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雪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湖南长沙410205)
高校艺体生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研究及启示
张梦雪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湖南长沙410205)
摘要:作为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艺体生在英语课堂中的沉默现象尤为普遍,如何打破这种沉默现象也备受关注和热议。通过对304名高校艺体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多维度的调查分析结果可知,英语教师需从艺体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兴趣和态度、自我效能感、期望值和学习归因等五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关键词:艺体生;英语课堂;沉默现象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被逐渐隐性化,愈来愈注重学生主体性角色的培养和提高,课堂教学也逐步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过渡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际式教学上来[1]。这些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备受关注的是高校艺体生在英语课堂上的沉默现象较为普遍[2]。
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目前有很多艺体生是特招进来的,他们的专业成绩都很优异,但英语基础普遍较为薄弱,这是因为他们在中学阶段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专项训练,忽略了文化课程,尤其是对英语课程的认真、系统和连贯性地学习。到大学之后,他们对英语课程又缺少重视,再加上基础薄弱,这使其学习大学英语变得更加艰难。笔者多年担任高校艺体生英语课程教学工作,大量的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等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艺体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普遍存在沉默现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对老师的问题不予理睬。可以肯定的是,极度薄弱的英语基础是其在课堂上保持沉默的原因之一。本文感兴趣的是,除此之外,引发艺体生英语课堂沉默的因素还有哪些?如何打破这种沉默现象,实现优质的大学英语课堂?这些是本文致力于探讨的问题。
艺体生虽然在高校中不占大多数,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群体。文中的“艺体生”指的是在大学期间主修音乐、舞蹈、美术、艺术设计和体育专业的学生。
严格意义上来说,沉默现象属于交际语言学范畴,众多学者认为这一现象是对沉默期理论的扩展[3]。根据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维尔·特罗伊克(Saville-Troike)对交际行为的划分,沉默是指“交际主体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4]。因此,“课堂沉默”则可解释为课堂教学中所呈现出来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言语交际行为。Saville-Troike指出“除了某种特殊的情况,沉默的含义都很模糊,很容易引起误解。”沉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层面的沉默是指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沉默现象,而狭义层面的沉默则是特指课堂讨论或课堂提问中学生的沉默。根据课堂效应的不同,课堂沉默还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表现形式。积极沉默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以及在听取问题后处于积极思考状态时所表现出的沉默;消极沉默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不参与课堂活动等行为。Petress认为,消极的沉默会阻碍学生的学习[5]。本文所探讨的“课堂沉默”指的是狭义层面上的消极沉默。
为深入挖掘目前高校艺体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沉默的根由,笔者及研究团队对304名高校在校艺体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展开了多维度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新校区2012级艺体类专业学生中进行,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分别来自音乐学专业(100人)、舞蹈专业(43人)、美术学专业(45人)、艺术设计专业(66人)和体育教育专业(50人)。问卷调查分为五个方面:英语学习动机(8个问题)、英语学习兴趣和态度(6个问题)、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5个问题)、英语学习期望值(3个问题)和英语学习归因(8个问题)。对每一题目的回答按Likert式五点量表(Liken-type Scale)进行,分为:完全不认同,基本不认同,不清楚,基本认同和完全认同。统计结果见表1-表5。
表1 英语学习动机调查统计 /%
表2 英语学习兴趣和态度调查统计 /%
表3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统计 /%
表4 英语学习期望值调查统计 /%
(一)从英语学习动机来看
外语学习动机被认为是语言学习者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学习动机可大致分为内、外两种。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等内部动机因素。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例如,某些学生为了通过考试或是拿到证书之类而努力学习[7]。内部动机相对较稳定,外部动机受外界影响大,可变性强;内部学习动机起决定性作用。
表5 英语学习归因调查统计 /%
从表1中我们不难发现,艺体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外部因素。比如,54.1%的学生在“为了获得毕业证和学生证”这一题目上选择了“完全认同”和“基本认同”;60.8%的学生认同学英语是为了通过英语等级考试;67.8%的人为了毕业后能找到好工作等。真正“为了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为了更好地与外国人交流,丰富自己的阅历”的人只有16.1%和22.5%。这说明大部分艺体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是外在的“证书动机”。当然,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可塑的,激发学生内在动机是搞好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8]。
对于英语教师来说,除知识讲授外,还应注重激发和塑造艺体生的内在动机,这样才能激活课堂,打破课堂沉默现象。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并借鉴相关文献,英语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1.在学期初上第一节英语课时,教师就要对艺体生进行明确的英语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的教育。这是因为相对于非艺体生来说,艺体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普遍较弱,这主要表现在他们对大学英语课程及相关的学习方法缺少全面系统的了解,对自身的英语学习情况也不能做到科学有效的规划。在第一节英语课中,教师应从艺体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生动、具有说服力且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特点的形式和内容,避免空洞说教[9]。
2.艺体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专业训练上,他们普遍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向艺体生提出明确而又适度的期望和要求,而且在必要的情况下还要给他们施加一定的压力。同时,也可以帮助个别同学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不管是期望、要求还是学习目标,都应该是越具体越好,以减少艺体生学习的盲目性和惰性。
3.艺体生大都较活泼开朗好动,追求个性追随时尚,他们不喜欢中规中矩的传统教学。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教学形式上多花心思,关注学情,灵活变换教学策略,尽可能将英语和艺体生的兴趣结合起来。比如,在单词默写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采取有奖问答的方式展开,小奖品可以给英语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效果。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成功感,增强其自信心。
(二)从英语学习兴趣和态度来看
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成功取决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比如,学习者的兴趣和态度。”[10]兴趣是最好老师,兴趣代表了个体被他们真正关心的事情所吸引时表现出来的深层次爱好。兴趣有内、外两种因素构成,一是个体内在的需要,二是外界的人或事物具有满足个体内在需要的价值[11]。从表2所显示的数据可知,艺体生薄弱的英语基础使其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信心的缺乏又会带来兴趣的流失,二者促使他们在课堂上保持沉默。
对于担任艺体生英语教学的老师而言,更要有比常人更多的耐心和信心。教学不仅要因材施教,熟悉艺体生的专业特征和兴趣点;而且在教学用语上也要多花心思,对这些个性张扬但内心脆弱的大孩子们,要多用肯定的语言去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灵活变换教法等。
(三)从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来看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感受,它能感能够影响或激起若干特殊形态的思维过程,这些思维过程对个体活动成就产生的影响或可是自我促进的,或可是自我阻碍的[12]。表3显示,只有17.5%的学生认同“我对自己的英语有信心”,28.7%的学生“会制定一个英语学习计划,并坚持下来。”74.9%的学生表示“学英语时我经常有胆怯、自卑和怕出丑的心理。”等,这表明艺体生的自我效能感比较低。
艺体生虽然个性开朗,但他们内心其实很脆弱。自卑和怕出丑等消极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在英语课堂上保持沉默,进而影响其学习效果。面对这样标榜个性同时内心又很脆弱的学生群体,从事艺体生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们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更应表现出非凡的气度和博大的胸怀。
在教学中,除了因材施教精心备好每一堂课之外,教师还要满怀“三心”:爱心、耐心和信心。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火焰,也是教育的灵魂[13]。教师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以心教心”,对学生的爱也应该是发自内心让学生能感受得到的,尤其对那些英语后进生,教师更应该多关注他们。除了爱心,教师对学生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循循善诱,引导并鼓励他们,及时发现他们内心的想法和需求,帮助他们克服负面情感,构建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四)从英语学习期望值来看
期望价值理论(Expected Value Theory)认为个体完成各种任务的动机是由他对这一任务成功可能性的期待及对这一任务所赋予的价值决定的。个体自认为达到目标的可能性越大,从这一目标中获取的激励值就越大,个体完成这一任务的动机也越强。表4显示,62.8%的学生认同“学会英语可以给我带来成就感和幸福感”;58.3%的学生认同“学好英语可以增加我的人格魅力。”,这说明艺体生内心有着很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够学好英语的。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从学生比较高的期望值入手,逐步引导他们将这种期望转化为实际行动。这一过程中需要英语教师利用智慧的双眼从课堂教学中找到切入点,巧妙结合教材文本,向学生传递英语学习的价值所在,而不是简单机械地说教。
(五)从英语学习归因的角度分析
归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Weiner)于1972年提出的,根据该理论,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一个人在分析其根由时,主要依据三个维度(稳定性,内/外在性,可控性)与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况和外界环境)[14]。表5中,题目1、4、5、6、7是对学生内在性维度的调查,题目2、3、8属于对学生外在性维度的调查。从表5中的数据得知,艺体生对影响英语学习的内、外在因素都有着较为清晰、理性和客观的理解。通俗来讲,学习英语的大道理学生们都懂,如何使他们付诸于行动是教师需要花心思的。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及学习环境的差异灵活变换教学法,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和引导,不仅要引导他们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英语学习归因模式,而且还有帮助并督促他们将这种归因模式转化为实际行动。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英语教学中,积极有效的课堂互动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主要途径,而且也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方式,对英语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艺体生这样一个学习动机不强、兴趣不高、缺乏自信及英语基础极度薄弱的特殊群体,要想打破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大学英语教师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精力和努力才行。艺体生的沉默现象由来已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从事相关教学的同仁们,一定要有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心和毅力去攻破这一难题。同时,本文也希望通过调查所得出的相关研究成果能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基础,为将来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罗峰,黄昊文.艺体类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对策透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8):165-167.
[2]刘敏.论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的教师因素与解决方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85-186.
[3]刘东楼,周海平.沉默期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学刊,2013(3):114-118.
[4]Saville-Troike,Muriel.The Place of Silence in an Integrated Theory of Communication[A].Percoptions no Sulcnce[C].Eds,Tannen,D.& Savil-Troike,M.Norwood,NJ: Ablex,1985:3-18.
[5]Petress K.The Ethics of Student Classroom Silence[J].Jonurnal of Instnrctional Psychology,2001(2):7-12.
[6]王晓,张文忠.国内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现状分析[J].外语界,2005(4):58-65.
[7]吴驰,刘琳.高校艺体类学生自主学习影响因素之研究
[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6):92-95.
[8]华惠芳.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的研究[J].外语界,1998(3):44-47.
[9]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EB/OL].(2010-05-20) [2015-11-20])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0b9fec 0100j8dr.html.
[10]Kranshen S D.Second Language Acqtr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11]钟启泉,张华.课程理论及其实践范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81-86.
[12]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60-63.
[13]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89-95.
[14]Weiner B.Principles for a theory of student motivation and t heir application within anattributional framework [A].In R E Ames & C Ames (eds.).Research on Motivation in Edtrcation[C].1,Orlando,Fla.: Academic Press,1984.15-38.
[责任编辑:胡伟]
Study on the Silence Phenomen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A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in English Class
ZHANG Meng-xue
(Public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Department,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Abstract:As a special group in colleges,students majoring in A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abbreviated to SMAPE) prevalently demonstrate the silence phenomenon of in English class.And how to break the silence has sparked people’s concern and discussion.A multi-dimensional survey and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current English learning of 304 SMAPE from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to find out the root of the silence and provide practical references.English teachers should take measures from five aspects: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interest and attitude,the sense of self-effectiveness,expectation and reasons for learning.
Key words:students majoring in A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English class; silence phenomenon
作者简介:张梦雪(1982-),女,河南开封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03-24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31X(2016)01-00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