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如何在品德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进行了如下的探讨。
【关键词】真实情境;品德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情感对于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如果品德与社会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就不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和影响。只有启动学生的感情,才能增强他们内在的动力,并进而运用这种动力,最有效地去开发自身潜能。所以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学不容忽视。那么,如何在品德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情感注意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有灵魂的人。要让学生体会到情感,不能操之过急,要用我们的高尚思想和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而且要有足够的耐心。亚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是人本教育,抓住学生的心灵,教育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在课开始时,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便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记忆,为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在《神奇的中医》一课的教学中,我一上课就向全体学生宣布了一则喜讯:“10月5日,从瑞典传来了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女医药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我问道,“你们想知道她是谁吗?”“想。”接着我便带领学生一起观看视频,学生看得格外认真。开完视频后,我询问道:“现在你们知道这位女医药学家是谁了吗?”“屠呦呦。”“看到这个喜讯,大家有什么感想?”顿时,教室里像炸了锅一样,学生纷纷发言:“她很伟大,是一位了不起的医药学家。”“她能获奖,很不容易。”“她很了不起,是中国人的骄傲。”……听到孩子们的回答,我的内心震撼了。内容多么真实,情感多么真挚。我激动的追问道:“此时此刻你们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屠奶奶,您辛苦了。”“屠奶奶,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向您学习。”“中药真神奇啊,屠奶奶您用中药救了那么多人的性命,我真佩服你。”……童言稚语,说出了他们心中的想法,充满了真挚的感情,更让他们心中对中医药充满了探知的渴望。通过创设情境导入课堂教学,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了碰撞,燃起了求知的火花。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升道德认识
品德与社会课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因为那是学生年龄小,阅历少,对一些社会现象缺乏真实的理解,可能还会有片面、消极、错误的一面。作为教师应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待之,从中了解学生的真实心态,发现教育契机,让学生把自己的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如教学《媒体连着我和你——生活中的电视》一课,为了了解学生对看电视这件事的真实看法,我以聊天的形式开场白,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聊天氛围,在讨论和对话中,学生畅所欲言的谈起家长限制甚至禁止他们看电视的种种做法时,不少学生坦率地说出心中烦恼,有个别学生甚至对家长怀有怨恨。对学生的真实体验,我都给予了理解、尊重,并认识到差异体验的积极因素,辅以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体悟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调整自己的认识和做法,自觉进行主体反省,真正实现道德认识。
三、结合活动体验,引发情感体悟
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情感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开放的品德课堂活动中,学生的的情感和道德体验的困惑、误区往往能充分显露,教师应抓住这个特定的情境,因势而导,顺势而教,把探究放在关键处,收在实质处,以立体情感感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在情感共鸣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外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在执教《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火灾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这一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体验,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行为。
教师首先借助多媒体出示大楼着火的画面,接着屏幕上跳出一行文字:我们的教学楼里突然浓烟滚滚,起火了,你会……
1.当火警警报响起的时候,教室里乱成了一锅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有的学生选择就近躲在课桌底下,有的学生选择向教室外奔跑开去,有的学生依然直立地站在自己的课桌旁……学生面对火灾时的不同举措是学生最真实的反映,是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的一种集中体现。
2.警报解除,教师开始探问:“当火灾来临的时候,为什么我们班的同学会有不同的反应呢?”学生开始了七嘴八舌的争辩。
3.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在学生争辩之后,我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了安全教育视频《当火灾发生时,我们该怎么办》。通过视频中详细地讲解和演练,学生知道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并掌握正确的自救自护的方法。
4.突然之间,火警警报再次响起。这时我们发现所有学生没有惊慌,而是有条不紊地弯腰,用手帕捂住自己的口和鼻,快速走到楼梯口,等待离开。
道德情感的生成不能通过空泛的说理达到,而需要通过学生亲身经历。面对学生的困惑,教师巧妙借助多媒体,运用活动探究,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架起与孩子们沟通的桥梁,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火花。在活动中,学生通过两次不同的体验,感受到面对灾难,我们不应该慌张,而是要运用自己掌握的自救自护的方法,为自己的生命保驾护航。
面对孩子们一张张欢愉的笑脸,我不由得想到赞可夫说的那句话:“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唯此,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的课程。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