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娜
在神话传说里,哈萨克是“白色的天鹅”的意思,这象征着哈萨克人自古以来注重迁徙的生命基因和文化传统。他们被称为是全世界“走路最多”“搬家最勤”的人。每年的绝大部分时间,家家户户的哈萨克牧民都要扶老携幼,驮着毡房,赶着牧群,穿行在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的广袤原野上,构成一幅幅颇为壮观的迁徙画卷。
转场是哈萨克族牧民崇尚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生存法则。由于海拔高度不同,在山地不同高度往往形成了许多垂直分布的各季牧场。因此“逐水草而居”的转场规律,一般是“从高处往低处走”。也就是说,每年的3~4月牧民们便将牲畜赶到位于山顶上的夏季牧场;而到了6~7月则将牲畜转到位于山腰的秋季牧场;从9月开始到寒冬大雪到来之前,牧民们又将牲畜迁到位于山坡或山下的冬季牧场,并在这里度过整个冬天……如此循环,年复一年。
在高春波的镜头下,纪实的影像在眼前一幕幕拉开,在简易毡房中食宿、赶牲畜、转场间隙骑着自行车的孩童、牧民们的笑脸,所有这些都交织在一起,拉近了你与被摄影者之间的距离,或许这就是影像的意义所在。当你无法直达现场时,通过影像,感受到了那一刻或壮观澎湃、或平实感人的存在,一股暖流直达心间,影像与任何一种艺术作品一样,潜移默化地浸润着你我的生活。
或许有人更爱那恢弘的转场场景——牛羊成群结队地走来,所到之处激起了漫天的尘土,哈萨克人唱着民歌,赶着自家的牛羊向着丰美的草场走去,因为这是他们的生存法则,是融入到血液中的灵魂。但我更爱那一幕幕平实的生活场景——修补工具、喂孩童吃饭、围桌而坐,因为这就是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它们是如此地真实,让你明白,这些在转场中的牧民也是一个个普通人,而普通人的生活是最打动人心的。
普通的哈萨克牧民在转场过程中要经历众多考验——如何找到水源、羊群走散了怎么处理、小羊羔要生产了该如何接生……所有这些都是围绕着牧民的日常生活展开,而在高春波的镜头之下,也将所有的这些场景一一展现。
阳光绚烂,大好河山。壮美雄伟的阿尔泰山、天山之间,夹杂着的是中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盆地边缘是绿洲,中间就是风沙肆虐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哈萨克牧民一年四季都要从天山北坡向北经准噶尔盆地挺近阿尔泰山,随着季节的变幻不停地轮回线路。
“山高水深凭鱼跃,海阔天空任鸟飞”,在这里可以说是 “山高水美任我行,海阔天空肆飞扬”。悠扬的哈萨克民歌响起,骑上骏马,带上所有的家当,扶老携幼,家庭的长者发布命令,转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