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锐++冯兴++黄秀娟
摘要:后海穴注射疗法是将针刺、经络、药效作用有机结合在一起,比其他给药方式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就后海穴注射技术在猪病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猪;后海穴注射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2-0032-01
猪后海穴位于畜禽尾根与肛门间凹陷处。在奇经八脉中,后海穴位于督脉之上为督脉经之始穴,亦是任、督、冲脉三经之交会穴,神经分布丰富。研究发现, 后海穴注射药物的急性、毒性作用与肌肉或皮下注射有明显差别,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后海穴注射同时发挥了经络腧穴的传导治疗作用和传统给药途径的药理治疗作用,使药物作用的速度和强度超过同等剂量下的静脉注射,明显优于单纯性针刺、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其他给药途径。
后海穴是临床上进行穴位注射和穴位免疫常用的穴位,而且已经有不少试验结果表明后海穴对药效的放大作用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1 常见猪疾病的后海穴治疗
后海穴药物注射是指将各种药液注入动物后海穴内,达到省药、快速、高效治疗动物疾病的目的。后海穴药物注射是在中西医结合理论指导下,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通过将针、穴、药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作用于畜禽的经络、神经、体液系统,发挥水针奏效迅速、疗效持久等特点的一种中西医结合的新型治疗方法。
(1)便秘。该病是由于肠蠕动、分泌机能失调,肠腔内粪便停滞变干、变硬使肠腔阻塞的一种腹痛病症。临床证实用维生素B 10 mL进行后海穴注射治疗猪便秘能收到不错效果。
(2)脱肛和子宫脱出。是由霉菌毒素慢性中毒引起,或猪只自身体质虚弱造成。注射5~10 mL普鲁卡因,将脱出部分用盐水洗净整复,较重的可在脱出的肛门或阴门处作以“十”字形缝或荷包缝合即可。
(3)仔猪黄、白痢。是由埃希杆菌属的一些大肠埃希杆菌引起的传染病,由于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成为制约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用庆大霉素3~5 mL 1次注射;1次不愈的,连用3 d,每天1次。另一种方法是用双黄连3~5 mL对仔猪黄、白痢后海穴注射,效果也不错。注射深度:仔猪为2~3 cm,大猪3~5 cm。
(4)其他疾病。对于发热行性疾病,采用安乃近注射液和柴胡注射液各5 mL后海穴注射,2 h后即可达到退热效果。
2 后海穴免疫注射
后海穴免疫注射是一种应用于防疫的新方法,是传统兽医针灸学与现代免疫技术的有机结合。通过借助疫苗对穴位的刺激放大疫苗的免疫作用,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增强低下的免疫功能或抑制过亢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1)传染性腹泻。通过猪后海穴注射与常规口服、肌肉注射3种途径免疫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二联疫苗,结果表明母猪初乳、常乳及免疫仔猪血清中IL-2的含量以穴位免疫最高。
(2)猪瘟。不同剂量的猪瘟兔化弱毒苗后海穴免疫生长肥育猪,结果表明后海穴注射2头份猪瘟兔化弱毒苗产生的抗体水平最高,维持时间最长。而1头份疫苗后海穴注射效果比 2头份的肌肉注射效果明显。
(3)猪口蹄疫。通过后海穴注射和肌肉注射口蹄疫浓缩苗两种方式进行免疫猪口蹄疫试验,结果表明后海穴注射(1mL/头份)的效价优于肌肉注射对照组(2mL/头份)。
后海穴是临床上进行穴位注射常用的穴位,由于取穴部位容易掌握,用药量少,成本低廉,实施方便,疗效显著,既体现了传统兽医的针刺和穴位作用,又充分发挥了现代兽医药的药理作用,因此使这一疗法逐步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