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

2016-04-29 00:00:00王永红
课外语文·上 2016年4期

【摘要】针对当前聋生的作文能力现状,本文提出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聋生的作文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阅读教学;作文能力;聋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语文教学的百年历程中,叶圣陶先生倡导了“以阅读为本位”的“吸收实用型”语文教育规范,即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决定了写作,写作的“根”在阅读,写作是“根”上抽出的“枝叶”。可是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讲得多,聋生读得少;内容分析多,形式探究少;思想品德教育多,学习文章立意少。聋生的作文能力可想而知,为此,我们要着力在阅读教学中依托教材渗透作文教学。

一、课前,挖掘写作训练技能点

落实语文教学任务,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载体主要是教材,教材呈现的主要内容是编者选定的一篇篇带有他们意图的文章。我们在钻研教材、备课时,除了分析文章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写,还要对作者怎样写进行挖掘。让聋生在阅读的同时,或学习文章立意,或习得文章语言,或借鉴文章布局,从而切实提高作文能力。

(一)学习文章立意

以小见大,含意深刻。如:《老王》中通过对一些小事的平静叙说,描摹出一个人最具风采的性格侧面,立起一个“人”的形象。命题立意,抒发情感。如:《背影》中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来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感情:开头设疑——点出“背影”,中间叙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别——惜别“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

(二)习得文章语言

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进行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如:《春》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具体细致的动作描写。如:《背影》中“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三)借鉴文章布局

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如:《湖心亭看雪》中叙事是行文的线索,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品质。如:《藤野先生》中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又抓住特征,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穿着等方面进行描写,几笔勾勒,就甚为传神。

二、课中,增强写作教学自觉性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增强写作教学的自觉性,重视对“怎么写的”分析,即对文本形式的探讨。老师不仅仅是在每篇课文讲完后留下几分钟来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把写作特点灌输给学生,而是把文本内容的分析和形式的探讨结合起来,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引导聋生对文本形式主动探寻、主动质疑,让聋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真正成为聋生的知识。课堂上老师要多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聋生:为什么选择这个材料;为什么要详写这部分;为什么这样开头;为什么要这样来构思全文,巧妙在何处;思路为什么明确,行文中潜藏着怎样的逻辑关系;立意是如何深刻的;描写是如何达到细腻的表达效果的等等。聋生有了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不仅可以把对文本的理解引向深处,直入作者的精神内核,也让聋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思考了写作问题——选材、立意、构思、表达等,自然而然地建构起了关于写作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

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聋生们能从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中,体会到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摒弃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如果我们的教学仅停留在这个层面,那么只能说完成了一半的教学任务。老师可问聋生:“你们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聋生回答后,老师再问:“如果删掉这些词句,你能体会到藤野先生治学严谨、生活俭朴的品质吗?”并让聋生读一读删掉这些词句后的课文。比较后,聋生明白了这些词句的重要性。老师进一步问:这些描写分别是什么描写呢?让聋生明白是外貌、动作、语言、穿着等描写,这些描写中有作者对藤野先生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也有作者听同学介绍的藤野先生的形象。所以我们在写作中,为了突出人物的主要特征,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穿着等描写细致地刻画人物,这些描写可以是你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也可以是你听他人说的,只要能突出人物的这个特征。让读者读了感到真实可信,而不是概括地写几件事或赤裸裸地赞美,让读者感到空洞无物,不可信。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把文本内容的分析和形式的探讨结合起来了。

三、课后,落实写作方法的训练

如果平时阅读教学中学到的写作方法没有得到及时的训练,聋生就会失去一个写作训练的最佳时期。后面进行作文训练时,聋生便会忘“法”,更谈不上灵活、自由地进行有“法”写作。如“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品质”的写作方法,聋生应该早就接触了,可是在以往聋生的作文中,仍会出现概括地写一件事,或赤裸裸地写出人物的品质,出现作文内容不具体、空洞无物等毛病。究其原因,正是这些写作方法没有在阅读教学中经过聋生主动加工,没有纳入到聋生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课后没有得到及时的训练。鉴于此,我们要把带有某种训练目的的片段训练作为语文的常规作业,加强读写结合,让写作方法指导聋生的写作实践,让写作实践深化聋生对写作方法的理解,让聋生真正得“法”、用“法”。例如:在学了课文《藤野先生》中“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品质”的写作方法后,指导聋生依“法”写作文《我的老师》。如下所示:

《藤野先生》 《我的老师》

典型事例 思想品质 典型事例 思想品质

初 识 严谨、俭朴 辅导功课 认真负责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带自己去看病 关爱学生

纠正解剖图 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外貌、动作、语言、穿着等描写)

这次作文中就没有出现概括地写一件事,或赤裸裸地写人物的品质。大部分聋生都能运用“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品质”的写作方法,作文内容具体,富有真情实感。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