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张爱玲,一位写下众多传奇作品的传奇女子。她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却在自己的创作中写下了不少凡俗的人生。她的长篇小说《半生缘》讲述一个不完满的社会下不幸的人们的尘世悲欢,以沈世钧和顾曼桢的爱情为主,写了几对青年男女的情感纠葛和人生遭遇。本文试从她对《半生缘》的凡俗人生的表现,两种女性意识的反差与碰撞以及其悲剧意识和荒凉感三个角度来探究此文本的创作文化心理。
关键词:《半生缘》;凡俗人生;女性意识;悲剧意识
作者简介:任璐瑶(1992-),女,河南鹤壁人,辽宁大学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01
一、对凡俗人生的表现
沈世钧是一个寡言,老实的人,顾曼桢也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小人物,但是这种极为平淡,琐碎的人生就是大多数人的人生,普遍的人性凝定在普通的人身上,因而具有了普泛意义。他们因为曼桢的同事,也是世钧的同事——许叔惠而结识,起初世钧只单单觉得她很好,在一起日子久了,心中便流露出一种莫名的情愫。心里挂念着一个人,似乎自己的心也是全在那个人身上,自己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发痴、发怔都是全然不知的,但又必须这样去做,仿佛是受了一股力的牵引,总是无意识地单单希望那个人开心。爱着一个人,似乎就像小孩子一般,这样做不合适,那样做也怕失妥当,在心爱的人面前总是怕自己的心事被人知道一样,轻易地就会害羞,和那个人相处时又简单单纯,如同天真的孩童,所以在外人看来恋爱中的人都是有几分呆拙之态的,而曼桢对他亦是有这样一种情感。
曼桢和世钧在路上走着说话,世钧喊了她一声,她问时他又十分吞吐,这种会心地理解着对方便是一种无须言达的默契,对于平凡的两个人来说,这一刻是他们感到特别美好而且幸福的。“这是他第一次对一个姑娘表示他爱她。他所爱的人刚巧也爱他,这也是第一次。”[1](P7)这种感受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是心中油然而生的甜蜜与喜悦,又比这又多出许多内涵,外人自是无法体悟,身处其境的人却也觉得这是非常神奇,似乎整个世界都会因此而更明媚美好了。但是,曼桢和世钧因为种种原因而错过,他们的尘缘尽了,当终于又隔开经年的磨难与别离重逢时,她说回不去了,让人伤感,这些小人物的人生悲欢从层层尘世的纷杂中看去,才看得出这种流不出泪的悲伤与不可逆的生命轨迹。“他们的故事在卑微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在男女间的纠结缠绵里。”[2](P80)对这些凡俗人生的表现也是《半生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他们都爱过,但并没有结成理想化的婚姻,曼桢陷入被姐姐曼璐所设的陷阱,曼璐妄想用妹妹来保住自己的婚姻,曼桢受尽凌辱逃出后带着苦涩的心情去找世钧,世钧却在无望中放弃了努力,匆匆与自己不爱的翠芝结了婚。可怜的曼桢欲哭无泪,只能看自己的生命一点点消逝,张爱玲用自己华丽的语言写都市男女千疮百孔的经历以及他们新旧交错的人生。
二、两种女性意识的反差与碰撞
张爱玲的作品,从女性的角度观察浮世悲欢,解剖人性的脆弱与暗淡。曼桢隐忍、勤劳、善良,她身上有诸多美德,可是这样一个女性人物仍免不了悲剧的命运,与此紧密相关的女性人物是她的姐姐曼璐。而曼璐这个女性最本真的自我在不断地追求欲望的过程中迷失,贪欲使她伤害了自己至亲的妹妹,她作为女性既体现出了女性的地位及人生重心都是依靠自己的男人,也反映了作为女性的她因为受支配、受压抑的地位而想保全自身选择了一条罪恶的路,她的善本性由于社会地位的压抑,由于对男性缺乏可依赖感而转化成一股摧毁的力量。张爱玲从心理层面的刻画描摹入手,探索人生,从人生的堕落中看出了现代人的心灵栖息处的缺乏,因而导致灵魂的放逐,缺乏反省,丧失本性,陷入罪恶的泥沼不能自拔。曼桢与曼璐两种女性意识在反差与碰撞中产生的效果使冲突越演越烈,一发不可收拾,最终酿成了悲剧。
三、悲剧意识与荒凉感
《半生缘》中每一个人物都可以说是有悲剧色彩的,曼桢和世钧相爱,但曼桢遭到了姐姐曼璐的陷害,因而曼桢终生没有能得到自己的幸福,世钧失去了曼桢,不得已娶的翠芝也并不爱他,翠芝爱着世钧的朋友叔惠,她和叔惠横着鸿沟,自由恋爱也是不可能的。而世钧的父亲玩弄过曼璐也绝不会允许世钧娶曼桢的。她们都无法逃离没落的旧文化、旧观念对她们的迫害,只能上演一出出令人寒心却无能为力的悲情爱情故事。曼璐也是悲剧人物,丧父的长女要养家不得已做舞女,失去了自己的爱豫瑾,婚后祝鸿才仍不安分促使她走向罪恶,泯灭人性去陷害亲妹妹。张爱玲以荒凉为特征,来自于现实人生的不可抗拒性。“张爱玲如果没有了对人世间的悲剧性感受,那她只能是个高明些的言情小说家。”[3](P252)她写人生的荒凉与无助,“荒凉感”为内核的悲剧意识,体现在人物中、社会中及其对时代、文明的悲观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悲剧性的解读。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典藏全集:半生缘[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
[2]李岩炜.张爱玲的上海舞台[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3]吴福辉.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