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尼采认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冲突构成了艺术,而两者相较,酒神精神才是尼采悲观主义的精髓。本文对酒神精神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分析了酒神精神背后的尼采的积极悲观主义,同时与中国的青少年发展相结合,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尼采;酒神精神;新解
作者简介:王加奥(1998-),女,就读于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
[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1
一、尼采的酒神精神的本质
尼采认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冲突构成了艺术,而两者相较,酒神精神才是尼采悲观主义的精髓。酒神精神的本质是“醉”,“当人突然困惑的面临现象的某种认识模型,届时充足理由律在其任何一种形态里看来都碰到了例外,这种惊骇就抓住了他。在这种惊骇之外,如果我们再补充上个体化原理崩溃之时从人的最内在基础即天性中升起的充满幸福的狂喜,我们就瞥见了酒神的本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分别概括为“对个体化原理的超越”和“对丰盈生命力的狂喜”,这也是我所理解的酒神精神的本质,也是尼采哲学的本质。
个体化原理是叔本华的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可以简单概括为“对客体的个体的主体认识”,但与叔本华认为应坚守个体化原理不同,尼采认为要真正摆脱人生的痛苦,就要通过超越个体化原理来完成。客体经过主体意识反应后,已与其本质相差甚远甚至相悖,被赋予了鲜明的主体意识的客体是阻碍人类探究世界本质的樊篱,当我们一味用个体意识认识客体,充足理由律自然不能解释已经被异化了的现象,届时主体将会超越个体的桎梏,直达客体内核,通向存在之母,万物之本。
丰盈的生命力同样也不是指的个体的生命力,而是指作为整体的人类的生命力,是对超越个体化原理的发展。尼采认为对这种生命力的体验正是悲剧不朽的重要原因。可见即使是对于个体而言,幸福也依然是以超越个体为最高标准的。当个体不再囚于个体的诞生或灭亡,而是因个体的诞生或灭亡体现出的人类整体丰盈的生命力而感到狂喜时,他才收获了最高幸福。正如史铁生所言“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凝练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因此,可以看出酒神精神是一种肯定的极致。他肯定个体一切痛苦和毁灭的本质是肯定个体化原理背后万能的意志即丰盈的生命力,他肯定的是生命的整体。
二、酒神精神背后的尼采的积极悲观主义
从上面关于酒神精神本质的论述中,不难发现酒神精神是看似原始消极实则充满激情的,管中窥豹,尼采的悲观主义也是如此,因此我称之为“积极悲观主义”。人是唯一一种能正确认识生命的生物,这是人的伟大之所在,也是人的悲剧之所存。因此悲观主义本质是一种对世界虚无本质的真理性认识,然而它仅代表意识到人生悲剧的本质,认识到人的欲壑难填和因欲望必然产生的痛苦,却并非必然代表了叔本华式的消极和无所作为。悲观等价于“清醒”,不等价于“消极”。清醒不是镇静剂,而是生命的强壮剂和兴奋剂。我们明白必死的结局,也懂得一切终将化为乌有的必然,建立在这种对于必死结局的认识上对生命迸发出的激情,就是所谓的“向死而生”的生活方式,这也正是积极悲观主义所强调的。有了悲剧的本质性认识的映衬,人的爱、美与希望才显得更加有价值;也正是有了既定的悲剧性前提,人类才能在西西弗荒诞的幸福中走向永恒。正如同艺术中的“抗争”与“悲剧”一样,“积极”与“悲观”从不是在对立的两端,而是相生相形,是一切沉默走向伟大的必然之路。
三、积极悲观主义作为当代青少年主流价值观的优越性
(1)符合中国青少年的基本需求
青少年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宗白华先生在《美与人生》中对青年提出了两个要求,即奋斗与创造,尤提出三点“最不适宜的旧心理”:笼统主义与直觉主义,放任主义与自然主义,个人主义与家庭主义。因此,中国青少年需要的是一种严谨的、创新的、超我的,这都是与清醒的、创造性的、超越个体化原理的积极悲观主义相一致的。
(2)充满正能量
现今的青少年,许多过的是一种物质的、机械的、肉的生活,生活在他们之中这种感觉就尤为强烈。或许是高筑的作业、腐化的文化、浮躁的社会让他们失了激情、意志、热血等这些对于青少年来说尤为可贵的东西,无论如何许多青年失了“闯劲儿”,失了“正能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挫折的畏惧也是阻碍青少年进步的另一因素。
积极悲观主义强调的“强力意志”是一剂治疗这些失了生命力的青年的良药,同时肯定生命力的积极悲观主义肯定一切挫折和失败,并将其作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克服了青少年对于挫折的畏惧心理。积极悲观主义强调的是“自救”,比起强调“他救”的基督教等盲目乐观主义,强调“自救”的它所释放的正能量,正如同“好的唯心主义比坏的唯物主义更接近唯物主义”一样,要远超其上。
(3)有国学基础
中国丰富的底蕴使得中国文化有着强大的兼收并蓄的能力,但同时对于不能与我国文化相融合的思想是抵触的,尤其是在强调“国学复兴”的现在,与国学接轨是成为国人价值观的必要条件。前面已论证过酒神精神在国学中确实有据可依,故不多赘述。
(4)境界高远
积极悲观主义本是立足于生命整体之上的,其境界高远自不必说,唯有当于此境界中,才能培养出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观,才能明白何谓悲悯,才能真正视天下苍生为一体,真正做到敬畏生命,心怀天下。
参考文献:
[1]尼采, 渔, 朵. 悲剧的诞生[M].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9.
[2]尼采, 张念东, 淩素心, 等. 权力意志[M].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