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2016-04-26 10:29李秀瑜
关键词:语文素养内涵意义

李秀瑜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要靠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深入钻研,大胆改革,才能达此目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素养;内涵;意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1

良好的语文素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毕生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此诸多语文教师不懈努力、不断探索、勇于尝试、全面创新。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素养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1 语文素养的内涵

什么是语文素养?用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话来理解,就是:“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课程标准中这样论述道:“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中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 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2.1培养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对学习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教师能合理把握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并充分利用,便能助语文教学一臂之力。初级语文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讲述课本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将语文教学融于生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的培养落到实处,从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自从“语文素养”一词出现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不论在教学过程、语文能力还是情感态度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这些新要求也在促使着语文教师开始纷纷反思自己过去教学模式的不足,并尝试着新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看出,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实践,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同时,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这也必将最终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能够学会学习并掌握一些学习技巧,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培养语文素养有助于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呼吁素质教育的今天,不能否认很多考试模式仍热在沿用应试教育的旧套路,这种教育存在着诸多弊端:首先,应付升学考试是其直接目的。针对学生个人发展的某一阶段,应试教育这种教学方式或者可以获得显著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方式仅仅是让学生应付考试、追求高分及高升学率,其片面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长久应用,会遏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发能力,而且盲目的一味应试将导致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逐渐偏离社会发展的需求、忽视个人能力培养,只在文化方面有所提高,不能让学生多方面综合发展。面对这种教育现状,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概念: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在考虑当今社会整体发展对未来学生素质要求方面上,注重各个学科的整合从而促进其作用的发挥。

3 提高小学语文素养?

3.1兴趣是基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老师的培养。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学生心中才能产生学习的欲望,才会主动去探究、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2习惯是关键

好的习惯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教师要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既要正面引导,也需要强制养成。

3.3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

教师要转变认识,摈弃“师道尊严”、“惟师独尊”的落后思想。要充分认识并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充分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学生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素养必须靠自主的语文实践才能提高。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比较充足的识字写字的时间,读书思考的时间,讨论交流的时间,并且做到人人投入、全员参与,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3.4课堂是主阵地

语文课堂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如何创设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教师的课前精心准备,课上灵活机智,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尝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并努力把外在的兴趣引向内在的兴趣。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

3.5注重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这门学科是对生活实践的总结和提炼,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这门课程,教师就必须通过语文实践的方法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基本能力即语文实践能力。作为语文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有重点的对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和考察。通过日常的做答题,学生可以对常用阅读方法有所了解,逐渐拥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一些特有的答题技巧,进而推动语文实践的发展。

4 结束语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过程是要经过长期的、循序渐进和不断摸索进取。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要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让“课标”的精神充分体现在语文学习的课内课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品读文章,领悟文章,敢于做出评价。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最终目的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去认真学习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廖丽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素养培养之我见[J].速读旬刊,2014,第12期.

[2]刘娇梅.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J].吉林教育,2013,第04期.

[3]卢彦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语感及语文素养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3,第33期,189-189.

[4]包亚娟.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五大途径[J].语文教学通讯.2013,第09期,16-17.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内涵意义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