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园文化是指社会文化大背景中的一种具有自身特征的亚文化现象,是由师生长期共同创造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语文教学是文化知识的传承、文化精神的积淀与挖掘的过程。那么如何充分发挥语文的学科优势,将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与校园文化建设和谐互动,笔者将从语文教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校园文化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语文教学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的尝试等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校园文化;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校园文化是指社会文化大背景中的一种具有自身特征的亚文化现象,是由师生长期共同创造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语文教学是文化知识的传承、文化精神的积淀与挖掘的过程。那么如何充分发挥语文的学科优势,将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和谐互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崭新尝试,笔者将从语文教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校园文化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语文教学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的尝试等三方面粗浅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语文教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我们知道,学校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如何构建它的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即人文精神。因此,交给学生怎样的精神食粮、塑造怎样的灵魂,应该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和精神追求。职校的学子,正处于精神境界的极速增长期,语文教育就应该把握这一契机,将语文的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传授给学生,教会学生做一个会思考、有品位的人,形成这样一种环境氛围,从而实现校园文化环境质量的提升。充分运用语文教育资源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环境的质量,引导校园文化的精神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职校语文教育除了基本的工具性特征外,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脱离了文化的语文将是干枯的朽木,我们要运用语文教育的资源优势,积极灌注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即人文精神,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二、优质的校园文化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它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提升人的情操品德,丰富人的气质修养。校园文化作为职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对学生生活与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影响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与人生定位。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是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升华精神、提高人文素养的理想场所,必然会成为语文教育实现其目标的环境依托。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社会化具有示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社会化。因此促进语文教育与校园文化的互动发展,对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语文教育效益,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和身心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语文教学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的尝试
(一)充分赋予校园环境以语文的内涵
优美的校园环境本身就像一部隽永的文化史,源远流长,回味无穷。校容、校貌、自然物、建筑物、各种设施等,是校园文化的典型代表。校园物质文化具有“桃李不言”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感染或暗示。讲究人与环境“互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在树影婆娑、花木扶疏处学习语文,在石上、亭间、路畔运用语文,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创造欲望。
1.赋予校园景物理性化的语言,引导学生提高语言的审美能力。
校园环境应该是艺术化、理性化的环境。“人可以创造环境”,环境也可以创造人,可以增添校园环境的文化色彩。如用精美的语言给校园的建筑物、绿草地等命名或题写诗文对联,甚至创造写故事……都能使它们活起来。这些文化语言,都可以向学生征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才华。这样的活动无疑是一个语文学习的激发过程。当我们看到学校路有名,石有意,景入画,园有文,人景相合,物意相通,便会意兴盎然,也让学生更加热爱学校。
2.从校史、校风、校训中汲取人文精神。
校园的历史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它们都有历史的沉淀,也融合着时代精神,这些正是陶冶师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沃土。校史的讲述,校风的形成,校训的展示等形成鲜明特色的、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把它们制作成精美的图文资料,更有文化意味,更能感人育人。作为语文老师应充分发挥语文所长,让校园的每一面墙、每一处景都会说话,如张贴格言警句,悬挂书画作品,展示名人画像,弘扬先进人物照片,创办富有人文性的黑板报,美化教室的名言警句等,以此营造人文和谐的校园氛围。
(二)丰富语文课外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氛围
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能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得到的能力,到课外去运用,到校园环境中去实践。
1.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为构建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让学生有展示语文能力的平台。如:组织学生办好校报班报,展示学生的文字风采;办好学校广播站,捕捉校园新闻,弘扬好人好事;播放一些励志电影,陶冶学生情操;举办各类演讲朗诵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口才等等。学校只要能多增设一项校园文化资源,学生就能多得到一次语文学习的机会,语文学习就有更广阔的空间,语文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2.利用图书馆、阅览室,丰富学生的阅读量。
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是学生读书的重要基地,是学生涉猎课外读物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加大图书馆、室建设,甚至于班级也可以设置流动读书角,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课外学习进行有价值的指导。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读书、爱读书。学校可以安排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让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读书籍;可以开展读书征文活动;举办读书博览会,以班为单位交流读书心得,在班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也可以组织专题文学讲座等等。只要充分利用校园读书资源,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就能提高语文素养。
3.丰富学校的传统活动,展示语文的魅力。
把学校办成具有特色的学校是办学的最佳理念,每个学校都应有自己的校园文化氛围,走自己特色之路,才能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例如我校就有我校的传统节日,每年四至五月举办技能节,十月举办运动会,十一月举办科技创作节。特别是技能节是我校最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技能节是培养班级团队精神的最佳途径,是弘扬个性施展才华的最好舞台,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科学习的最好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语文学科最受青睐,没有语文的参与,没有神采飞扬的文字,振奋人心的宣传,没有那些声情并茂的演讲与朗诵,就不会出现生机勃勃的活动。在运动会中,各班的新闻报道组用那激昂的言辞为本班加油、助威,充分展示了语文的魅力。在科技节上,严谨的论述更是令人赞叹。
四、语文教学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实践后的思考
实践表明,优良的校园文化是优质的语文教学的先决条件,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和渗透力的精神文化氛围,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因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为优质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大大促进了语文教学;而校园文化与语文教学又是互为因果关系,优质的语文教学又势必推动校园文化快速发展。
总之,校园文化是语文教学的外围因素,是语文教学的横向拓展;语文教学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因素,语文教学的多元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是一种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没有了校园文化的良好氛围和有效辅助,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会是极其困难的;同样,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有利保证和积极引导,校园文化的发展将举步维艰。要让校园文化建设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道德熏陶氛围,我们语文教学活动应该为此做出贡献,也必将从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获益。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