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2016-04-29 00:00:00王跃
课外语文·上 2016年4期

【摘要】现如今的中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往往重工具性而轻人文性,阅读应当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对于语文学科在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文本中的文化因子与人文关怀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人文教育;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做了明确的界定,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旨在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由此,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因子和内涵是真正实施人文教育的关键,也是促使学生走入文本、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经之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对于阅读教学,教师应当处于引导者的位置,决不能用固定的模式束缚住学生的思维。

在现实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人文教育的实施。我国当下的应试教育也促使了这样的格局的形成。在语文课堂上,常见“背景介绍——作者简介——结构分 析——概括主旨——相关练习”这样的僵化的阅读教学模式,使得原本应当蕴含着丰富人文关怀的语文课堂就变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学生也渐渐失去了语文学习兴趣,更谈不上情感体验了。以《鸿门宴》这一篇课文为例,由于篇幅较长又是文言文,学生读起来就会有些吃力,大部分的教师的教学方式是:首先用“填鸭式”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关于《史记》的文学常识,之后便带领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强调重点字词。整堂课无法激起学生对这段故事的学习欲望,我们平日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变成了空话。对于《鸿门宴》这个文本,教师在详细讲述文章内容的时候可以选取一个切入点,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如文中人物赴宴时的座次文化,项羽、刘邦等人座位的混乱预示着楚汉之争的最终结局,刘邦反客为主,项羽的犹豫不决导致了其最终的失败。再如刘邦最后逃走,张良向项王献礼,白璧一双献与大王,玉斗一双奉与大将军。这看似简单的礼物若从我国的玉文化出发便可以品出深层的意味。“白璧”多呈环形,多有祥和之意,而刘邦赠予项王此物,意在表达自己要护君王周全的意思,项王是君自己是臣。而赠予大将军的玉斗也暗含着说法,“器”音同“气”,意在讽刺对方小气,而此时张良送将军玉斗,则在讽刺他气量小,嘲笑他精心安排的局最终失败。倘若教师可以从这样的角度切入展开阅读教学,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于《史记》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品读史记,加深学生对于我国经典著作的了解,拓宽其文学视野,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才是成功的阅读教学,也正是人文教育的体现。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教育被忽视的现状是不可否认的,我们必须加以改进。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使人文方面的教学效果弱化,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方面有:首先,我们不能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分析文本时,在尊重文本和作品作者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读后感受是不同的,思考的角度也是存在差异的,而此时语文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对文章进行分析。其次,语文教师不应再仅仅满足于教材的文本研究上,而是应当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宽阅读面,对于与文本有关的书籍资料要进行研究和学习,在课堂上适当为学生进行扩充。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内涵,培养其阅读兴趣。此外,在学习方式上,教师还可以提倡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文本研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激活自己的思维,开阔眼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之下,学生不但会收获集体合作的乐趣还能十分高效地进行语文学习。最后,教师应当活跃学生的思维,呈现教学形式的多元化,针对教材中文本的特点设计不同种类的实践活动。例如,针对故事性强的文本,如《石壕吏》《雷雨》等文章,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真正走进文本,深切体会文中的情感内涵。对于教材中设计的名篇名作,教师还可以呼吁学生开展阅读分享会,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彼此的看法,开拓自己的思维,在充满人文氛围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走进作品,同时也增强了语文阅读学习的重要性。在课余时间,教师还可以组织文学竞赛,以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扎实自身的文学功底。学校方面还可以组织成立文学社,鼓励学生加入其中,定期举行特色的阅读活动,优秀教师还可以开展文学讲座,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人文教育是当今时代教育的一个热点话题,语文名师于漪老师也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强调语文学科除了具备自然代码的性质还应当有文化代码的性质。其中的文化代码性质即与人文性是一致的。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语文学科无疑承担了传播优秀文化的重任,因此,语文教师不能让自己的教学单一化、模式化。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打开更加宽广多彩的文学世界,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人文情怀,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需要我们予以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