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生写作框架构思的过程干预探究

2016-04-29 00:00:00王雅慧
课外语文·上 2016年4期

【摘要】新课改以来,我国愈发重视初中生写作的地位,而在诸多学科中与我们的传统和生活最为息息相关的就是语文教育,因此教育结构中语文教育的改革刻不容缓。而随着现代写作学的兴起,国内的写作研究由对写作成果的静态分析转向对写作过程的动态研究。本文就初中生写作框架构思过程分析和如何进行干预进行了理解和说明。

【关键词】写作;框架构思;动态研究;干预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写作教学研究开始从成果教学法向过程教学法转变。研究者的视线由对写作成品的分析转向对写作过程的关注。构思是写作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动态的、创造性地思维活动过程,它决定着作品的成败和品质。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如何进行学生写作框架构思过程的干预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将主导作用发挥好。文中通过对初中生写作前框架构思过程中的不合理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指出教师应对学生写作框架构思进行干预以及如何干预,希望对初中生写作教育以启发作用。

一、初中生写作框架构思的过程不合理现象及原因

(一)审题聚材不到位

在很多的课堂依旧可以看到写作课上,教师不能引导学生很好地审清题目以及未能带领学生进行材料的甄别和聚集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从教师出发,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到位。在写作前的指导中,教师有时会大段大段的讲解这一作文题,举很多的例子,教师以为这是在帮助学生,有些时候反而阻碍了学生的思路,写不出有新意的文章。给予学生的材料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类型太相似,二是课堂时间关系给予的材料较少或者让学生思考自己的事例时间较短。

(二)立意选材不清楚

初中生在对审题之后的作文立意出现混乱现象,由于审题聚材不到位,导致立意出现问题,例如角度找不准无法立意,或者出现立意太宽泛或过于狭窄的现象。一篇文章写下来有多个立意点,但真正能够将多个立意写得到位的却没有几个。这样的情况说明学生对于写作的主题或者题目根本没有完全明白。或者教师未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记忆中的相关内容。

(三)结构布局不合理

尽管有些学生作文审题聚材以及立意选材过关,但在结构布局方面又出现了问题。经常出现学生的作文结构不符合要求,有些有新的结构方面的想法并写出来的文章,发现不符合要求。原因很简单,教师在教学阶段未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不同写作文体的结构布局进行很好的讲解。

(四)定法选技不合理

在前三阶段未能很好地落实的情况下,学生对于选择什么法以及技巧有着不同程度的模糊。经常出现错用的现象。

从这些初中生写作框架构思过程方面出现的问题来看,教师对于学生写作框架构思干预并没有做好,这就加快了迫切的建立合理的写作框架构思过程的干预的步伐。

二、写作构思的内容

(一)审题聚材

首先对于题目或者这一话题作文的理解要全面清楚,材料的数量以及质量也应该有所保证。

(二)立意选材

从以往考试总结,很大一部分学生写作都与立意错误或偏执有关。立意的角度要找准,从什么角度出发及从这个方面考虑你所选用的材料。

(三)结构布局以及定法选技

在审题清晰以及立意正确,包括材料充分选择后,还需要对文章的结构布局以及方法技巧进行选择。教师要在此之前为学生做好作文体裁中的结构布局以及技巧方法进行讲解。

三、如何进行初中生写作框架构思的过程的干预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带领学生认真审题,提供全面的材料

要改变在一些写作课堂中教师不作为的状态,及教师对学生写作不进行任何指导。新课改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写作这一教学任务中,教师也应该有所为,并且这样的有所为是有效的,有效的措施和策略才是使学生明白弄懂的前提。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带领学生认真审题,将题目或者所给的话题深入思考,给予提示,审题最重要的并不是求新,而是求准。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多样的材料,丰富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是一种唤起学生某方面记忆的方式。

(二)多角度分析写作题目,选好支撑材料

立意也是重中之重,太宽泛或过于狭窄的立意都不是很好。教师要能够带领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考虑,不将学生的思维框在一个框子里,要让每一位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从多角度选择其一进行立意,这样的话,可以避免写出“千篇一律”的文章的情况。选择的支撑材料也十分关键,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就应该为学生多讲些例子,比如课文外的人、事或物。在写作课堂也要积极唤醒学生记忆中的材料,那样的材料学生更能将其写得丰腴。

(三)教予学生如何做好写作体裁中的布局以及技巧技法的选择

不同体裁的写作都有其不同的布局以及技巧技法,因此教师在学生学习写作前应为学生补充不同体裁的写作结构是什么样,以及在这样的题材中学生要避免哪些不能犯的技巧技法选择的错误。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对学生写作框架构思过程的干预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写作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而写作前的构思过程更为重要,在这构思过程中,做到了审题聚材、立意选材、结构布局以及定法选技。当这四项工作都完成后,接下来就是拿起笔将脑海中的内容誊写下来的过程。而这也给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将这四项内容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很好地掌握,如何合理安排好时间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安排。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宋冬生.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王雅慧,女,1990年生,江苏淮安人,合肥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编辑:钟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