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

2016-04-29 00:00:00李艳
课外语文·上 2016年4期

【摘要】高中的语文写作最为重要的是需要写作素材的积累,而学生的阅读频率和阅读质量刚好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写作素材匮乏的局面,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保证基本的阅读习惯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去分析所阅读内容的分析,并且需要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技巧运用到后续的写作中,这样学生的写作也会显得更加娴熟。

【关键词】以读促写;写作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高中语文的学习考验的是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更能彰显学生的语文水平,而高中学生在阅读中不仅是为了提升其分析文章的能力,还需要注重在阅读中积累一些写作素材,这样在写作中学生的作文水平,特别是表现手法和文章层次都可以进行学习。

一、阅读促进写作的必要性

(一)良好的阅读量是写作的前期要求

要使高中生能够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必须使其有一定的阅读量,让其从阅读中学习和积累,而当今,学生普遍缺乏阅读量和素材整合能力,唯有借此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写作得心应手。针对以上问题,在现有条件下探索建立一种适应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写作教学模式以提高高中生写作水平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尽量更多地利用课文资源,将写作教学有效的融入阅读教学之中,建立合理的写作阅读模式,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阅读量的积累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

以读促写的模式,就是利用阅读来积累素材,给学生的创作提供材料,写作是需要创作材料的,从这一层面来说,读写结合是有其独特优越性的。阅读教学也要立足于篇章这个整体,掌握了语句并不等于就有篇章能力。阅读课可采用适合写作教学的体裁教学法,目的是使学生把握篇章结构特征。课文是进行阅读技能分析和操练的最佳素材,我们在课文教学中就要教会学生把握整体,注重细节,比如在《我与地坛》一文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认识人物,还要教会他们从文章中认识背景,更全面的把握文章。

二、以读促写的具体措施

(一)从课本中分层出发进行简单的模仿

以读促写目前已经被很多的老师所使用,但在具体应用中,发现效果不是很理想,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自己在语文以读促写的课堂中使用的一些措施,以期为以读促写的完善提供借鉴。课文是语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苏教版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通过层层精选而确定的,其在编制中删除和改动了晦涩的篇目,而更增加了一些容易理解的名篇,因而,以读促写必须先从课本入手,引导学生精要把握每一篇文章,这样,既能使学生对教材更加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使教材中的知识能构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为学生写作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提高学生对于阅读自主性和基本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兴趣,学生才有动力将阅读进行下去,因而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性是阅读写作教学所必须注意的。首先,我们可以为学生的新课程设置一个简单的导入语,比如在父爱的文章开篇时,可以先说“父亲是山,父亲是树,父亲是每个人心中的英雄,父亲有时显得高不可触,但有时却是柔情似水,同学们先想一下自己的父亲平时是怎样的”这样一来,学生便觉得课文不再是一篇深不可测的名篇,而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他们也会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性,融入课文的学习中。另外,在学习中要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少做重复式作业,而多给学生留一些写作类、开放式的题目,这样,学生则能趁热打铁,积极运用,而又不至于感到枯燥。再以此为例,学完之后不要简单地给学生留读后感之类的作业,而要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的人性和父爱,让学生去联想自己的父亲,写一下关于自己父亲的文章。这样的设置有助于学生真正对文章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并能较为独立和自主的完成学习。写作归根到底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对自主性要求极高,所以,这种兴趣阅读不仅以阅读增加了学生的写作素材,还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阅读中把握好进度并注重搜集写作素材

现今的语文阅读,更多的高中生只读课文,没有课外拓展,因此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也是十分必要的,针对于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学会自由选择和自主阅读。我们在给孩子布置阅读任务时,不要规定篇目,而是给孩子留下自由的空间,但作为引导,我们可以给定阅读主题,比如要他们在《江南的冬景》的学习之后去读关于自然描写的文章,而不是告诉他们具体去读哪一篇。这样一来,学生们有了阅读和选择的空间,才会在课下自主学习,多进行阅读积累。将自由性引申到写作中就是一种开放性,学生们可以根据这种自由训练得到更多发散性的思维,从而为其写作的提高打下基础。

阅读是一种输入行为,而写作是一种自主创作,因此阅读是不能直接运用到写作当中的,复制粘贴式的写作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读写结合是以读促写改进的一种必要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纯熟运用自己的素材。比如多让学生写作阅读感悟,在此之间必须要求他们有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摘抄读物的句子,这样就很好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看到阅读的意义是创新,写作的进行是创造。比如在《爱的教育》阅读之后,不要让孩子总写这部作品怎么样,而要让孩子多去关注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应对等问题。

总体来看,高中学生的阅读过程是对写作进行提前参考的基础,也就说良好的阅读过程其实就是学生为写作提供了基本的文章结构分析环境,因为学生的写作本身就需要为自身的文章设定基本的文体塑造和基本的表达形式,学生在前期的阅读主要是为了给后续的写作提供基本的词汇和表现手法上的积累学习,特别是学生所阅读的一些文章大多数都是一些具有典型代表的文章,其写作形式和构思技巧都值得学生去学习,而阅读促进写作所体现出的作用都可以通过学生的写作情况得到基本反应。

参考文献

[1]李国萍.让学生的语言靓起来——谈高中写作教学言语技能的训练[J].当代教育科学,2010(10).

[2]尹娟.探究文本,让多元解读开出绚烂之花——浅谈语文教师如何钻研文本[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4).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