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秀香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01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就是说,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在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学生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引导学生积极去探索,大胆去推论,教师讲解应少而精,把充裕的“空间”让给学生,使他们有积极创造、探索和发展思维的机会。下面粗浅地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讲前猜想,引出兴趣
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探索新知、追求新的活动方向和活动后果的内在需求和意向,具有一定的创造潜力。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在讲授前给学生留下思维空间,这样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探索,充分挖掘学生的自学潜力,引出兴趣,如:在概念教学中,以前我惯用演绎法,先讲定义,再举例说明,这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消极被动的,虽能囫囵吞枣地勉强的记住,事后遗忘甚快。后来,我大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猜”,然后揭示概念的准确含义,实践表明,运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与自信心。在全市组织的《思想政治》公开课上,我使用了这一方法,受到领导和同行的好评,并作为经验在教师中推广使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情景创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若把学生推入所设置的情景之中,使之有如身临其境之感,那么就能引起其情感共鸣。课堂内一首动听的乐曲、一段引人入胜的录象、一张优美的图片、一次生动形象的英雄事迹报告、一个声情并茂的小品表演,都可激发学生的情感,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和启迪。如讲“礼貌待人”一课,我、科代表和学习委员编了个小品,请他俩在课堂上表演公共汽车到站了,一位妇女要下车,售票员和蔼地问:“同志,有票吗?”那位妇女无理地说:“我脸上有字吗?你怎么知道我没有票呢?!”说着,把票往地上一摔,这不是票吗?表演到此,问同学:“假如你是这位售票员,该怎么办呢?”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有的说:“要跟他讲理……”我并不作结论,而是请学生继续表演。只见扮演售票员的学生笑着说:“同志,真对不起,(边说边捡地上的车票)请把你的车票收起吧。”随即,我又问大家,“这说明了什么?”“要礼貌待人”,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接着,我引导学生展开了“礼貌待人应遵循那些通行的礼节”、“进入房间前应该先作些什么”、“与老师、客人讲话时取什么姿态”、“有人对你不礼貌时该怎么办”等一些问题的讨论,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并有针对性地要求同学出一期班级墙报,宣传本班同学在尊重他人、关心帮助他人、尊敬老师、孝敬父母等方面的好人好事,并对本期墙报进行了评奖活动,这样就使学生课内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作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收到了良好的道德教育效果。
三、设置悬念,诱发兴趣
中学生特别向往学习时讨论、争论及其他可激发兴趣的学习方法,越是互相矛盾的问题,越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讲课时,经常编织矛盾之网,创设制造悬念,或特意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命题,以激发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走出困境。
其实教师设置悬念,学生思索解疑,哪怕学生经过一番努力仍无法理解也无可厚非,这时,教师只要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学生就会豁然开朗,便可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境,知识、能力都会跃上一个新台阶。
要设疑解难并不难,只要教师能寻找出引爆点,掌握好激发学生思维的时机,恰当布设疑阵,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努力寻求解决矛盾的途径,那么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会得以充分发挥。
四、启发诱导,提高兴趣
中学生好奇心大,好胜心切,自我表现和解决问题的愿望强烈,课堂注意激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实践表明,鼓励学生积极动手“试一试”的探求的方法,为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主动研究探索的情景和条件,它不仅激发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兴趣,而且始终使他们的思维情绪处于最佳状态。因此,教师应积极寻找机会正确诱导,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活动,使其自己探索,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之所在,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才有深刻的印象,从而获得知识。
五、面向全体,广植兴趣
精当巧妙地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使自己的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这样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的思考习惯,调动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能够作到“点”“面”有度,即提问时能注意把握“点”“面”结合,否则,若把回答问题当做某几个同学的“专利”,那么课堂上学生就会情绪低落,失去自信心,面上的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培养,潜力得不到发挥。因此,老师须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同时善于根据问题的难易、大小,区分出不同层次的学生来确定具体的“点”,以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问题的掌握程度。
针对思想政治课本上的有关问题,适当地开展一些“演讲”,“辩论”等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参与意识。如我结合教学,组织了“祖国在我心中”演讲赛、“心中有集体”讨论会、“不迷信、信科学”宣传会、“现在提倡艰苦奋斗是否过时”辩论会,从而发挥了每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显示了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在公平竞争中,培养锻炼了自己的主人翁责任感,大大促进了课内、外全体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只要坚持在教学中启发、激励、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良好习惯,就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就能促进其认知和智力的发展,取得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