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

2016-04-28 17:40郑金洲
中国总会计师 2016年3期

郑金洲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逐渐换档,要求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效益以及质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从而确保经济稳定发展。正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呼唤,要求设立生态好、质量高、代价小以及效益佳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常态是指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提高向中高速提高,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经济要素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关键词:新常态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新常态的含义: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向中高速转换,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经济要素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新常态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新的机会,必须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但是,国内现代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找出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解决对策,从而引领单位稳定健康的发展。

一、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常见问题

在经济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缺少内部控制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不够注重内部控制建设管理工作,只是重视事业发展的情况,缺少内部控制意识。单位还认为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财政预算的安排,只要依据规定对预算进行编制,能够快速地获得更多的资金即可。甚至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只是一个形式,可有可无,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在业务运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没有意识到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管理者与相关业务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建设体系不健全,主要有以下表现。①没有明确职务管理职责,例如:财务出纳同时担任会计与档案保管的工作。②没有制定授权批准控制,例如在某些重要的业务与事项,没有制定联签制度或者是集体决策审批制度。③票据和印章管理杂乱无章,例如在购买、使用以及核销单位票据过程中并没有按照规定程序设立相应台账;没有按时对票据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导致执收部门没有按时上缴相应收入,严重的还会出现挪用公款的现象。④没有相应的对岗位人员制定休假制度与职位轮换制度。⑤没有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⑥预算控制制度薄弱,资金使用缺少预见性。⑦执行内部控制建设的力度不够,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三)监督考核体系不到位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大部分由财务人员担任,缺少一定的独立性。审计部门与财政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监督机构,只是重视监督财政资金的周转的情况,没有认真执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从而忽略了监督考核体系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进而形成轻内部控制、重考核的情况。

(四)内控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职位主要由会计基础知识的人员担任,缺少财务管理知识与专业技术水平,没有严格对以前的凭证进行审核,会计核算没有根据相关的制度要求进行,从而导致会计核算杂乱无章与信息失真等情况的出现。相关人员没有认真按照要求实施内部控制制度,进而无法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行政事业单位在建设内部控制过程中必须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因此应该正确对存在的问题重新审视,坚持以“底线思维、问题导向”为主要原则,以“经济快速发展、创新驱动、组织优化升级”为核心,从改革中更新内控意识观念,树立机遇观念,正确履行岗位赋予的权利,扩展公共服务的区域,强化自身改革,勇于创新,根据相关要求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管理,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为新常态下的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二、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在经济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作为上层建设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充分了解经济发展的方向,以经济发展方向为参考标准,寻找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一)增强环境的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必须以优良的内部环境作为象征事业单位控制建设的宗旨,优化组织机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作用的了解,从单位领导到全部工作人员要求参与,并注重内部控制建设的气氛,定期对从职人员进行培训,展开内部控制意识的宣传工作、组织设立机制,积极调动能够掌握与运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政策的各类人员,从而加强内部控制的严肃性,确保贯彻落实管理制度能够顺利进行。

(二)加强制度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能够适应经济的新常态,必须将内部控制制度作用发挥到最大,根据各个阶段与经济收支活动建立完善的控制制度。同时,应该依据内部控制制度的标准以及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设立相应的内部控制职责岗位,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将单位检察、财务、纪检以及设计机制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设立完善的层次清晰、方便操作、内容详细的内部控制制度与执行体系,将制度和实际情况密切结合。

(三)设立健全的议事体系与集体决策

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跟上经济发展脚步,单位做出的决策权必须有相关机构的监督,主要是调查研究重要事项、论证程序与风险的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可以应用集体决策对发生的风险进行规避。

(四)加强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为了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要求财务管理控制与业务过程密切结合。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落实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紧密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以财务内部控制为重心,通过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根据不同职位的要求,将财务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从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应该有效的将财务体系和业务体系的信息衔接起来,便于相互之间共享信息资源,从而使财务控制可以更好地渗入到业务活动的各个阶段中,这样才可以全方位的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并且,还必须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检查工作,针对产生的问题,不断完善与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五)加强收支核算的基础,提高预算控制的效率

在经济新常态下,应该最大程度的将收支预算管理的作用发挥出来,应用合理的、可行的以及科学的预算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设立前置性的制度保障。

(六)增强外资金预算的管理,完善监督制度

为了能够较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把外资金的预算管理纳入内部控制建设范畴。从安排内部控制进行分析,任何资金都应该纳入预算管理,这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基础,由于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因,可能会有一些资金并没有纳入预算管理范畴,但是应该重点监督这些资金管理,避免管理工作出现差错。内外资金的预算管理,不管如何管理都必须设立相应的收支制度、凭据以及标准,健全完善的监督体系,提高内部控制建设的效果。

(七)对内部控制监督工作进行评价

行政事业单位在建设内部控制过程中必须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因此必须设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监督评价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形成全部从职人员共同参与的自我监督评价体系。通过对内部控制体系运作的过程与结果进行监督评价,从而贯彻落实内部控制的工作。

(八)应用先进信息技术带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在建设内部控制过程中必须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必须充分了解“互联互通”的定义,跟上现代发展的脚步,应用先进信息技术使内部控制制度的水平得以提升。

(九)跟进审核控制进度

要想适应新常态,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我国公布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意见》对内部控制建设进行管理,将审计控制工作纳入内部控制管理中,强化风险规避,以此确保审计监督在新常态下顺利进行。

三、增强内部控制的组织领导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适应新常态,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组织领导对内部控制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一)提升思想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必须根据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变化,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建设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性,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增强组织领导,设立一个领导负责、明确分工、落实相关部门体系以及全体人员参与的组织机构。

(二)加强内控人员培训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与经济新常态密切结合,对内审机构或者是落实工作机构进行调整,配置专职人员与兼职人员,按时对人员进行综合性业务培训,使新常态下的内部控制工作在内控人员的管理下得到有效的实施。

(三)落实物质条件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与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紧密结合,促进单位增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因为工作的关注点与着重点的内容不同,调整或者是工作成本的增加是无法避免的,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落实工作经费,提升物质保障能力,从而贯彻落实新常态下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四、结束语

在经济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与以前相比,单位工作方向有了新的变化,工作有了新的重点内容,同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随之改变,要求应该树立新的思维观念,从容应对工作中发生的问题,使新常态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乌兰娜日.关于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J].北方经济,2015,(2):79-80.

[2]齐观彬.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综述与展望[J].枣庄学院学报,2015,(6):121-124.

[3]林春晓.新常态下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初探[J].财会学习,2015,(16):137-138.

[4]上官健.基于“条块”构建新常态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商业会计,2015,(15):94-95.

(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