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是培养小学生写作水平、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但是由于小学生学习能力尚浅,阅读量不够,所以作文成了许多学生的一大难题,面对作文无话可说的现象普遍,渐渐的演变成惧怕作文,谈文色变。而作文水平又影响着学生的文学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作文。本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结合作者本人在教学中的尝试,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作文;兴趣培养;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学生长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想要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从语文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入手,同时兼顾从生活中培养学生兴趣,并且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语文教学应该不断与时俱进,教师要学会在变化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
一、将作文教学融入语文课堂的每一部分
(一)从阅读中整体把握行文思路
作文的写作,并非信手可得,对于作文写作初学者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小学生们阅读量少,“肚子里没有墨水”,创作对他们来说十分困难。那么阅读篇目是小学生作文写作最好的范本,只有先学习、吸收,才能厚积薄发,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目前,教师在教授课文时,往往从主旨立意、行文结构、修辞手法、语言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教授,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水平都不断提高,而这恰恰也是作文写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方面。教师可将作文教学融入阅读中,引导学生从模仿范文开始,在讲授完课文之后布置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锻炼了写作水平。
此外,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采取一些积极的方式,如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办理借阅卡、集中时间统一阅读、举办读书分享会等等。
(二)化整为零,从字词开始引导学生
作文是由句子组成的,那么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刚学习生词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在学习语文的初期阶段,学会字词造句再成文是可以借鉴的方式。例如教师在教授完生词时,可让学生用这个词语造句或者发散思维讲一段故事。这样充分扩展了学生的思路,提高联想能力。而让学生表达的过程其实就是作文形成的过程,这样的练习,与写长篇作文相比较为简单,学生容易操作。
除此之外,扩写、改写、缩写等也都是提高学生用词用句水平的有效方式,让学生将古代诗词翻译成现代文并进一步改写成记叙文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三)联系生活,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
课改之后,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素质教育,鼓励对学生进行课堂之外的品质品德、发现生活情趣等素养的培养,而作文素材正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和累积。因此,作文教学也应一改以往死板、呆板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行多样的活动如乐器学习、体育比赛、电影赏析甚至是给父母准备礼物一类可以引发学生感悟的实践活动。
有一些课外活动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如朗诵会、辩论赛等等。学生准备文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阅读和写作的过程。
而反馈的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日记是其中的一种。日记与应试作文相比,形式和内容上都更为自由,学生表达起来不受拘束。这样可以改变学生对写作的恐惧,主动分享自己的生活,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日记也不一定由教师修改,可以让学生们相互交换日记分享生活,甚至可以设立私密日记,学生可以尽量地在其中记录自己的生活。
二、注重学生心理培养
(一)增强学生自信心
作文教学应该注重真情实感,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有很多学生写的真实故事由于不够有情节性被教师忽略,反而是一些编造的故事因为行文好看被当作范文来展示。这样的行为无形之中助长了作文写作抄袭、编造的风气,而真正敢于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却被忽略了,这大大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
而另一种情况是,在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应试能力,要求学生背范文、用套话,这不仅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在某种程度上引发学生反感情绪,实在是作文教育的弊病。作为教师,要更多鼓励同学们创作,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人的多样性。而不是工厂流水线一般,把学生都套在同样的模子里。同时,在评判作文时应该多角度的评价,而不是仅进行量化考核。可从选题、故事选择、语言特色等多个角度进行评判,挖掘每个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并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二)作文教学要循序渐进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时刻注意耐心、细心,践行作文教育的层次性,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如今我国正在进行教育教学大改革,小学教育早已从逼迫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来,现代教育理念鼓励教师注重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作文教学也应与时俱进的做出相应的调整,当代教师要学会结合时下新的媒介传播技术,在“变”的环境中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式。
(三)培养学生兴趣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作文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目的性认识,使其从根本上接受作文学习。同时,教师要不断给学生灌输作文并不难的观念,让学生了解作文是一门艺术,没有想象中的枯燥。并且实时的结合情境,开展作文小练笔,比如初冬的第一场雪、春游、某种小动物等等,在社会实践中加以适当的引导,比如如何观察雪花、从哪些角度来描述动物、观察事物应该遵循怎样的顺序等等。在轻松的环境下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结语
作文是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小学生语文教育中具有突出地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作文的教育方式也呈现出新的变化。想要提高作文教育的效率,教师要从引导学生兴趣入手,结合社会实践、阅读培养、日常积累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参考文献
[1]韦佳.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性策略简析[J].科学导报,2015(7).
作者简介:叶水娣,女,1989年生,江西省安远县人,本科(学士学位),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育一级,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