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6-04-25 07:26沈力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4120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高职

沈力(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4120)



高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沈力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4120)

摘要:在课程调研基础上,打破传统以知识为主线的课程结构和按中药自然属性分类的模式,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构高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办法,拓展学习时空,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高职

中药鉴定技术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1],对中药专业中药鉴定能力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与中药相关的职业有12类,涉及二十多个工种,《国家职业标准》对这些工种均有中药鉴别能力的要求[2]。可见,中药鉴定技术在中药类毕业生的知识能力架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3]。笔者带领课程组根据中药企业实际岗位需求,以高职学生的中药鉴定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对高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传统高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

课程教学内容以知识为主线,按中药自然属性分类,教学内容单一,不适应岗位需求。理论课教师用语言描述或图片介绍药材的性状鉴别特点,学生听和记,没有直观感受,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4]。实验教学内容以显微鉴定实验为主,即用药材粉末或组织切片,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验证理论课讲授内容;理化鉴定一般只做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验证理论课讲授内容[5]。

1.2教学模式传统烙印较深

理论课以教师讲授为主体,多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6];实验课通常是教师在实验前明确告诉学生实验需要寻找的粉末特征,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寻找,找到后让教师确认,最后把特征画在实验报告上[7]。学生以死记硬背为主,普遍存在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职业能力低下等问题[8]。

1.3形成性评价缺失

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应用多样化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已逐渐成为目前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共识[9]。但传统中药鉴定技术课程考核办法较为单一,以理论考核为主、以技能考核为辅,重视总结性评价、忽视过程和形成性评价。

1.4精品课程网站应用效果不好

精品网络课程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网络课程,其品质和所承载的教育意义要远远高于后者。一方面,精品课程是通过“一流的教师队伍”,选择“一流的教学内容”,采用“一流的教学方法”,建设“一流的教材”,经过“一流的管理”,从而建构的“一流的教学资源”,因而应该具有更优质的教学内容和更为完善的教学服务体系[10]。中药鉴定技术虽建有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但各级网站访问量普遍不高,应用效果普遍不好。

2 高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建设的主要举措

2.1深入开展课程调研,进一步明晰课程目标定位

课程调研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我校课程建设小组特组织开展了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建设专项调研工作。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方式,围绕课程教学目标、中药检验相关岗位主要工作任务与能力要求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课程考核和评价、课程网站建设建议等内容,对重庆市万州区国药集团、重庆东方药业、广州潘高寿药业、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等中药经营企业和中药制药企业的质量部部长(质检科长)、中药质检员、中药验收员、中药专业毕业生等开展调研,为进一步明晰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取、课程标准制订、课程教学设计和组织及课程网站建设等提供了依据。

通过调研,课程组对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将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目标进一步明晰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常用中药商品规格认知能力及其性状鉴定能力,能借助现行的《中国药典》进行中药的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具有正确的药材质量观、依法鉴定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养成严谨负责、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能够胜任常用中药的质量验收与检验工作。

2.2以职业能力为主线,重组课程教学内容

调研结果表明,中药质量验收等岗位是中药企业的关键岗位,用到最多的能力是中药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用得较少,只要能按照《中国药典》规范操作即可。教学中应按照“授人以渔”的原则,抓住典型中药品种进行教学,一般品种让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针对以前课程建设因企业参与缺失带来的不良后果,课程组吸纳中药制药和中药经营企业的中药质量管理人员,组建了专兼结合的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建设组,校企共同制订课程建设方案。根据课程建设目标,以中药鉴定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据中药质检员、中药验收员等岗位群对中药鉴定技术相关职业能力的要求,按照“授人以渔”的基本要求,校企合作遴选典型工作任务。以能熟练识别400种常用中药商品、能熟练运用性状鉴定方法准确开展各类中药的性状鉴定为目标,在400种各类常用中药中精心选取120种有代表性的中药(品种较复杂或混用品较多、毒性中药、贵重中药等)作为性状鉴定的课堂教学内容,其余280种中药作为课外自主学习内容,包括来源、性状鉴别要点归纳及药材识别。学生自主安排课余时间,在校内开放实训室或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定期安排答疑。根据培养学生中药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基本操作能力的目标,选择有代表性的中药品种作为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基本操作能力课堂训练项目;选择有代表性的易混中药品种作为综合鉴定训练项目,在《中国药典》指导下通过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进行易混中药的综合鉴定,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打破传统以知识为主线的课程结构和按中药自然属性分类的模式,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将课堂教学内容转化为中药鉴定的认知与取样、常用中药的性状鉴定、中药显微鉴定、中药理化鉴定、易混中药综合鉴定5个项目26个学习性工作任务(见表1)。在学习性工作任务编排上遵循学生能力发展规律,将工作任务按工作岗位需求分为初级(常用中药性状鉴定)、中级(中药显微鉴定、理化鉴定)、高级(易混中药综合鉴定)3个层次,中药的鉴定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鉴别能力训练到综合鉴别能力训练。

表1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项目及学习性工作任务

2.3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改革教学模式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实施上,打破传统以知识为主线的课程结构和按中药自然属性分类的模式,以校企合作精心设计的26个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推行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模拟药检人员工作,依据《中国药典》,能正确完成取样、检验、处理各种数据、书写检验报告等工作内容。从传统鉴定(性状鉴定)到现代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从单项鉴别能力训练到综合鉴别能力训练、从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的中药鉴定综合职业能力。学生在“教、学、做”的过程中,逐渐完成了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变,使学生在完成中药检验工作的同时也学习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在每个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将教室搬入中药鉴定实训场所,通过案例导入、任务下达、方案设计或讨论、评价反馈、实操练习、观察归纳、角色扮演等,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各项学习性工作任务均安排了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汇报鉴定方案或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归纳性状鉴别要点等,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观察、评判及归纳能力,使学生养成了严谨负责、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每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开展前,教师均提前将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考《中国药典》及其他相关书籍等制订方案。通过小组代表进行方案汇报和教师评价反馈,学生自主完善方案。同时,注重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统筹安排,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如在实施常用中药的性状鉴定项目教学中,设计了280种一般中药的来源、性状鉴别要点归纳及药材识别作为课外自主学习项目,要求学生自己安排课余时间,在校内中药鉴定开放实训室或校外实训基地完成。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中药文化传承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中药传统鉴定技术与现代鉴定技术相结合,适时穿插讲授中药传说、典故、趣闻等,开展中药人文渗透教育。同时,利用三峡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理事会、三峡中药研究所和中药科技馆平台,吸纳学生参与中药鉴定相关课题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

2.4加强课程网站建设,拓展学生学习时空

课程信息化建设既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教学的迫切要求及发展趋势。针对原有课程网站存在的问题,我们树立了全面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观,重新设计并建成了中药鉴定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网站除精品资源共享课要求的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外,还根据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特点和中药鉴定能力培养需要,建立了数字化中药标本库,新增了易混药材的鉴别、与课程相关的职业标准和管理制度、中药文化、中药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等助学资源,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和中药人文素质教育。其中,数字化中药标本库拥有我校教师自己拍摄的中药材图片一千余张、饮片图片264张、伪品中药材图片104张;中药文化包括中医药的起源与发展、中药命名的故事、中药典故、中华药史人物、中华药史纪年、全国著名百年中药老店、历代主要本草简介、三峡中药文化等珍贵史料。每个课程模块均包括学习指导、单元设计、学习课件、教学视频、例题解析、试题等模块;每个教学任务项下均有相应的试题和单元考查试卷,并以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知识拓展、能力提升提供了较好的学习平台。

2.5注重形成性评价和技能考核,改革课程考核办法

在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评价和考核中贯彻能力本位的理念,整个考核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大部分。形成性评价包括考勤、学习态度、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组织协调能力、观察能力、鉴别特征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设计鉴定方案能力、书写检验报告能力、课堂提问等,主要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以及在模拟职业化的训练时体现的职业专门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如:学习过程中能否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汇报时的语言表达能力、设计鉴定方案的合理性和书写鉴定结果的规范性等,占总成绩的20%。终结性评价包括技能性评价和知识性评价。技能性评价主要考核药材快速识别能力,在各类常用中药中随机抽考200种中药材,每种中药的识别和书写药名在15秒内完成,每种0.5分,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40%。知识性评价根据课程知识性目标要求进行笔试,占总成绩的40%。

3 课程建设成效

3.1课程被评为重庆市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中药鉴定技术在原重庆市精品课程建设基础上,打破了传统以知识为主线的课程结构和按中药自然属性分类的模式,变课堂教学为工作情境教学,以职业活动为主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实现了课程目标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对接,教学场所与职场对接。课程网站教学资源丰富、实用性强,实现了基本资源全面系统、拓展资源丰富并上传网络供社会共享的目标。2013年,课程由重庆市精品课程成功转型升级为重庆市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应用情况较好。截至目前,点击量已超过21万次。

3.2中药鉴定能力显著提升,改革成效初显

通过对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学生中药鉴定能力显著提升;同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明显进步,用人单位满意度提高8个百分点。在2015年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中,中药性状鉴定和真伪鉴别两个项目中,我校选手较前两届国赛平均得分提高18分,名列前茅,为获得国赛一等奖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贺媛媛.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网络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电脑与电信,2012(10):74-75.

[2]王玲波.对高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设计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3,15(12):65-67.

[3]张仁侠.答辩式考试在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中药鉴定技术实践考试方法的创新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2):46.

[4]黄位猛.中药鉴定技术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9):130-131.

[5]傅坤平,陈育青.高职高专中药鉴定技术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3):113-114.

[6]陈晓麟.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中药鉴定技术教学改革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24(3):45-47.

[7]高妮.关于中药鉴定技术实验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2):108.

[8]李洪,张静,高玉梅,等.高职院校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77-8778.

[9]操君.形成性评价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17-121.

[10]王盛峰.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高校教育管理,2011,5(4):57-62.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2-0020-03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