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倩
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日语谚语则是日本人民智慧的结晶,在语言表达上颇具特色。在日语谚语中,修辞手法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使得谚语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修辞手法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出日语谚语的特征。因此,本文决定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探究日语谚语的特征。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因此颇具语言特色。日语谚语也不例外,其有独特的语言特色。在日语谚语中,修辞手法作为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它能使谚语生动活泼,独具魅力。到目前为止有不少研究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究日语谚语的特征,但是,大都是围绕音韵及语法等展开的,从修辞手法着手对日语谚语特征的研究少之又少,尚未发现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将从修辞手法来探究日语谚语的特征,以期对日语谚语的特征有更深的认识。
一、日语谚语中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法
日本学者北村孝一在《言语》一书中论述“对于抽象、讲述大道理的谚语,日本人感觉这并不是地道的谚语,相反,带有具体形象、运用比喻的谚语让他们感觉更自然”,从这一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日本人喜歡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谚语。
比喻法是以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事物或道理形象地表达出来,一般分为明喻、隐喻及借喻三类。以下将举例来区分这三种类型。举例如下:
(1)鬼の首を取ったよう(像取了恶鬼的首级一样)。
(2)命は槿花の露の如し(生命如槿花上的露水)。
(3)商いは牛の涎(买卖是牛的涎水)。
(4)昔は今の鏡(过去是今天的镜子)。
(5)詩を作るより、田を作れ(作诗不如耕作田地)。
(6)大阪の食い倒れ、京の着倒れ(大阪讲究吃,京都讲究穿)。
例(1)(2)属于直喻,直喻是将本体和喻体直接进行比较,意思一目了然。谚语中通常会出现“像”“如”等词,这种直接的比喻显得生动有趣。例(1)是说“像取了恶鬼的首级一样”非常得意,如立奇功。例(2)将“生命”比作“槿花上的露水”。例(3)(4)(5)属于隐喻,隐喻是将一个词从其本义转为一般不能换用但却相似的另一个词,强调其认同,即两者相似。隐喻中不会出现“像”“如”等字眼,而是用“~是~”等形式把描写的事物和被比作的事物表达出来。例(3)的意思是“买卖”像“牛的涎水”一样是细水长流的过程,需要有耐心持久经营,一旦心急就容易失败。该隐喻通过文字表面的意思及深层暗示的意思表达了谚语的警示意义。同样,例(4)也是通过“~是~”句型,表达了今日要从过往中知得失的意思。例(5)(6)属于换喻,换喻又名转喻,是一种一个词或词组被另一个与之有紧密联系的词或词组替换的修辞方法。例(5)用“作诗”指代精神生产,用“耕作田地”指代物质生产,“作诗不如耕作田地”旨在告诫人们比起虚无的精神生产,我们更应将精力投入到现实的物质生产中。例(6)中的“大阪”“京都”分别指代住在该地的“大阪人”和“京都人”,道出了大阪人讲究吃、京都人讲究穿的性格特征。
由此可见,为了生动形象地表达谚语的本意,比喻法在日语谚语中被大量使用。除了以上例子,「盆と正月が一緒に来たよう」(像盂兰盆节和正月一起到了一样)、「地獄で仏に会ったよう」(宛如在地狱见了佛祖)、「口は災いの門」(嘴巴是灾祸的大门)等运用比喻修辞法的谚语比比皆是。此外,比起直喻,日语谚语更倾向于隐喻和换喻这些间接含蓄的表达形式,从中不难看出日语谚语注重含蓄委婉的特征。
(二)对比法
对比法又称对照法,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的一种修辞手法。具体将通过下例分析。
(7)花より団子(花不如丸子)。
(8)胡麻の遅蒔き小豆の早蒔き(芝麻晚播种,赤豆早播种)。
在对比法中,为了将A和B对比,经常会用到“~不如~”句型,从逻辑上看是将二者对比,但实质上是为了突出要表达的那一方。众所周知,“花”虽然美丽但是不能食用,“丸子”虽然没有美学价值,但是作为食物可以饱腹。“花”和“丸子”这两个实物被放在一起对比,“外表光鲜的东西不如实用性强的东西”的思想就不言而喻了。例(8)虽然没有用“~不如~”的句型,但是通过对比“芝麻晚播种”和“赤豆早播种”,很好地传播了农事知识。
除此之外,在用到对比法的谚语中,也有不少只是列举两个相反的事物,不直接做判断,是非任由读者来评判。举例如下。
(9)話上手の聞き下手(会说但不会听)。
(10)論語読みの論語知らず(读论语而不知论语)。
(11)頭隠し尻隠さず(隐藏头不隐藏尾)。
这些谚语都没有直接说出警示意义,而是让读者去思考其中的内涵。例(9)要表达“自己虽然很会说但是不擅长听别人倾诉”的意思,通过这则谚语读者意识到了这种行为的错误,自然会开始思考自己在滔滔不绝的同时也应该去倾听对方和体会对方的心情。例(10)告诫人们“只理解书本知识的人,是没有实践能力的人”,读者在体会到“读”和“不知”的差异后,自然会明白书本知识和实践二者缺一不可。例(11)是说“试图掩盖部分错误和缺点是愚蠢的”,谚语本身没有直接说出这层意思,但是它给读者归纳总结了“最好去改正全部错误”这一思想。
可以看出,比起直接的对比,间接的对比更具说服力。为了说明这一点,此处还可以举一个例子。「治にいて乱をわすれず」(治世时不要忘了乱世)这一谚语毫无疑问用的是直接对比修辞法,从字面上我们就很容易明白“即便处于太平盛世,也不要忘了居安思危”的警示意思。但是,这种直接的表达方式并没有例(9)(10)(11)那样有说服力。也就是说,不直接给事物下定论,好坏由读者去评判的间接对比法更能使读者信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日语谚语崇尚间接委婉的特征。
(三)夸张法
夸张法是指为了达到强调或滑稽的效果,而有意识地使用言过其实的词语的一种修辞手段。在夸张修辞法的运用中,日语谚语有其自身特征。以下四例便可说明。
(12)娘一人に婿八人(一女八婿)。
(13)七度尋ねて人を疑え(问七遍后再怀疑人)。
(14)人生は一行の詩如し(人生像一行诗)。
(15)一葉落ちて天下の秋を知る(一叶落知天下秋)。
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中日谚语来更好地说明日语谚语中的夸张法。例(12)是说“虽然只有一个女儿但想成为女婿的人却很多”,即“一家养女百家求”,“八人”这一夸张表达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男女婚恋中粥多僧少的现实状况。例(13)的意思是“私物丢了,先好好问问再怀疑人”。再来看汉语谚语,“百金买房,千金买邻”“千丈麻绳终须有结”等,修辞手法虽然相同,但是汉语谚语中出现的是“百金”“千金”“千丈”等数量词,日语谚语中则是“七”“八”等数量词。汉语谚语中,“百”“千”“万”等大数字作为夸张表达的手段经常被使用,与此不同,日语谚语中出现的数字大都很小,夸张的程度不如前者高,在日语谚语中,“七次”几乎成了次数多的代名词。
夸张法除了將事物扩大有时也会将事物缩小,例(14)(15)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例(14)把漫漫人生缩小为一首诗,汉语谚语则说“人生如戏”,比起“戏”,“诗”这一表述显得更细致入微。例(15)从表面看像夸张的手法,但仔细品味就会发现这是将“天下秋”浓缩成“一叶落”。
总而言之,在日语谚语中,夸张法这一修辞手法的程度并不高,并且,同扩大化的夸张相比,日语谚语倾向于缩小化的夸张,从这一点可以窥探出日语谚语纤细敏感的特征。
(四)省略法
省略是为了表达得简捷,省去话中可以省去的字句,有不说可明白时的省略,也有扼要概括需要读者自己领会其意的省略。日语谚语中,省略法经常被使用,有时仅通过字面意思很难理解其中内涵,简练的表达也使得日语谚语具有含蓄委婉的特征。下面通过示例来分析。
(16)噂すれば影(一议论,影子)。
(17)蛇の道は蛇(蛇的道,蛇)。
(18)夜目 遠目 笠の内(夜晚看,远处看,斗笠下)。
(19)日笠 雨傘 月笠 日傘(太阳戴帽子 雨伞 月亮戴帽子 阳伞)。
(20)藪蛇(草丛、蛇)。
(21)泥縄(小偷、绳子)。
省略主要是主语的省略,主语虽然不明,但是读者很容易理解是“谁怎样”。事实上除了主语其他部分也可省略,日语谚语中的谓语部分就经常被省略,其中“名词+助词”的句式很多,例(16)(17)就是代表。例(16)中完整的意思应该是“一议论,影子就出现了”,类似汉语谚语“说曹操曹操到”,例(17)的全意是“蛇的道,蛇知道”,意识是某一领域只有内部人员才会更了解情况,如果对谚语不了解,单从字面上很难理解其中意味。
有时只会列举几个名词,以断句的形式组成谚语,比如例(18)(19)。例(18)(19)分别表达了“月夜时、从远处看时、窥看戴着斗笠的女性时,女性的容貌会比实际更美”以及“太阳戴了斗笠的话会下雨,出门要带雨伞;月亮戴了斗笠的话会晴,出门要带阳伞”的意思。这两则谚语并未出现谓语,但是仅用几个名词就使得谚语充满韵味,发人思考。
此外,有些谚语是从一句话中抽出个别词凝练而成,如例(20)(21)。例(20)原句是“敲打了草丛,把蛇给引出来了”,例(21)原句是“抓到小偷后才开始搓绳子”,但谚语仅仅挑取了“草丛、蛇”“小偷、绳子”个别词,告诫人们不要“做不必要的事情给自己找麻烦”,不要“在事情已经发生了才开始准备”。从这种极其简练的表达方式可以看出日本人的含蓄及丰富的想象力。
二、日语谚语的特征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将日语谚语的特征归纳如下。
(一)轻理性、重感性
日语谚语缺乏严密的推理和抽象的理论探究,倾向于感性认识。如比喻法中的例(3)“买卖是牛的涎水”,并没有直接讲道理“买卖是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经营”,而是用喻体“牛的涎水”情感化地传达了中心思想。又如省略法中的例(21)“小偷、绳子”,从逻辑上看这两个单词是不能传达“未雨绸缪”的警示意义的,但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日本人不难理解其中内涵,可以说日语谚语体现出的这种强烈的感性色彩远强于他国谚语。
(二)委婉含蓄
即在表达上不透彻,留余韵引人思考。日语谚语一般会避免陈铺直述,追求回味,修辞手法中的比喻法、对比法、夸张法及省略法无一例外都达到了这种艺术效果。比喻法中的隐喻、换喻最能体现日语谚语的含蓄,如换喻法中的例(5)“作诗不如耕作田地”,如果直接说“创造精神财富不如创造物质财富”,谚语的本意虽然会一目了然,但是语言魅力会荡然无存。此外,在夸张法的运用中,日语谚语出现的数字大都很小,夸张程度较低,比起扩大化的夸张,日语谚语更喜好缩小化的夸张。这些都体现了日语谚语委婉含蓄的特征。
(三)现实主义
日语谚语注重实物的描写,通过具体的形象表达寓意。如对比法中的例7“花不如丸子”,“花”代表美的事物,“丸子”代表实用性强的事物,在众多形象中,选取了非常生活化的“花”和“丸子”,充分体现了日语谚语忌浮夸、重生活实践的现实主义精神。除此之外,在运用到比喻法的谚语中,有很多以例(3)“买卖是牛的涎水”为代表的动物谚语和例(2)“生命如槿花上的露水”为代表的植物谚语,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动植物被运用到日语谚语中,使其充满了浓厚的现实主义气息。
三、结语
本文从比喻法、对比法、夸张法、省略法这四种修辞手法出发,探究了日语谚语的语言特色,得出了日语谚语具有轻理性重感性、委婉含蓄、现实主义的特征。当然,日语谚语中运用到的修辞手法远不止这几种,这也是今后研究中应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阿坝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