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娜
江南,那一片烟波浩渺、曲径通幽、繁花似锦之处,是被唐诗宋词浸润的沉醉意境。
在每个人心中,那里都是梦境和诗意开始的地方。在众多诗词中,独爱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无尽的闲情逸致就这样突如其来地闯入心间,为你描绘那清新模样。来吧,让我们踏入江南,吟唱一首属于自己的《如梦令》。
杭州·绣面芙蓉一笑开
和风熏,杨柳轻,郁郁青山江水平,笑语满香径。
思往事,望繁星,人倚断桥云西行,月影醉柔情。
——林升
2009年夏天第一次来到杭州,顿时被浸润在这座城市中的盎然绿意所深深陶醉。这种绿意不是花坛中的一点绿树,公园里的几簇青草,那是富含在整个城市中的“精气神儿”。西湖边三层小楼露天阳台上背靠躺椅看书的女子、苏堤旁悠然牵手的情侣、灵隐寺里飘然走过的僧人……他们每个人都与这诗情画意的景色融为一体,刚开始看过去,会恍然觉得那是一幅优美的画儿,再仔细一瞧,会顿时感慨,生活在杭州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情呢!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作为标志性景观,一日悠然的走来,也不觉得困倦。三潭印月、曲院风荷、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光“西湖十景”就会让你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再来狮峰山品尝一壶最地道的龙井茶,去灵隐寺请香祈福并去飞来峰观看造型精美的石刻雕塑……杭州,不仅是以其艳丽的美打动了你的心,留在这里的众多历史文化名迹更是数不胜数。雷峰塔、苏堤白堤、钱王祠、六和塔、抱朴道院……到了杭州,如果只逛西湖,那叫蜻蜓点水,只有慢悠悠地逛,那才叫一次地道的旅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不仅是文人作词作赋、抒发情怀之地,更是画家取景绘画的绝佳创意来源。最令游客熟知的西湖十景,最早就是诞生在画作上。南宋宋徽宗不爱江山爱丹青,自己本身就是一位杰出的画家,由他主导创建了南宋画院。画院置身于杭州的魅力之下,受感于它迷人的景色,尽情享受着西湖两岸的诗情画意,“马夏派”山水横空而出。名画《山径春行图》就是由“马夏派”的代表人物马远创作。画中一位高士和僮仆独行在溪边的小径上,高士停下脚来,抬头远看飞憩在风中柳枝上的一对黄鹂,“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被题在了画的右上角。一片风光旖旎之中,那无限的情思与意境,都已蕴含在空芒的心绪中,萦绕于心。
浸润了杭州的诗情画意,再来万松书院饱读一下诗书,那这趟杭州的历史文化之旅算是圆满了。万松书院因白居易《夜归》中的“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而得名,整个书院隐藏在郁郁葱葱的绿荫中,这里曾经是杭州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书院,朱熹、袁枚、王阳明都曾经在这里讲学,相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求学的地方也在这里。“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与你相遇在这里,可好?
苏州·小院闲窗春色深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一句道出了苏州的地域特色——水城。灰墙白瓦、倚河而建的一栋栋建筑组成了一幅清新悠美的画卷,光看这些建筑就已经让你“乱花渐欲迷人眼”了,更别提苏州的灵魂——“园林”了。
在吴冠中的传世佳作《苏州园林》里,亭榭回廊、山石树木、黑瓦白墙、溪泉湖瀑、游鱼飞鸟、人形花影……无不被他尽揽画中。而且所有这一切都充满了律动之美。在风中轻舞飞扬的蔓藤、透而瘦的湖石、翼然欲飞的水阁檐角、涟漪的水面,特别是那池中欢快的游鱼,不停地嬉戏玩闹,好一幅“生机盎然”的江南美景!
到苏州,必去拙政园,这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明正德初年,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名为“拙政园”。中亘积水,浚治成池,弥漫处“望若湖泊”。他还请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徵明参与了拙政园的设计和建设,建成之后,文徵明根据园中景色创作了《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图后各系以诗,总称《拙政园图咏》。疏朗典雅、林木葱郁、水色迷茫的拙政园美景就这样经大画家的笔,流传千古。
虎丘、寒山寺、留园……都是苏州的必去之地。但如果想要真正地体会苏州的风土人情,还必须去一条街道,那就是平江路,这里有着最真实的苏州市井风情。“河路并行”的设计格局、小桥流水人家的清新淡雅,吴冠中笔下的江南风情一一展现。这里还有一条小巷叫丁香巷,是不是就是在这里,戴望舒写下了那脍炙人口的名句?在这寂寥的雨巷,你是否也能碰到一位打着油纸伞的像丁香一样的姑娘呢?
如果不能遇到,那也没关系,可以遇见桃花坞。“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桃花当酒钱。”大画家唐寅的这首《桃花庵歌》是他的代表作。被卷入“作弊案”之后,唐寅就来到了桃花坞,靠卖书画谋生。苏州历史上在南北朝时就有著名画家,但是到了唐寅时,“吴门画派”才开始形成,那种清丽、细致、温润的画风,体现出江南这方水土的气质,那种“行笔极秀润,缜密而有韵度” (王世贞《艺苑卮言》评语)的画艺,体现出苏州文人画的极度修养。
来到茶楼,边品尝精致的苏州糕点,边听一首曼妙的苏州评弹,暗香浮动中细细品味姑苏风情,如诗如歌难忘怀。
扬州·风韵雍容未甚都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扬州,这座被唐诗宋词浸润过的江南名城,宛若一个少女,虽不比杭州的妖艳、苏州的婉约,倒是有一种亭亭玉立的别样美。湖也有,区别于“西湖”,叫“瘦西湖”;园林也有,区别于拙政园,叫何园。正是这点点滴滴的不一样,成就了这座城市的盛世美景。
提到扬州,就不得不提到京杭大运河。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命人开通邗沟沟通长江和淮河,这是有明确记载的最早的运河。隋炀帝时大规模全线开凿大运河,以扬州为中心,在邗沟的基础上进行南北扩掘和连接。扬州作为交通枢纽和商贸重镇,擅舟揖之便,得人文之胜。明清两代,京杭运河达到鼎盛时期,其经济功能发挥到了空前的程度,扬州城也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修筑新城,城址再次南徙,扬州成为濒临运河和长江的大都市。清代“康乾盛世”时,盐运和漕运的发达使扬州又一次进入鼎盛时期。
京杭大运河的繁荣,促进了扬州这所江淮名邑的富饶与发展。经济的富庶,让文教昌盛, 数不清的名人墨客均在这里生活过,而最有名的,莫过于“扬州八怪”。关于“扬州八怪”到底是哪些人,众说纷纭,一般公认的是: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他们是清代中期“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性格高雅、淡泊明志。他们或生长于扬州,或为外省来此侨居,各有一段坎坷经历,先后集结于扬州,在扬州繁华的书画市场上售卖自己的书画作品。他们在艺术观上最突出的是重视个性表现。他们的画作大多被赋予深刻的社会内涵和独特的思想。在“扬州八怪”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郑板桥,民间也流传了许多他的传奇故事。
《扬州画舫录》是一部描写扬州风土人情的佳作,书中对“山水园林,胜流佳话”的扬州美景有详尽的描述,曲水流觞、亭廊轩榭中遍览扬州的古韵,或许你也会发出“人生只爱扬州住”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