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万德 孙鹏
关键词: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信息化
摘要:文章从软件环境搭建和硬件设备增置两个方面入手,多途径构建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的服务框架,将物联网技术和海量数字图书资源引入到农家书屋的建设中,对传统的以纸质为主的农家书屋馆藏方式进行变革与创新,走出一条低成本、高效益的农家书屋建设管理之路。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4-0080-03
农家书屋信息化,是将实体资源、虚拟资源与互动活动组合成一种“复合型农家书屋”,为农民获取信息搭建一个便捷利用的场所。农家书屋形成一个以实体资源为主导、以虚拟资源为保障,互动活动为支持,为农民营造一个咨询无处不在、信息随手可得的环境。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是指为实现农家书屋的信息化搭建的环境和条件,包括硬件、软件和服务技术等。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农家书屋已经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如: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在全区推进的“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工程,2014年11月已经启动1,200个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利用卫星数字发行系统,将电子图书、杂志、报纸、音像制品等出版物以数字方式投递到草原书屋中,农牧民可通过电视、投影、电脑等设备阅读观看。又如:安徽省由省新华书店集团与肥西县合作正在试点“数字农家书屋”项目,在人均投入不到1元钱的情况下,实现了部分村镇社区文化书屋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信息化建设的升级,可使农民在农家书屋、在家里、在任何场所,利用电脑、电视或打开手机免费链接数字农家书屋的网址,电子图书、农业科技、影视精品、商业信息、生活常识等各种海量的知识信息任意听读下载,实现了足不出户免费接收各种科技知识信息的愿望。
1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现状
为了掌握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现状,笔者以所在辽宁地区为例,以发放调查问卷、电话调查和网络检索等方式,对本省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辽宁省于2007年2月6日在葫芦岛市建昌县小德营子乡莲花山村图书室建立了全省首家农家书屋,拉开了全省试点农家书屋建设的序幕[1]。紧接着省辖14个市的农家书屋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到目前为止共有农家书屋11,762个[2]。经过调查,农家书屋共有7,437个,有管理人员10,510余人,管理人员几乎全部为兼职,仅在营口鲅鱼圈区和建平地区有10余个专职管理员。农家书屋大多是由村支书、村主任、文化站站长、村妇女主任、村会计、村治保主任、村文化活动室管理员等兼职管理。全省仅有抚顺、绥中和鲅鱼圈等地建立了几家电子书屋。各农家书屋的实体建筑面积和纸质馆藏都有了增加和发展,但农家书屋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进展十分缓慢甚至没有进展,许多农家书屋目前还没有电脑,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准备或起步阶段,大多数农家书屋仍停留在传统的纸质资源手工借阅服务上。
通过调查分析,根据本省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情况可以看到,农家书屋后续发展以及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农家书屋的馆舍、藏书、电脑等软硬件设备不达标。②农家书屋管理员几乎全部是兼职,管理责任与专业技术均不到位。③农家书屋的开放时间不能保证,形同虚设,农民看书难问题未得到很好地解决。④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的农家书屋寥寥无几。⑤绝大多数农家书屋缺少现代化新媒体设施和数据库资源,信息网络建设相当滞后。⑥政府经费投入不足,缺少对书屋数字化建设升级的计划和方案,书屋难以维系。⑦宣传引导不够,农家书屋少有社会资金力量捐助。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农家书屋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国家建设农家书屋工程的初衷与愿望。
2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软件环境建设措施
2.1统一配置图书流通管理系统,实现通借通还
为了解决农家书屋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的瓶颈问题,应由省文化厅统一采购图书流通管理系统,将农家书屋的图书借阅实行自动化管理、网络信息资源传播、读者服务网络化应用等服务进行全面整合。图书流通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所有图书元数据集中存放在省农家书屋信息中心云端服务器中。每个农家书屋只需有一台计算机,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接入云端服务器,各农家书屋只需通过网页浏览器就可实现各项借阅业务,不再需要单独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来做农家书屋的后台维护工作。依托图书流通管理系统支撑农家书屋的共享信息平台,能够按照“就近、便捷、灵活、使用”原则实现通借通还、一卡通服务,配备专门的图书调配车,对图书资源定期轮换,盘活本省现有农家书屋图书资源存量,减少资源购置重复浪费,打破农家书屋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农家书屋整体上的资源整合与共享。
2.2建立本省农家书屋信息网,促进信息共享
建立农家书屋信息网十分必要,应由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部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省农家书屋信息网。为所有农家书屋配置电脑,在本省各市农家书屋之间建立免费的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使数字化的网络信息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传送,从而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搭建起信息服务平台。在省农家书屋信息网中可以将国家图书馆、省图书馆和市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进行链接,例如:将国家图书馆的移动图书馆(掌上国图)、在线讲座视频资源,省图书馆的博看人文畅销期刊数据库、远程教育视频、龙源电子期刊库等数据库链接到农家书屋信息网中,实现全省农家书屋的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信息资源共享,增强农家书屋的生命力。
2.3体验农家书屋移动图书馆,延伸阅读服务
随着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和手机、平板电脑等大众化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文字信息传递不再是简单的短信文本,而是音画俱全的富文本。以苹果公司iPad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开始广泛应用,为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移动图书馆应用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移动图书馆是指移动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设备以无线接入方式接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读者使用手持移动终端有两个特点:检索和碎片化阅读。移动图书馆解决了移动终端直接获取图书馆IP限制的全文资源问题,将各种数据库的界面整合到适合移动终端设备的统一界面[3]。用户下载安装移动图书馆客户端并注册登录,即可免费利用农家书屋信息共享平台,获取海量公共图书馆资源和最新书讯等服务信息。村民通过定制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可接收系统定期推送的最新定制信息和本地区电子版宣传读物等。依托省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可实现农家书屋信息共享平台移动阅读的延伸服务。
2.4开通图书馆远程访问系统,提供远程访问
随着农家书屋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传统资源与新技术之间日益融合互通,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方式层出不穷、不断丰富。农家书屋作为农村信息知识的传播媒介,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其中数字资源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但由于受到知识产权、商业利益、局域网访问等因素的影响,无法让所有读者随时随地访问这些数字资源,更谈不上在书屋里“捞金”。农家书屋应开通远程访问系统,通过远程访问系统的接入,用户可以拨号远程访问他们的网络来获得服务,可以实现对各类数字资源的远程访问,加强书屋间的合作、整合分散建设的各类文献资源,借助文献资源的整体和网络化建设,构建高质量的农村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家门口的“精神粮仓”。
3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硬件环境建设策略
3.1筹建数字农家书屋中心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新技术更新农家书屋阅读模式,是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有益途径。应由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筹建数字农家书屋中心,以应用物联网技术和数字图书资源为依托,对传统的以纸质资源为主的农家书屋馆藏模式进行全面创新,集中购买网络数字资源集成商的数据库和利用本省出版集团数字出版内容的优势,为全省的农家书屋提供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实时电子报纸、视频资料等信息资源。农家书屋读者凭身份证进行注册,即可依托互联网通过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登录到省数字农家书屋中心,使用数字农家书屋中心提供的数字资源。
3.2设置电子书借阅系统
筹措资金为农家书屋引进电子书借阅机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电子书借阅机是通过在电子触摸屏上扫描二维码进行电子书借阅的系统平台,主要推行“扫二维码可把电子书带回家”的理念。农民读者可以使用手机等智能设备扫描屏幕二维码,下载安装借阅客户端APP。每一本图书都有一个二维码,只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下载该图书进行离线阅读。电子书借阅机系统通过网络定期更新,尤其是期刊,能做到最新一期同步更新,满足农民读者阅读需求。电子书借阅机的特点是藏书量大,且每个月都会有新书更新,订制的电子书籍以政经、科技、生活、文化、少儿、综合等为主。电子书借阅机可以作为纸质图书借阅服务的有效补充,更为农民读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3.3引入电子阅报机新媒体
解决农村人口读书看报困难的问题是建设农家书屋的重要目的之一。从目前省农家书屋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报刊的订阅种类少,覆盖面窄;报刊的配送问题主要体现在投送不及时,有一定的延迟,特别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更为明显[4]。而电子阅报机的引入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方案。电子阅报机将传统的阅读习惯和高科技数字化阅读理念整合,可容纳海量的信息内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少儿等多方面,所有报纸、期刊都在线自动实时更新,无须人工导入。电子阅报机具有良好的互动性,提供先进的人机交互操作,条形屏幕设计更加适合操作,支持拼音首字母检索、减少文字输入有利于农民进行广泛阅读,轻松选择自己想阅读的报刊。电子阅报机是数字信息化建设的新媒体,可作为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
3.4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网络
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努力推进将农家书屋纳入以省图书馆为核心、以各市公共图书馆为共享平台的“辽宁省农家书屋信息共享平台”,鼓励、支持和指导省内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先行开展将农家书屋纳入省农家书屋信息共享平台的试点工作,为建立资源丰富、管理规范、城乡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益性借阅服务网络奠定基础。在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网络的同时,注意排除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中信息源方面的信息庞杂、信息污染、文献替代非线性化、信息资源非均衡性分布等障碍[5]。对信息资源进行融合尤为重要,首先,对检索到的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类,识别数据对象并检验数据类型;其次,对检索结果进行评价和规范,以方便读者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维护、检索、查询,从而更好更快地为读者提供系统化和多元化信息资源[6]。
3.5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
定期组织开展信息化的推广与利用技术培训,加强农家书屋信息化管理,建立农家书屋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组织开展“农家书屋信息化利用”“农家书屋管理”“农村应用文写作”和“智能设备使用”等讲座培训,并结合条件编制《农家书屋信息化使用手册》《农家书屋管理手册》等指导材料,讲座内容要切合农家书屋工作实际,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将培训内容制成视频,连同培训材料上传到农家书屋信息网中,方便广大农民远程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改变集中培训的形式,采用边下乡调研边培训管理员的方法,直接深入到农家书屋中去,切实了解基层农家书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书屋管理员进行现场培训,切实有效地提升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4结语
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是农家书屋建设升级和与时俱进发展所必须,是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文化教育与科学技术需求所必须,是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文化惠民工程战略所必须。新媒体时代运用物联网技术和思维,创新农家书屋的服务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地方相关领导在思想上要引起足够重视,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去做好这项工作,使农家书屋信息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在农家书屋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中,成功破解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等建设难题,走出一条低成本、高效益的农家书屋建设管理之路,为广大农民搭建起一个“知识平台、信息平台、脱贫致富平台”,让农民早日受惠。
参考文献:
[1]辽宁整合资源提出三年内实现村村有农家书屋[EB/OL].[2015-11-26].http://www.ln.gov.cn/zfxx/jrln/wzxw/200811/t20081119_296950.html.
[2]农家书屋已覆盖全省成为农民“好伙伴”[EB/OL].[2015-11-26].http://ln.wenming.cn/ncjs/201507/t20150715_2733441.html.
[3]周莉.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2(3):90.
[4]王佳欣.农家书屋2012盘点[J].出版视野,2013(2):14.
[5]崔玉香.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障碍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2002(4):90-92.
[6]张兆霞,陈宗德,吕润宏.网络信息资源的融合利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5(13):26.
(编校:马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