭示其学习方法,促进课堂学习迁移,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形成自主阅读能力。

二、运用学习迁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获得新知识,总结新方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这样一个运用方法、掌握知识又不断总结经验循环往复的学习过程,学生的知识与思维创新能力也就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与发展。

学习新课之前,复习与新课同类课文有关的内容及方法,用以指导学习新课。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例如:教学《草原》一文中“草原美景”描写段落时,学习之前,我们首先复习写景一类文章的特点,即:写景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写景要抒发感情;写景要用好词好句。学生在熟悉一般写景文章四大特点的基础上,学习新课就显得容易了。我们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并要求边读边思考,理清这段景物描写的顺序,圈划关键词语。学生通过初读,感知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很快理清了作者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先写草原的天,接着写天底下一碧千里的草原景色。接着让学生精读品味,加深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学生通过读、思、议、评、赏等学法,从总体的印象到具体的感受,了解到作者选择了能够表达草原美景特点的“天”和天底下的“羊群”“小丘”等景物来具体写。理解作者之所以选择草原的“天”是因为草原辽阔,没有遮挡。因此,天空格外明朗,空气格外清新。作者抓住天底下草原景色中的“羊群”“小丘”等景物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并且注意到动态和静态的描写,还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即把小丘的线条比喻成只用墨线勾勒,不用绿色渲染的国画。把羊群比喻成无边的绿毯上绣了白色的大花,通过这些描写让人感到草原的景色确实很美。给人的感觉是一望无际全是绿色,而并不空旷与单调。这是因为草原上有羊群、有小丘。学生读得动情,对草原的景色特点也领会的更深刻。在理解景物特点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抓住文中作者抒情语句反复朗读,学生自然体会到了作者赞美草原的思想感情。

实践证明,运用学习迁移,是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它有助于新旧知识的系统联系,学习方法的灵活运用,是当前阅读教学课堂改革中创新教育的有力措施。对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形成,创新思维的发展是有效的教学手段。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