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也随之变化,其更加关注学生个人的个性发展和价值观的培养,需要我们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日常的教学工作。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评价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教学程序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语文课堂评价的目的具有双重性,其一方面能够检验学生一堂课的学习效果如何,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综合分析一堂课的教学设计环节、课堂活动环节的质量,以便教师及时得到相关教学信息的反馈,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工作,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养成奠定基础。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也随之变化,其更加关注学生个人的个性发展和价值观的培养,需要我们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日常的教学工作。
一、采用肯定式评价,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把握一定的教学策略,保持科学、合理的评价理念,不能认为教师的角色高于学生而肆意批评和指责,进而形成对立、敌视的师生关系。而是要将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合作伙伴,和学生平起平坐,尽量去挖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多进行正面的、积极的具有鼓励性质的评价。通常,这种肯定性的评价需要教师在新课标理念的教学指导下来进行,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正向的鼓励和支持,传递正能量,才能够真正采用肯定性的评价。传统课堂中,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经常会这样说道:“这位学生虽然很踊跃回答,但是回答的逻辑不清晰、总结不全面,谁能回答得更好,请举手?”这种评价方式与肯定性评价截然相反,效果也大相径庭。例如,笔者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只要有值得肯定的地方,都会及时地通过眼神和言语对学生进行鼓励,不断给予他们积极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倡导一种人文理念,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让课堂充满民主、自由的色彩,形成一种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要及时去了解学生的想法。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与性格,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因材施教。并且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耐心发现学生的优点,悉心指导学生,帮助学生积极地学习语文知识。例如,对于男女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的点评就要有区分,小女孩一般自尊心比小男孩要强,应该充分考虑女学生的微妙心理,适度评价,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在一次听写课上,一位女生默写的课文出现了许多错别字,基本就没有完成背诵任务,而老师并没有过分批评职责这位学生,而是说:我们看这位学生的字多漂亮,字迹很工整,我们大家都要像这位同学学习,多得一些卷面分。
三、把握课堂恰当的评价时机,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课堂教学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其中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和未知的事情发生,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机智的教学思维进行灵活地处理。例如笔者在讲解《桂林山水》这一节课时,正赶上一位学生在朗读其中讲述桂林那秀美的山水的内容时,从窗外飞来了一只小鸟,使得学生一片哗然。笔者灵机一动,说:“看这位学生读的多么声情并茂,竟然引来了小鸟来聆听,看看其他同学能否引来更多的小鸟呢!”经过这样的引导,课堂气氛顿时更加活跃,学生们纷纷踊跃地参加到课文朗读中来。错过了评价的有利时机,早评价、晚评价都不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正确认识自身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通常认为教师是课堂的评价主体,而在新课改后的课堂评价中倡导将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帮助同伴找缺点,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例如在一堂写作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自己批改自己写的作文,从考核作文的几项标准考虑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打分和评价,最后交流总结。这样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机制中,学会自我关注和自我反省,从自身找缺点和闪光点,发现自己的进步空间,端正学习态度、完善学习方法。
五、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精心的教学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及及时的教学评价。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地采用肯定式评价模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每一位学生的问题与优势因材施教;准确把握课堂的时机,及时评价,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适时实现;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学会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从而更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共同将语文课程学好。
参考文献
[1]布鲁根.浅议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评价[J].读写算(教研版),2015(21).
[2]张红玲.谈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5(12).
[3]吴元甲.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优化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4(14).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