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晗
4月18日,第二届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第十九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以下简称海丝海博会)在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福建省石狮市举办。
本届海丝海博会由中国国际商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福建省商务厅、福建省台湾事务办公室、台湾纺拓会共同主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副会长夏令敏,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贸易投资促进部部长林舜杰,台湾纺拓会副董事长翁茂钟、秘书长黄伟基,以及福建省泉州市委副书记周银芳、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荣洲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新展馆领衔“传承+创新”
作为主展馆,新开业的石狮国际轻纺城的展览面积达4.5万平方米,主展区包括海上丝绸之路精品馆展区、台湾馆展区、轻纺城交易展区以及“2016/17流行趋势展区暨海丝合作走廊”、“设计师作品、流行资讯和院校展区”、“科技与创新产品展区”等。
进入展馆后,满眼望去都是浓浓的英伦风情,英国的手工皮包、皇家御用包、保健品、瓷器、艺术品等各类商品琳琅满目。走过英国展馆,毗邻的意大利馆展品展示着意大利独立设计师设计的女鞋、服装、钱包、手提包等一线品牌,吸引了许多客商驻足。据悉,本届海丝海博会作为泉州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重要经贸活动,与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融合举办,突出“新丝路、新合作、新融合”及“两岸、休闲、时尚”的主题,展览开业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共有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700多家外国企业参展。国际轻纺城开业当日,共有800家面料商进驻,同步设立机械馆和辅料展区。当天5000多位客商到会采购。
在参观展位时,王天凯对《纺织服装周刊》记者说道,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对沿线各国纺织服装市场新秩序的影响,对国家战略的经济贡献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今天开业的石狮国际轻纺城是一个体量很大的商贸体,它在推动中国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关键,对品牌与科技两个重要方面的贡献值得关注。
作为大陆目前唯一以“海峡两岸”冠名的纺织服装专业展会,台湾元素是今年展会的一大亮点。“今年台湾来了22家企业,设有近百个展位。”翁茂钟表示,海丝海博会促进了台湾与大陆纺织服装业的交流合作,同时,也推动了台湾纺织服装产业向大陆的合理流转,为台湾相关产业投资福建乃至大陆架设了桥梁。
除了引人注目的台湾馆外,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共同承办的“新技术创新空间”同样厚积薄发,从行业和公共服务角度,突出公益性、创新性、体验式、互动式等特点,集纺织新材料、纺织互联网加工技术、3D数字化服装技术、智能穿戴技术、新型纺织检测技术等新技术于一体,吸引了无数眼球。
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副教授丛洪莲向记者表示,在创新空间里设立的互联网针织体验区,考虑到福建的鞋服、针织产业发达,学校带来了最新的CAD技术及解决方案、互联网针织CAM技术等,得到了许多当地观展商的青睐,对学校产学研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了解,本次“新技术创新空间”展示面积达200平方米,共邀请了10余家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参展。与往年不同,今年主题突出互动与体验感,让客商能够实际感受到新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变化,技术运用更加形象和直观。在新材料、新仪器、互联网针织、3D数字化服装、智能穿戴等主题展区,还开展了纺织创业、创新技术展示和体验活动,为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提供技术服务,为纺织行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氛围,搭建纺织“众创”技术成果体验、互动、交流平台,逐步成为纺织行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服务窗口。
相较往年的海博会,今年的精彩展位和展会内容突出创新,例如主办方专门设置了泉州市商标展示馆,统一展示泉州获得的146个中国驰名商标和1000多个福建省著名商标,进一步扩大泉州品牌的影响力。
石狮唱响辅料好声音
作为五大分会馆之一,一场“小辅料大世界”的辅料专业展会在石狮辅料城精彩上演,唱响了“石狮辅料好声音”。
两个“首次”在第二届中国(泉州)海丝国际品牌博览会、第十九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辅料展馆上演,即石狮辅料城首次举办专业辅料展会,海博会辅料展馆首次呈现展与销同步运作。
此次辅料展馆设于石狮辅料城一层的4条大通道内,共有200余个展位,分为普装区、特装区和创意区三大块,同时,还有420多间商铺携手参展。此次石狮辅料城“首秀”除了福建本土的辅料厂商外,还吸引了台湾、香港、浙江、上海、广东以及韩国等国内外各地的辅料同行、国际买手、采购团和12所高校参与,其中大半参展商都为外地辅料厂家和商家。此次辅料展馆创下了历届海博会之最,为参展厂商规模最大、涉及地区最广的一次。
首次展销同步运作,即展会与销售同时进行,展会期间,160多家参展商与入驻市场的300余户经营商家联合办展,展位与店铺共有600多个,实现“展会+”的功能。
经过一年的培育,石狮辅料城入驻经营的商家已有300余户,经营商铺400多间,其中,市场一层已“满载”。市场已初具规模,成为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辅料产品一站式采购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首届中国辅料城辅料创意设计大赛也于日前举办,《丝路》、《文成公主》、《邂逅》三件作品荣获大赛金奖。
企业家共话海丝之路
博览会开幕日下午,以“打造市场新秩序 挖掘行业新商机”为主题的海上丝绸之路产业对接会暨第七届纺织企业家活动日在石狮市爱乐皇冠假日酒店召开,来自中国、斯洛伐克、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代表、行业组织代表和行业企业家约400位嘉宾欢聚一堂。
本次活动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泉州市人民政府支持,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国纺织企业家联合会)、台湾纺拓会、福建省贸促会共同主办,海丝海博会组委会承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副会长夏令敏,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贸易投资促进部部长林舜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福建省委员会副会长傅健,台湾纺拓会副董事长翁茂钟、秘书长黄伟基,斯洛伐克经济合作部主任杜桑·诺维汤尼,投资促进署外贸司司长蒂博尔·布斯科,韩中协会会长李盛雨,福建省泉州市委副书记周银芳,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荣洲,福建省石狮市委书记朱启平,福建省石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德旺等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
活动就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行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大背景下,如何建立纺织服装业新的市场新秩序和新的商业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在致辞中,王天凯简要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各国纺织服装企业带来的机遇。他说,“一带一路”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是发展潜力巨大的腹地国家,涉及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44亿人口和约22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作为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长廊,“一带一路”正在不断创造利益契合点,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开始分享“一带一路”带来的便利与好处。同时,王天凯建议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走出去”时也应注意审时度势,练好“内功”。
夏令敏在主题发言中介绍了纺织行业运行情况。“纺织行业主要产品的生产仍保持稳定增长,2015年纤维加工量达5300万吨,同比增长了6%。行业主要效益指标都保持了良好的增势,增长水平高于同期国内工业和制造业平均水平;尽管2015年出口呈现了近年来少有的下降势头,但从2016年出口开局来看,出口降幅低于同期全国出口水平,较1~2月有明显收窄,若以人民币测算,呈现微幅提升的势头。”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面临新一轮全球化挑战的新包装,沿线各国纺织服装市场新秩序的形成和发展对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前正值纺织工业“十三五”规划即将出台,国家全面部署“双创”,释放经济内生动力的关键时间节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海峡两岸纺织企业家之间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必将为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商机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