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

2016-04-29 00:44杨朝明
山东画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大节防空国防

杨朝明

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山东孔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2016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参加第七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的与会代表,强调“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是国家战略,是长期战略”。他肯定改革开放以来人防事业取得的成就,指出新形势下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国防意识、责任意识,为建设强大巩固的现代人民防空体系作出新贡献。

“国之大事”这一概念或典故出现很早,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左传》成公十三年,其原文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意思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在于祭祀和军事。礼仪中所用的祭肉,是沟通神灵的重要介质,即使是礼仪,因为关涉祭祀与军事,亦不可忽略。所以,在这里,所谓“国之大事”,强调的是祭祀与战争。

在《周礼》中,有多次提到“国之大事”,主要强调祭祀及征战时各职官的责任。《周礼》数次直接说“国之大事”而不用说所指的具体内容,说明那时的人们对其内涵已经有高度一致的理解。《国语·周语上》说:“夫祀,国之大节也。”“大节”也属于是“大事”的范畴,祭祀是邦家主权的象征,主祭者为一国之主,所以祭典都非常隆重。《孙子兵法》开篇即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军事征战与国家生死存亡直接相关,不能不慎重对待,要明察了解并认真研究。

从历史的记载看,“国之大事”几乎就是“祀”或“戎”的代名词。唐代的孔颖达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则必尽其敬,戎则不加无罪。”恰恰因为它们关乎国家命脉,干系重大,所以祀与戎都不可不慎,故祭祀必有虔诚礼敬的态度,本质在以德化民;用兵则讲究师出有名,不攻伐无辜。例如祭祀,不论对于天地、圣贤,还是祖先,目的都在于致敬教敬,凝聚人心;而对于兵戎,则在于“威不轨而昭文德”,《左传》说:“夫文,止戈为武。……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兵戎的实质在于威慑邪恶、伸张正义、捍卫和平、保卫国家。

在兵战与军事方面,由于人们以之为“国之大事”,所以国防观念得到了不断的强化,于是,我国很早便形成了深刻而系统的国防思想。如《尚书·舜典》说“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诗·大雅·民劳》说“柔远能迩,以定我王”,都是说要以德服人,注意安抚笼络远近之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连年征战,诸子百家都在军国大事方面有很多深入的思考,如“仁者无敌” “足食足兵” “兼爱非攻”“知己知彼” “非危不战”等思想,被后世奉为圭臬。

时移世易,当今世界形势诡异多变,我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国防任务也任重道远。习近平主席把人民防空作为“国之大事”加以强调,认识到人民防空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危、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应摆到战略位置高度重视。

猜你喜欢
大节防空国防
美173空降旅与克罗地亚防空团正在进行实战演练,发射FIM-92毒刺防空导弹
防空营打靶记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LY-70:防空领域的“变形金刚”
USTER 自调匀整并条机上粗节和大节的控制
国防小课堂
大节段钢箱梁吊装施工技术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解放初期的上海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