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中生写作心理层面探寻题型写作的可行性

2016-04-29 00:00:00李昕
课外语文·上 2016年4期

【摘要】“题型写作”教学模式更加着眼于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培养创新等教学目标,所以相较于传统的纯粹以写作为目的的“题目写作”教学模式,“题型写作”教学应该从更多的层面去考量、评估它的可行性。下文中将从初中生写作心理层面来对“题型写作”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题型写作;写作教学;初中生;写作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题型写作教学法”是一种采用预先设计好的系统的训练规程(题型),使已经掌握一定文字写作规律的大学生在各种开阔思维、活跃气氛的训练规程的诱导、感染、刺激下,激奋情绪、产生兴趣、丰富想象、发挥潜力,进而拓展创造性思维的产生,逐步完善从思维到文字转化机制的写作教学方法。1994年,《题型写作教程》已经作为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写作课程建设内容之一。在2011年新课标要求下,“题型写作”教学研究试图从作文教学的理念、作文教学目标、作文教学内容以及作文教学模式上,以期达到培养初中生写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借鉴指导作用。

初中时期,青春期的到来,会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思维模式的影响。初中生写作心理也会随着年龄的成长、思维模式的完善,每一年都有着一定的变化。根据初中生的年级分布以及各个阶段的写作心理特点,可把初中生写作大致分为三个成长阶段:学习模仿阶段;独立自主阶段;突破创新阶段。在初中的写作学习当中,学生从不会选材,不善思考,不明中心、不懂组织的初级写作阶段逐步成长到具备自己独立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模式的自主表达阶段,再到心理日趋成熟,善于观察、思考的创新写作阶段。在每一阶段,对初中生写作心理的把控,都会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综合性发展。下面通过对初中生写作动机、初中生写作态度以及优等生和困难生写作心理差异三个方面来分析“题型写作”教学的可行性。

一、初中生写作动机

想从初中生的心理去出发来探寻题型写作的可行性,写作动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由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写作”这充满文学气息的词语在很多时候被打上了“不得不”的标签。主动写作,学生由于兴趣和爱好以及对生活的认知,有感而发地作文、自然地流露,以生活中的元素作为素材,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这自然是老师们乐见其成的事情,可是,在现行的语文写作教学中,“被动写作”依然是教师以及广大学者们努力攻克的难题。这种被迫的“写作动机”很可能贯穿于课堂的始终,使得具备这种心理的学生们毫无灵感,疲于应付甚至会因此对写作教学产生厌烦和恐惧。

二、初中生写作态度

初中生面对写作时的态度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热衷写作,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爱好,喜欢花时间、花精力去写文章,在行文态度上也是认真严谨的。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对写作持一般态度,不是喜爱也不存在厌恶,这些学生的写作热情往往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所以写作的稳定性较差。第三种情况是学生厌恶写作,把写作课当成死敌,一提到写作他们就会感到头痛,提笔困难,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他们只好拼凑字数,草草交工。

三、优等生和困难生写作心理差异

写作优等生,往往都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功底,由于他们对写作有着强烈的热衷,他们的内心也同样倾心于作文课。其中的一部分优等生已经把写作当作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更懂得从生活从去领悟,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生活中所发生的,感悟的,过后还可能会针对相关词句进行优化和修改。在写作课堂中,他们积极参与,精心构思,对自己的作品也充满了信心。

区别于优等生,困难生们往往都是“谈文色变”,每当写作课的时候就满脸愁容,他们对写作毫无兴趣甚至厌恶,心中无文,无从下笔。他们自认没有写作天赋,更有甚者对写作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些特点都与优等生们产生了极大的两极分化,也为现在语文写作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针对如何根据初中生的写作心理特点,正确地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写作中来,“题型写作教学法”可谓是下了一番苦功夫。“题型写作”的课堂中,学生不再以写作作为唯一目标,老师会通过精心的策划和恰当的激励来把课堂以有趣活动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这些活动,被动写作的学生们可以在教学课堂上变得主动出击,因此而产生的写作兴趣也会得到长久的保持并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同时,丰富多维、生动有趣的课堂为那些对写作持一般态度的学生提供了极为优良的客观写作环境,这样更利于把这批摇摆不定的中间党升级为写作的热衷党。而对那些厌恶写作的学生而言,“题型写作教学”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把这些学生的注意力从“写作”二字中转移出来,这样之后,就为这些已经对写作紧闭大门的学生们打开了一扇充满诱惑的写作之窗。

“题型写作教学法”的另外一大特点就是注重交流、协调,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将极大限度地降低写作优等生与困难生之间的心理沟通障碍,为学生之间互助,互评,互相促进建立了良好的纽带。优等生在交流中,更勇于展现自我,既提升了写作水平,又通过协作交流提高了综合素质,困难生们则在其中汲取大量的写作灵感和思维,并在引导和帮助下迸发出写作的思潮。

“题型写作教学法”可谓是极好地掌控了大部分初中生的写作心理,其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也将为研究初中生写作心理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优良模板。

参考文献

[1]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刘淼.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李白坚.大作文——写作教学的新概念与新方法[M].1999.

[5]李白坚.题型写作教程[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

[6]钟为永.写作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