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角色定位

2016-04-23 08:02范颖茵叶莉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大数据

范颖茵 叶莉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图书馆馆员;服务创新模型;四维度

摘要:文章基于服务创新模型,分析出高校图书馆馆员具备服务创新领导者、信息技术支持者、数据的使用者、学科研究的桥梁、顾问及教育者等多重角色,归纳了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4-0065-03

1大数据的概述

1.1大数据的界定

时至今日大数据一词尚未有一个统一说法。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的Jonathan Stuart Ward和Adam Barker整合了包括Gartner、Oracle 、Microsoft等具有影响力的企业组织的解释,认为大数据应该是指使用(但不限于)诸如NoSQL、MapReduce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大型和(或)复杂的数据集进行存储和分析。而Mayer-Schonberger和Cukier在《大数据时代》一书里则对大数据给出一个更为抽象的定义:它是一个在大的而非较小的范围内处理的,用以提取新的见解或创造新的价值形式,以一定的方式改变市场、组织、公民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大数据乃是利用特定的技术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指导相关决策的一项技术。

1.2大数据的生命周期及大数据特点

大数据研究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英国数据档案中心对现代数据管理给出一个生命周期模型,它包括“创建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保存数据”“提供数据访问”“数据再利用”六个环节。这反映出数据处理过程中从数据的创建到数据的利用经历了系统而复杂的程序。大数据的应用比起一般的数据应用在数量(Volume)、速度(Velocity)、种类(Variety)和精确(Veracity),即4V特点上更为明显。

2服务创新模型的内涵及调整应用

2.1服务创新模型的内涵

服务创新模型由学者R.Bilderbeek提出。该模型是由新服务概念、新顾客界面、技术、新服务传递系统组成的四维度模型。服务创新是指在服务过程中运用新的理念和技术变革服务模式,实现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的提升,创造新的服务价值,让顾客或用户体验到更好的服务。服务创新是当代服务业、商业赢取顾客忠诚度的核心要素。

2.2服务创新模型的调整及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中一个重要的服务窗口,包含着人力、技术等要素的运作。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为高校图书馆实施服务创新带来了机遇。围绕服务与创新等关键词,学者们提出了多个理论模型,内容涉及图书馆服务管理,个性化服务,服务创新的构思、选择、评价等多个领域。服务创新模型是面向普通服务业,技术维度并非必要因素,直接运用至高校图书馆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服务创新模型以及结合高校图书馆的特点,笔者通过调整原有模型,整合出由“新服务概念”“用户界面”“技术支持”“新服务传递系统”组成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如图1所示。

调整后的服务创新模型内容如下:其一,新服务概念的出现,是基于概念创新以及新技术机会为基础的,即社会大环境、行业发展所处的技术条件和知识水平。由于用户是服务的体验者,用户反馈会成为影响新服务概念的因素,有助于丰富未来服务内容和形式。其二,用户界面是指设计创新服务的界面,包括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方式以及用户与图书馆的交互方式。用户界面的设计需要考虑用户需求与偏好、用户习惯、科研趋势发展等因素,它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一个源泉。大数据时代,用户的相关信息数据是推动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首要条件。其三,技术支持是指实现服务创新所需的技术技能。技术支持几乎涵盖高校图书馆的所有部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技术支持具体表现在数据统计、分析与应用、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其四,新服务传递系统是指生产和传递新服务产品的组织系统。它强调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对新时代的业务适应能力,关注其服务创新能力开发等方面。新服务传递系统是以馆内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为前提,包含了馆员技能培训、能力结构优化、对内对外交流等具体手段。新服务传递系统是馆员角色定位的载体,将会影响馆员职业发展的方向。四维度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动态模型。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特点,准确把握维度之间的关系。馆员作为贯穿服务创新模型的人力资源因素,是协调、促进、推动服务创新的灵魂,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3服务创新模型下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员角色定位

3.1服务创新的领导者

有学者认为,馆员的领导力才是图书馆未来人力资源发展的方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随着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不仅需要馆长的统筹领导,更需要发挥馆员的领导力。馆员作为图书馆管理活动中的主体,他们不仅承担业务工作,还需担负起本领域服务创新项目的责任。发展馆员领导力有利于推动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施。将馆员定位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领导者,一方面能让馆员参与到图书馆的重要决策,发挥其主人翁的作用;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时代的契机,强化馆员在服务创新上的领导力,有利于建立学习型团队和创新团队,为科研发展注入活力。因此,在服务创新上赋予高校图书馆馆员领导者角色是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3.2信息技术的支持者

馆员是图书馆信息技术的支持者,涉及信息技术的探索、测试、构建等环节。以下是高校图书馆馆员的信息技术支持的具体角色:①日常技术支持者。高校图书馆的运作离不开各种信息技术。尤其是在软硬件的维护,流通、采编、检索等系统的稳定性,各种数据库、新媒体的使用引导等方面都是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在信息技术支持上的体现。②独有技术资源的开发者和维护者。高校图书馆趋向特色化发展,例如:知识库构建就是当前发展的一个热点。知识库的构建主要是指以上传的方式收集各种有效的文献、科研、教学材料等信息资源以供科研机构使用,它本身提供各种标准元数据及各种扩展信息的展示。主管信息技术的馆员掌握学校实际情况,技术较强者不仅承担起知识库的运作和维护,必要时也需要参与到开发工作中。③内部和外部信息技术的协调者。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运作离不开学校本身网络技术的统筹。主管信息技术的馆员要加强与校内网络信息部门的联系,同时外购电子资源的维护也需要纳入到常规化工作中去。

3.3数据的使用者

大数据时代离不开“数据”本身的使用。数据存在生命周期,其中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环节尤为重要。大数据指的并非样本数据,而是全体数据。因此,对馆员数据处理的能力有较高要求。馆员需在偌大的数据中,利用工具分析用户借阅偏好、阅读需求、馆藏结构等情况。美国网站Gigaom曾经给出了5+1的数据分析工具,即5个数据可视化工具(Google Fusion Tables/Infogram/Many Eyes/Statwing/ Tableau Public)和一个数据预测工具(BigML)。这些数据分析工具各具特点,涉及云计算、云储存等技术。如今,数据科学的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如:Infogram、Tableau Public等在线工具使用相对简单,使用者利用可视化操作可完成统计汇总和各种相关分析、假设检验,最终对统计结果予以描述,以量化的结果给出合理化建议。

3.4学科研究的桥梁

高校图书馆是为科研和教学服务的信息资源库。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高校图书馆馆员在提供学科服务上更具专业性、前瞻性、时效性的优势,也使他们对学科资源及用户需求掌握程度从模糊、零散向精准、量化发展,有利于让他们从普通馆员转变为学科馆员。学科馆员具有两大功能特点:①了解图书馆以及院系馆藏情况,掌握纸质图书、电子资源、学科数据库等相关信息数据的情况(如年份、册数、种类、使用权限等)。②利用相关调查,获取用户科研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所需文献,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宋海艳等(2012)针对信息化环境日渐成熟,提出了嵌入式学科服务路径,即需求调研——需求准备、匹配——需求实现。大数据技术是实施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有效途径,借助服务创新模型的“用户界面”,对新服务进行设计,然后根据反馈的效果决定新服务最终实施。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让馆员真正成为构筑在科研工作者与高校图书馆资源之间的桥梁,让学科服务向高水平、深层次方向发展。

3.5顾问和教育者

只有当信息资源被有效地利用才能实现它本身的价值。如今,大数据时代呈现出信息数量规模的剧增以及获取手段的多样化的现实。引导用户从海量的数据中高效、精准、合法地获取所需的资源显然是馆员工作的一大任务。高校图书馆馆员不但应听取,还需要主动发掘出用户不愿意说出来的需求。技术环境和业务水平的提升,赋予了高校图书馆馆员技术顾问、阅读顾问、搜索顾问等角色。基于高校图书馆所处的机构性质以及相关制度对高校图书馆馆员教师性质的承认,他们应享有学校其他教师成员同样的权利和职责,为学校教学科研做出知识服务的贡献。在学校及高校图书馆工作统筹下,资深的馆员可利用一些讲座或者特殊场合,以教育者的身份向学生传授信息搜索等相关知识以应对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

4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4.1对用户需求、学科趋势的敏锐触角

满足用户需求是实现图书馆价值的根本体现,把握学科发展趋势,为教学科研服务更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任务。馆员可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动态掌握用户需求、学科趋势等状况。与此同时,馆员应保持敏锐的行业触觉,保留一些较好的传统调研方式,例如:访问学科专家、学生面对面地交流等,时刻关注行业动态。

4.2服务创新的意识

抱残守缺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显然不能支撑当代高校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提高馆员服务创新的意识是给高校图书馆注入持续发展活力的关键。馆员要在工作中克服职业倦怠,加强图书馆服务理论和信息技术理论的学习,通过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新理论和新技术整合成新服务,最终实现服务创新。

4.3既全面又专业的知识技能

馆员的知识技能结构是根据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统筹形成的,馆员分配到的角色服务关系到他们在高校图书馆运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对馆员提出既全面又专业的知识技能要求,是由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多元化以及专业化决定的。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能够保障各项服务间的动态衔接和专业化服务的高效运转。

4.4良好的信息道德

大数据在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隐私风险。馆员会接触到大量用户数据,其良好的信息道德关系着大数据应用到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上的质量和价值。认真落实对用户隐私的保护,提升馆员信息道德水平需要做到以下两点:①加强馆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形成自律机制及行业守则,保障用户信息等不被非法使用或泄露。②提高加密技术,权限分工明晰,责任落实到人,绝不僭越法律底线。

4.5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大数据时代要求馆员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馆员要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寻找服务创新和自身职业发展的突破口,争取成为行业中的领军人。同时,由于大数据本身的复杂性,馆员除了自身学习外,还需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宽视野。

参考文献:

[1]Matthew B Hoy.Big Data:An Introduction for Librarians[J].Medical Reference Services Quarterly,2014(3):320-326.

[2]Mayer-Schonberger, V., and K. Cukier. Big Data: 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 Work, and Think[M].Boston: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2013.

[3]Kimberly Silk.Mischief Managed:A Brief Introduction to Data Management[J].Feliciter(Canadian Library Association),2014(4):13-14,17.

[4]孔繁超.美国图书馆员领导力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4):29-35.

[5]张宁,杨韦洁,尹雪聪.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型研究[J].晋图学刊,2014(5):56-59.

[6]Sheila Corrall. Educating the academic librarian as a blended professional: a review and the case study[J].Library Management,2010(8/9):567-593.

[7]Amy Affelt.Acting on Big Data:A Data Scientist Role for Info Pro[J].Online v Searcher,2014(9/10):11-14.

[8]宋海艳,郭晶,潘卫.面向科研团队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实践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2(1):27-30,148.

[9]Katopol, Patricia A. Management 2.0:Librarian As Consultant:Reaching Out to Small Business[J].Library Leadership & Management (Online),2013(3):1-6.

[10]苏杨.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性质正在变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1):2-9.

[11]R.Bilderbeek, P.den Hertog, G.Marklund, I.Miles, Service in innovation: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KIBS) as co-producers of innovation, the result of SI4S [R].1998:11.

[12]田宁.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型初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7):23-25.

[13]侯振,崔虹燕.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模型研究[J].情报科学,2013(3):35-39.

(编校:马怀云)

猜你喜欢
大数据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互联网+”农产品物流业的大数据策略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