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芥川龙之介的成名作品之一,《罗生门》对一个仆人在走投无路之下的心理以及善与恶的选择进行了深刻的描写,巧妙的文笔与布局使我们不得不陷入沉思。本文对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地位进行简单的介绍,并阐述《罗生门》的地位和影响,最后以《罗生门》展开分析,对芥川作品中的人性思考展开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人性
作者简介:崔香(1985-),女,吉林延吉人,吉林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中日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01
1、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地位
芥川龙之介于1892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是日本大正时代的著名小说家之一。芥川龙之介出自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到家族文化的熏陶,尤其是他的养父有着十分广泛的兴趣爱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芥川龙之介的家庭一直都是充满着传统文化艺术的气息,这使得他对日本古典文学的爱好与了解有着一个很深的层次,对他日后的创作有着极大的影响。芥川龙之介将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短篇小说的创作当中,他的作品有着新颖的题材与诡异的情节,对社会丑恶现象进行了揭示与批判,在他冷峻的笔锋之下,讲故事描绘的简洁而又孔武有力,让人感到回味无穷。
尽管芥川龙之介的文坛生涯只有短短的10年,然而他的作品却包含了短篇小说148篇、散文随笔60余篇、小品文50余篇以及评论、游记、诗歌等等,并且芥川龙之介也通过此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他的作品的题材要么来自于封建王朝、要么来自武家幕府、又或者是市民社会中的细枝末节,丰富的体裁与内容使人感到眼花缭乱。
2、《罗生门》的地位和影响
作为日本著名短篇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之一,《罗生门》于1915年发表于《帝国文学》杂质。所谓的“罗生门”,就是包含了“保罗人生万象”之门的意思,这种隐喻古典韵味十足,并且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1917年,短片小说集《罗生门》正是出版,芥川龙之介成为了日本文坛反现实主义文学的领头人,他的小说也很快受到肯定与认可,“罗生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使读者的种种文学想象力的磁场慢慢调动起来。在日本现代文学中,《罗生门》的地位与影响力都是不可撼动的,并且在日本教科书收录次数也是最多的作品之一。根据日本学者的描述与介绍,2003年日本对全部二十中高中一年级使用的《综合国语》教材进行了重新修订,其中全部教材都选用了《罗生门》这部作品,不管是中国、日本还是欧美,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集也都是以《罗生门》命名。十几年来,国内出版的以《罗生门》为命名的芥川龙之介小说就超过了二十种,由此可见,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力。
3、《罗生门》中的人性思考
《罗生门》的题材来自于《今昔物语》,这是一部芥川最喜爱的作品之一。《罗生门》有着十分合理的布局与鲜明的主体,其独特的笔触让整部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文学气息。该部作品描写的是某天傍晚一个男仆人在解雇的情况下无路可走,为了躲雨走到了荒废的罗生门下,此时京都充斥着灾害,饿殍遍地,民不聊生。罗生门的城楼之上也是堆满了实体,男仆人上了城楼看见一个老太婆在拨一个女尸的头发,这个女尸生前迫于生计,在市场上将晒成干的蛇段当成鱼干卖。老人为了活下去也拔了她的头发去卖假发。男仆人一听就揪住老太婆头发,并将她的衣服剥下,扬长而去。男仆一直就这样徘徊在“饿死与当强盗”之中,并感到惊异和恐惧,他的心被恐惧所占据。并且心中燃烧器憎恶的火焰,除了是对老太婆,同时也对所有的罪恶表示反感,于是下定了决心,将老太婆的衣服剥去,做了一名强盗。
《罗生门》不仅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一面,同时也对人类的自私、丑恶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芥川通过现代的观念来对一段历史加以阐述,将陷入困境的人类显露出的自私本性尖锐的暴露出来,并对好人与坏人、善与恶的紧密联系揭示出来。小说将主人公仆人的心理变化充分的刻画了出来,并以这个变化过程为起点,将作者的人生观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
已经无路可走的仆人就算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也会想尽一切办法以博取生存的机会,这就是人的本能,将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芥川揭示了这样一个无路可走的下人的心理,并以此展开思考,将“饿死与做强盗”视作理所当然,然而此时那仍然天性未泯,对老太婆等罪恶行为表示了憎恶。
小说中对“善”与“恶”的斗争进行了描写,在高潮部分仆人内心的“恶”被“善”战胜的一刻芥川选择了停笔,仆人对老太婆罪恶的行为表示憎恶,并揪住她的头发,并进行了“善”与“恶”的审问,结果老太婆的一番话语让斗争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并最终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仆人接受了老太婆的“教育”,恶上心头,最终选择了做“强盗”并对老太婆实施了抢劫,扒去了她的衣服。这是因为如果不这样就没有生存的机会,因此将罪恶之行视作理所当然,并将“恶”视作了“善”。仆人内心善恶的转变对人类的自私本能进行了揭示,其不仅仅阐释了人性,同时也对人事善恶并存的矛盾体这一事实加以说明。
整部作品芥川龙之介对社会的丑恶都进行了深刻的描写,以仆人与老太婆的对话为起点,将封建王朝统治的腐败景象与社会表现出的自私自利的现实充分的暴露了出来,对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残酷进行了强烈的控诉,通过对心理变化的描写,将人性的多变充分地表现出来。并由此可以看出,作品背后更多的是芥川站在讲述人的角度对社会表达出来的不安,同时又对现实抱以一丝希望,这一矛盾心理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杨希.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中的人性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2):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