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6-04-29 00:00:00杨士宝
课外语文·上 2016年4期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组内学生的互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语文;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创意性强的教学方法,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教学中利用动态因素的互动,实效显著。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通过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合作,发挥群体积极性,提高个体学习能力和动力。改变教师独占课堂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和创造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

一、教师教学观念定位和角色转变

要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全面地开展,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教学观念的重新定位和角色的转变是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本课时的重、难点,学生依据书本中的课后练习,共同制定每节课的训练目标。在共同确定训练目标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每节课的训练目标。

例如:《社戏》的第二课时,学生根据课后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以下训练目标:(1)抓重点词句的意思,继续学习归纳段意的方法。(2)这是一篇小说,你还记得小说的三要素吗?你能在这篇文章中找出这三个要素吗?(3)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4)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第一个训练目标最初制定时并不符合这节课的训练目标,这样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修改训练目标。学生对于归纳段意的方法并不陌生,在此基础上提高,更加深入的学习与巩固,而老师进行恰当的指导,不仅使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还可以掌握重点知识。在小组合作中,小组内通过讨论,教师参与小组合作,适当对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教师在学习前提出要求:(1)在小组交流讨论之前,学生应独立思考、树立自学观念。(2)小组沟通方式应多样化,比如可以是小组内议论式、中心发言式、两两配合式或指定发言式等,让学生能各抒己见。

二、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

小组合作学习展开的前提是先成立小组。组建合理的语文学习小组,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科学合理的分组

班级内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习上有文理差异,能力上有强弱之分,性格上也有内向和外向之分。可以把全班同学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等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

(1)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小组划分,每小组6人,小组成员的搭配要考虑到男女生的比例,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因素,使每小组能够基本均衡。可以按长方形围坐,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减少交流障碍,便于启发引导和课堂操作。

(2)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进行不同的分工。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为组长;善于做笔记的学生为记录员;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为中心发言人。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发言人应定期轮换,如若发言人有遗漏,由中心发言人进行补充。

(二)推陈出新,运用新的学习方法

(1)讲读听结合。要求学生逐字逐句阅读文章,边依照老师提出的问题边参与小组讨论;同时教师应根据重难点进行适当的讲解和总结;语文知识的学习与阅读息息相关,正确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弱化自己,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分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且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享受阅读的乐趣。“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学生在发表自己意见的同时,应该养成认真听取别人发言的习惯,只有“兼听”才能对所讨论的问题有全面的了解。

(2)指学结合。在充分发挥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也要有师者风范,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循循善诱,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特殊情况时,要及时调控局面,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地展开。例如,在学习《愚公移山》时,学生对于愚公的行为是否值得提倡,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教师可以对此观点组织一场辩论赛,按照不同的意见把小组分为正反方,展开辩论。

(3)问疑结合。“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改变传统的问答模式,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现问题,提出疑点。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质疑。实践证明,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经过小组讨论,最终解决问题,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这样学生的学习方式就从被动转变成主动。例如:《社戏》一文中,学生在第三课时,通过朗读课文,完成课后作业后,经过讨论提出质疑:偏僻的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为什么重点写平桥村?孩子们偷豆的事算不算盗窃行为?

三、合作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

生活中的每件事情,大都需要与人合作完成。语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能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它创造了学生相互了解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好品质,促进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教学形式,它打破单纯注重班级整体的教学方式,但教无定法,要结合实际水平和教学特点,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使它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柏.浅谈合作学习中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2010(6).

[2]杨晓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