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片《本草中国》,对天麻的种植、加工、入膳方法做了全面展示,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在中药书中,天麻是被归入治风药的,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癫痫抽搐、破伤风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天麻入肝经,因而是治风之要药。现代《中华本草》记载,天麻熄风止痉、平肝阳、祛风通络,主治急慢惊风、抽搐拘挛、眩晕头痛、半身不遂、肢麻、风湿痹痛等症。“风”的表现各有不同,其中最突出的一种是“头晕目眩、起坐不能”,这也是高血压的典型病症。在传统药方中,以天麻为主药的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等,治疗高血压都十分有效。
在现代中成药中,天麻丸十分有名。它来源于《景岳全书》,组成有天麻、川牛膝、肉桂、附子、当归、生地黄、杜仲、元参、羌活、独活、茯苓等,主要功效是散风活血、舒筋止痛、补益肝肾,主治风湿阻滞、肝肾不足所致的痹病,症见肢体拘挛、头昏头痛、手足麻木、腰腿酸痛者。
天麻药性和缓,药味不重,是入膳的好原料。天麻烧鱼头、天麻煲乌鸡,无一不在名菜之列。
《本草中国》里就详细介绍了天麻酒和天麻炖土鸡的做法。要说明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天麻酒是用于治疗手足不遂等疾病的,这与电视片里用来请客的天麻酒,配方、做法显然不同。
天麻入膳,或蜜渍为果,或蒸煮食用,但其本身补益之力并不强,“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用天麻者,深思之则得矣”。在这里,《本草衍义》说的“深思之”,是要求在天麻的处方中用好配伍药,这一点在药膳中也显得十分重要。
这里就介绍几道天麻药膳。
原料:天麻15克,川芎10克,茯苓15克,鲢鱼头1只,熟火腿50克,黄酒、盐适量。
做法:天麻、川芎、茯苓取中药饮片,加水浸半天;鱼头去鳞,刮洗干净。先将鱼头放砂锅中,再将天麻、川芎、茯苓连同所浸之水一并倒入,加水至足量,放熟火腿、黄酒、盐,用旺火煮沸,改用文火炖2个小时,弃川芎、茯苓,佐餐食用,天麻可一并吃下。
功效:本药膳又叫“天麻补脑汤”。天麻祛头风,川芎行血补血,茯苓健脾益气,鱼头补脑。脑力劳动过度,出现头晕耳鸣、心烦不适、睡眠不实、胃纳欠佳等症状者,烹制食用,有助于补脑益智,祛风止眩,开胃进食。
原料:鸡1只,天麻15克,人参5克,葱、姜、黄酒、醋、盐适量。
做法:鸡洗净,放沸水中焯一下,捞出;天麻洗一下,连同鸡一并放砂锅中,再放人参片、生姜片、葱段,加足量水,放黄酒及少量醋。盖好盖子,用大火烧沸,改用文火炖约3个小时,去葱段,放盐,稍煮即可。
功效:天麻炖鸡用得较为普遍,已经成为一道传统佳肴。鸡有益气补虚的作用,加上人参大补元气,对治疗劳损不足有益。如女性食用,可将鸡改用乌鸡,因乌鸡偏于养血补虚,配用天麻、人参,可以起到养血祛风的效果。
原料:天麻、川牛膝各30克,黄芪20克,当归20克,红花6克,人参6克,白酒3000克,冰糖250克。
做法:把所用药物放容器中,加入白酒、冰糖,密封,浸泡30天后,取出浸液,去渣压榨,合并滤液,密封,静置15天,过滤后适量饮用。
功效:天麻、牛膝祛风舒筋,人参、黄芪益气补虚,当归、红花养血活血。上味一并浸酒,有补益气血、祛风活血、舒筋止痛的功效,适宜于辅助治疗风湿痹痛日久出现的气血不足、关节酸痛、腰腿酸痛、四肢麻木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