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玲,王声艳,徐姚瑶,王书剑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苏州 215104)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研究
张磊玲,王声艳,徐姚瑶,王书剑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苏州215104)
[摘要]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苏州重要的城市旅游休闲目的地,在经过保护规划后,街区内故宅、民居和苏式生活形态得到保留。但在功能定位、旅游产品、旅游设施和旅游业态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划分功能片区、丰富旅游产品、完善基础设施、创新旅游业态等建议。
[关键词]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资源;旅游开发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7.172
历史文化街区属于法定名词。2008年7月施行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国务院第524号)》中将“历史文化街区”定义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1]。作为活态的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城市传统文化集中展示区,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和形象,也是城市旅游发展的宝贵资源。
1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现状
1.1街巷格局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至今仍遗留了自宋代起至明代成熟的河街格局,河街两侧遗存着众多水乡民居,一直是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开放式街区,被列为绝对保护区,虽历经修缮,但风貌基本保持一致[2]。
在经过2002年由市委、市政府启动的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先导试验性工程后,批准通过了阮仪三教授领衔编制的《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规划》,在保护整治的基础上,对该区域进行功能置换,撤出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公司工厂,对区域内原有建筑和景观“修旧如旧”。主干道平江路沿线建筑在整治的基础上,沿街设立店铺,形成以文化创意小店为主的休闲、观光街道。
1.2功能分析
通过更新置换,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已由原来单一居住功能向城市旅游、休闲等功能转变,政府发动招商引资,积极旅游推广,扩充街区的业态类型,丰富文创类产品,通过发展文创类业态,力图把该地区打造成集“文、旅、商”于一体的旅游休闲综合体。
1.3旅游资源
1.3.1水系景观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内有平江河和新桥河两大河道。平江河是该区域内核心自然景观,与主干道平江路平行,是展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水陆并行棋盘格局和水乡生活文化的载体,是最重要的保护和开发地带,也是平时游客的主要集中地。另外,新桥河连通平江河和护城河,沿河街面得到修整,并开通了从平江路主干道至耦园的水上游项目。
现有的13座古桥历史悠久的古桥横跨于河道上,也是该区域内重要的旅游景观。平江河上的胡厢使桥与胡厢使河上的唐家桥互成犄角,形成一对“双桥”,中张家桥与其背面的节孝坊相依相伴,是古城内仅存的两处桥坊成景之一。
1.3.2传统民居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一直以居住功能为主,居住行为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居住形态也必然是该街区原始形态的主要组成部分,因而,民居是该区域核心旅游资源,是展现苏式生活和江南水乡文化的重要载体[3]。
街区内民居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文化名人故居;二是相对集中、具有生活气息的各式民居,这些民居一般由住户根据自己生活需要而自行设计和建造,一方面从视觉上显得灵动,不会因为过于一致而显得呆滞,另一方面又展现了水乡生活的情趣和喜好。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自宋朝开始便以居住功能为主,民居是街区内重要的文化遗产,是文脉的延续。
1.3.3人文景观
街区内的人文景观有两类:一是世界文化遗产耦园以及惠荫园,耦园以黄山假石著称。二是评弹博物馆和中国昆曲博物馆,评弹博物馆内二进定期表演评弹项目,三进介绍评弹发展史、各代著名评弹艺人和文史资料,中国昆曲博物馆以展演、陈列、收藏、研究、传承为主要工作内容,每星期有昆曲星期专场演出。
2旅游发展问题
2.1功能定位不明确
根据规划,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功能定位为城市旅游休闲街区,但是目前的旅游休闲功能主要集中于平江路主干道上,造成主干道拥挤不堪,其他片区功能定位不明晰,没有做到对整个街区进行分片区规划。目前开发的旅游资源除了主干道外,其他都零星分布于各巷中,各类旅游基础设施按片区和功能定位进行合理建设。
2.2旅游产品无特色
从目前开发情况来看,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资源处于开发初级阶段,并未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目前只有平江路和街巷中的潘宅和礼耕堂得到开发,其他街巷基本保持原状。从调查问卷来看,游客大多是一日游,主要集中于平江路上的休闲观光,其他街巷很少进去游玩。这也导致节假日平江路拥挤不堪,而其他街巷的游客却寥寥无几。
2.3基础设施待完善
处于干将路和白塔东路两个入口的游客咨询中心功能并不完善,提供的服务有限,开放时间不合理,节假日游客量大的时候,服务不到位;在旅游旺季,平江路上游客量较大,没有沿街的休息设施,厕所较少且隐蔽。在街区内部,标识系统不完善,车辆无序停放,道路脏乱,视觉污染严重。
2.4旅游业态需整合
目前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业态主要集中在平江路主干道及平江河的左侧沿街,主干道的旅游业态类型较单一,且过于集中,其他街巷几乎没有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业态,无法起到引导客流的作用。
3旅游开发建议
3.1功能定位
该街区整体功能定位为城市旅游休闲街区,应根据其区域内的街巷肌理、居民生产生活形态和旅游资源分布,合理划分功能片区,化整为零,逐步开发。根据现有资源,共分为四区:园林主题区,平江路以东,小新桥、通济桥以北,东园、耦园都在此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区,昆曲博物馆和评弹博物馆所在的东南区域;街巷文化体验区,悬桥巷以南区域;现代特色街巷,悬桥巷以北区域。
3.2旅游产品
传统与现代文化共生、消费需求及景观空间意向、业态分布及类型、街道布局等都是影响街区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4]。根据现有旅游资源,以耦园和东园为中心,打造园林主题休闲街区;围绕昆曲博物馆和评弹博物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旅游产品;对钮家巷、大儒巷等街巷进行业态调整,开发沿街店铺,打造休闲街区。
3.3基础设施
从空间角度来说,街区内基础设施开发分为三部分:一是街区入口,需完善游客咨询中心的功能,切实起到服务游客的作用;二是平江路沿街的垃圾桶及厕所设置点需增多,解决游客的即时需求,完善平江路至街巷内景点的标识体系,切实起到分流和指示的作用;三是街区内街道需设立休闲座椅、垃圾桶、指示牌、厕所等设施,改善沿街民居和街道环境,增加街巷特色。
3.4旅游业态
旅游业态是历史文化街区生命力的体现,应从多角度打造。首先满足游客基本的食住行,打造特色餐饮、个性住宿业态;其次,需结合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文化创意类业态;最后,结合当前旅游者的休闲需求,增加休闲业态,从而拉动消费,满足游客求新、求异心理。
参考文献:
[1]沈济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调查研究工作体系的中日比较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
[2]阮仪三,刘浩.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战略思想及理论探索[J].规划师,1999(1).
[3]钮卫东,徐寒微,徐克明.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模式与居住形态探讨[J].规划师,2010(26).
[4]牛玉,汪德根.基于游客视角的历史街区旅游发展模式影响机理及创新:以苏州平江路为例[J].地理研究,2015(34).
[基金项目]苏州市职业大学研究性课程项目“苏州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体验调查研究”(项目编号:SZDYKC-150401)相关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磊玲(1986—),女,江苏如皋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市场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