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2016-04-29 00:00:00施丁红
课外语文·上 2016年4期

【摘要】阅读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有别于现实世界的充满无数稀奇、可能的想象和幻想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以及认识世界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发展。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个关键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

【关键词】激发兴趣;课外阅读;培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各种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电视、电影、电脑和游戏机以其形象性、趣味性占据着低年级学生的大部分空闲时间。而相比缺乏生动性的书本,就更使得学生即使有了空闲时间也仅是沉迷于电视影碟、电脑游戏。

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期,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如果抓住了这个关键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

阅读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有别于现实世界的充满无数稀奇、可能的想象和幻想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以及认识世界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发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对低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数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二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课外阅读产生的效果是非常大的,因此让学生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尤为重要的任务。

一、选择阅读内容 激发阅读兴趣

中国的儿童文学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鲜明的形象,富有趣味的内容。书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选择读物。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文学形式之一,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可以从听故事、讲故事、读故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平时利用课余的时间,让他们围坐在一起,给他们讲《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用形象生动的话语把他们带入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当故事讲到精彩之处时,戛然而止,留下悬念,让学生发散思维竞猜结局,然后否定所有的结果,告诉他们在书中可以找到答案。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看书欲望和阅读兴趣。学生由“听”到主动“读”,水到渠成,学生乐于接受。

除了这些还可以推荐他们看童话、卡通、儿歌、民谣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为了给学生选好读物,能更具体地指导好阅读,教师要博览群书,特别是广泛地认真阅读儿童读物。例如教低年级第一学期的时候,尽管学生认识的字还不多,我就为学生准备了许多以图为主的书,安排了每周一次的课外阅读课,教他们看图画,讲意思,辨认常见事物的名称。还常把图书上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并告诉他们,书上还有好多好多有趣的故事,以引起他们读书的欲望。后来,学生每学完一篇课文,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补充读物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读后交流,及时表扬。

二、创设阅读氛围 感受阅读乐趣

榜样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为了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刚开学,我就在班内统计哪些小朋友喜欢看书?都看些什么书?学生们纷纷举手:我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我最爱看《伊索寓言》;我爱读《格林童话》……我都及时给予表扬,这些都是帮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好书,我们应该多和它们交朋友。并让一些不怎么爱读书的小朋友向他们学习,和好书交朋友,做一个好学向上的好孩子。

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一个小书柜,我一开学就合理利用起来,收集了一些适合低年级小朋友看的图书,并号召全班小朋友一起来丰富图书角,建议大家把自己的书放在图书角,利用课余时间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分享,大家来交换阅读。有的学生自己的书不读,可是对别人的书很感兴趣,总想借阅着来读。

为了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有效,我班每周一下午的活动课就作为专门的课外阅读课,让学生自由读写,交流一下读了课外书后的收获,可以是在读通读顺基础上的感情朗读,可以是自己摘录下来的认为比较精彩的词、句,哪怕是认识一个新字,我都给予热情的鼓励。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课外阅读成果,更让学生在师生的共同评价中、在生生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中逐渐了解了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建立评价机制 调动阅读积极性

小学生都爱表现,希望受到别人的重视和表扬。每周在班里利用活动课举行一次故事会,让学生人人准备一个故事,带有表情、声调、动作地讲故事或复述故事等等,并及时让听的小朋友点评,最后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嘉奖。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奖励的机会,使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乐读、善读。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在平时休息时,鼓励学生去图书角借阅图书,当看到很多孩子捧着自己喜欢的书看时,教师就及时进行表扬,这也在无形中感染着其他学生。本学期有两位学生被评为班级“故事大王”,在全班进行表扬,奖励,这对班级其他学生的促动很大,现在课间就能看到很多学生在读课外书的身影。

四、借助家庭配合 巩固阅读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要他们静下心来看书,确非易事。同时由于一些家长不了解课外阅读的要求,从而也无从指导督促,因而造成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涣散。教师要帮助家长,使孩子在家里拥有自己独立的书房、书橱、小书桌,把书放在孩子随时可以看得到,拿得到的地方,让孩子能自由地阅读。一旦读书成为某种习惯,孩子想找书读,知识海洋就可任其遨游。实践证明,学生的阅读习惯在大量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是可以得到培养的。另外还可以让家长与低年级孩子一起阅读,也许没有哪一种活动能比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具有更好的教育效果了。可以给孩子讲述《动物故事》,一起翻阅《安徒生童话》等。家长可以把故事中的部分情节念给孩子听,然后让孩子自己去读,并鼓励孩子把读后的感受说出来。无论孩子最后说得如何,都应对他表扬和肯定。长此以往,阅读终将变成孩子的日常习惯。

课外阅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着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拓展各种渠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引导学生更多的进行课外阅读,使孩子能受益终身。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