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琳
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就是把文言文知识结构内化为认知结构的过程。中学文言文教材的知识结构,是把文言文的基本概念、规律、事实和方法联系起来的整体,也就是文言文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与排列。学生对文言文的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在对文言文问题认识过程中所形成的概括的认识模式。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知识的不断掌握就是认知结构的不断建构。其中,“同化”和“更新”是建构的基本环节。所谓“同化”,是指当主客体在相互作用下,新的刺激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符合时,它被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充实和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所谓“更新”,是指新的刺激如果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不符合,就要进行调整,甚至改组,重建新的认知结构。
为了更好地发挥“同化”和“更新”这两种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地组建认知结构,在文言文教学中,要紧紧地抓住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连接点(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剖析新旧知识的分化点,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展现建构过程,使学生真正参加到认知的形成过程中去,从而促使学生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掌握认知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学生不但愿学、乐学,而且会学、善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会变成会学,新旧知识得以自然地衔接。
一、同化理论的启示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应该尽可能的有意义。学习者头脑中必须具备一些早已习得的、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的信息,他将这种已有的知识称作“认知结构”,新习得的信息纳入这种结构中。意义学习是通过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再不断通过知识的分化、重新整合,最后导致新旧知识意义的同化。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这一理论对高中文言文教学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就文言文学习而言,听者在听的过程中有目的地运用储存在大脑里的原有信息对耳朵所接受的信息进行选择、整理和加工,获得新知识,然后储存到长期记忆中以积累知识,从而完成整个文言文学习过程。这是一个信息输入、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的复杂过程。
在这一理解过程中,听者利用背景知识,借助于头脑中的各种认知结构,通过同化,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预测、推理和判断。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发掘相关知识的已知内容,帮助学生把已有知识与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达到减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困难的目的。学生主动接受并积极做出反应,教师对学生的反应做出评价并反馈给学生,以使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
二、知识学习的连续性
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前提,是智力发展的基础。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学习什么样的知识,在中学阶段应当以哪些方面为重点,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关于这一点,张志公曾有一个很好的说明:我们应当强调的语文知识系统,“是指实际运用语言的知识系统,而不是纯粹的语言理论的知识系统”。这一点需要稍稍加以申说,语言理论的知识系统是从小到大的,即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组——篇章;而实际运用语言却恰恰相反,是从大到小再回到整体的。例如读一篇文章,是先通读全篇,得其大要然后再逐段分解细读,揣摩推敲一些特别重要的、突出的用法及新颖的词句,最后再通篇领略一番。绝对不会拿起一篇文章就一个语素一个语素、一个词一个词地抠起来,接着再抠句子,一句一句地做语法分析,然后才通读一段,并且把这一段分析一番,如此等等,实际上是没有人这样读文章的。而构思一篇讲话或者为一篇文章打腹稿,也是从大到小,然后再回过头来考虑全篇。语文教学的知识既然是实际运用语言的知识系统,就应当是从大到小再回到整体的这种系统。了解语文知识的系统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三、基于建构学习和“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一)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性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组织、引导,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探究氛围,提供支架,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理论指出先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四、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程目标与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要“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同时,高考考纲规定:“筛选文中信息,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基于此,势必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但是,在高中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文言文“串讲式”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死气沉沉,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难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学生到了高三,文言文阅读水平很难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