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永 华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港口物流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基于湛江市的实证
罗永华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摘要:基于2004-2014年的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和线性回归模型对湛江市港口物流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港口物流两大指标与湛江市GDP及三大产业的平均关联度均超过0.7,回归分析亦得到同样的结果,说明发展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有重要作用。优化湛江市产业结构,可以从做好临港产业发展规划,引导钢铁和石化产业集聚;完善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积极推进内陆无水港建设,拓宽内陆经济腹地;大力推进"保税物流中心"建设, 推动区港联动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港口物流; 产业结构优化;关联度模型;回归分析
港口作为货物多式联运的中转站,在国际贸易和远洋运输上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随着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港口逐渐向提供全方位、多元化增值服务的综合物流中心转型,港口物流也随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支撑。湛江作为中国西南和广东省的重要港口城市,区位优势非常显著。随着广东省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实施,湛江港口物流发展将迎来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但是,由于受产业结构及地处偏远的粤西地区等限制,相对于珠三角港口、特别是广州和深圳港口物流,湛江港口物流发展还存着非常大的差距。有鉴于此,研究湛江港口物流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港口物流在湛江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对于新时期通过大力发展港口物流来推动湛江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前港区关系研究已成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成果主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港口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曹小曙,彭灵灵(2011)][1];二是区域经济发展对港口及其港口物流的拉动作用[如匡海波(2007),李正锋(2009)][2-3];三是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协调发展[如王鹏(2011),陈晨子和成长春(2013), 罗永华(2015)][4-6]。而关注如何通过港口物流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成果明显偏少,仅有少数人对该领域有过研究,如田敏[7](2008)对河北省的研究表明,港口物流可以调整与优化临港区域产业结构,佟继英和高静[8](2009)通过对唐山市的实证研究也发现发展港口物流对于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确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朱文涛[9](2012)认为港口物流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加速器。在对苏南地区产业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港口物流是推动苏南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湛江市为例,基于2004-2014年11年间的数据,利用有关计量模型探讨港口物流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以丰富学术界在该领域的成果。同时,也为当前湛江市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决策参考。
一、港口物流与湛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证分析
湛江港现有霞山、调顺岛、宝满和东海岛四大港区,建有37个生产性泊位。其中,15万吨级煤炭泊位和25万吨级铁矿石泊位各1个、30万吨级原油泊位2个、40万吨级散货泊位1个,以及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2个,年货物通过能力超亿吨。现已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原材料、能源物质的进口中转基地,以及西南、中南地区的主要出海通道,也是泛珠三角地区,特别是粤西地区连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最佳海上物流平台,可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航,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规划中,更是被确立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远洋门户。近年来,港口物流发展非常迅速,2014年港口吞吐量达20238万吨,几乎是2000年的8倍。伴随着港口物流的发展,湛江市经济也得以快速腾飞,2014年全市GDP达2258.72亿元,同2000年相比,增长了6倍多。同时,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全市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28∶36∶36,调整为2014年20∶40∶41,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加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则经历了先减少后不断上升的过程(如图1所示)。为了更好地明确港口物流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湛江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数据来源
为了弄清楚港口物流与湛江市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确切关系,本着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代表性等原则,本文以港口吞吐量(X1)、集装箱吞吐量(X2)作为表征港口物流发展指标。并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Y1)、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别用Y2、Y3、Y4表示)作为衡量湛江市产业结构指标,所有数据都根据湛江市统计信息网及2005年至2014年湛江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的数据资料整理得来的,见表1。
表1 湛江市港口物流与GDP及三大产业指标原始数据
数据来源:根据湛江市统计信息网及2005-2014年湛江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的数据资料整理,其中X1的单位为万吨,X2为万标箱,Y1、Y2、Y3、Y4的单位为亿元。
(二)模型的建立
灰色关联分析是基于指标序列间的微观或宏观的几何接近, 以分析和确定各指标间的相互影响程度或指标对主序列贡献测度而进行的一种分析方法,重点是对各序列指标发展动态及趋势进行量化分析[10]。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各指标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彼此间的联系紧密程度,曲线越接近,说明相应指标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联系就越紧密,反之就越小。
1.灰色关联度模型
设Xk=(xk1,xk2,…,xkt)为港口物流指标数列,Yα=(yα1,yα2,…yφt)为区域产业结构指标数列,记折线(xk1-xk1,xk2-xk1,···,xkt-xk1)为Xk-xk1,折线(yα1-yα1,yα2-yα1,···,yαt-αα1)为Yα-yα1,计算过程如下[10]:
(1)
(2)
(3)
(4)
(5)
(6)
(7)
其中,R1分别表示港口吞吐量与GDP、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及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综合关联度系数,R2分别表示集装箱吞吐量与GDP、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及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综合关联度系数。对于灰色关联度模型而言,只要其关联度系数超过0.6,可以认为两大系统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从上述关联度系数矩阵中可以看出,港口物流的两大指标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四个指标之间的关联度系数均在0.7以上,可以认为港口物流与区域产业结构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性。
2.线性回归模型
为了更好地研究港口物流对区域产业结构的积极带动效应,本节以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为自变量,GDP及三大产业为因变量,建立二元一次回归模型如下:
(8)
其中,A、B为各自变量的系数,C为常数项。利用EVIWES5.0进行回归分析,其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湛江市港口物流与GDP及三大产业回归分析
根据表2的统计结果,构建港口物流与GDP线性回归模型如式(9)所示:
Y1=0.099X1+6.86X2-117.39
(9)
(R2=0.990,调整的R2=0.987, F-statistic=391.43,D.W=1.34,Prob=0)
同理,可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与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的回归模型如(10)、(11)、(12)所示:
Y2=0.019X1+1.21X2-1.24
(10)
(R2=0.989,调整的R2=0.986, F-statistic=366.92,D.W=1.65 Prob=0)
Y3=0.036X1+2.909X2+18.283
(11)
(R2=0.990,调整的R2=0.987 F-statistic=388.86,D.W=2.82 Prob=0)
Y4=0.044X1+2.742X2-134.58
(12)
(R2=0.979,调整的R2=0.974 F-statistic=388.86,D.W=0.76 Prob=0)
从表2各自统计分析的结果来看,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都比较高,调整的R2均在0.95以上,说明各港口物流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相关性,且F统计量被拒绝的概率都为0,因此,可以认为模型(9)、(10)、(11)、(12)均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二、结果分析
首先,从总体上来说,港口物流两大指标与湛江市GDP及三大产业的平均关联度超过0.70,各指标间显示出较强的相关性,说明,港口物流的发展确实能够带动所在城市区域经济增长并使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
其次,港口吞吐量与第一产业的综合关联度系数达0.732,居三大产业之首,仅次于与GDP的关联度系数,这是因为,湛江市是广东省的农业大市,湛江也是全国四大糖业基地之一。其中,徐闻县被誉为菠萝之乡,雷州市被国家命名为芒果之乡,廉江市为“中国红橙之乡”,此外,还建有大批特色商品基地,农产品品种繁多,产量极其丰富。近年来,由于港口物流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大量腹地区域的农产品、海产品,如临近地区茂名出产的荔枝、龙眼和罗菲鱼等大部分都经湛江港远销海外,这说明港口物流对第一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港口物流与第二产业的综合关联度为0.724,也显示出较强的关联性。一方面源于湛江是广东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石化及钢铁生产基地,有中国石化湛江东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海油南海西部公司、中科炼化公司以及临近的中石化茂名分公司等,大量的原油基本都是从海外通过油轮运到湛江港,再由湛江港通过管道输送到炼油车间进行提炼。此外,宝钢集团的铁矿石及其他原料、燃料等都是通过湛江港转运。所以,湛江港口物流的发展,为湛江石化、钢铁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关联度系数略低于第一产业。说明,当前湛江市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作为湛江传统的优势产业,石化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石化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延伸,而新上的宝钢项目的集聚效应远没有发挥。最后,港口物流与第三产业的综合关联度为0.723,略低于第二产业。说明,近年来,湛江市产业结构虽然得到不断优化,2014年三次产业比重为20:40:41,但第三产业仅超过第二产业1个百分点,同时,其内部结构优化的程度还不够。当前,湛江市的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现代金融业、IT产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型企业都很缺乏,且已有的企业规模都较小,直接影响港口物流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再次,从集装箱吞吐量来看,集装箱吞吐量与GDP的关联度系数,和港口吞吐量与GDP的关联度持平,说明两者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一样的。与第一产业的关联度相对较低,这说明,当前湛江市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很多是杂货和散货运输,能够通过冷藏集装箱出口的都是高端产品,但占湛江农产品总体的份额有限,与现实情况较为吻合;集装箱吞吐量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关联度均为0.752,显示了较强的相关性,说明国际贸易中工业产成品及其他产品通过集装箱运输的越来越多。这从近年来集装箱吞吐量的变化可以窥之一二。2004年湛江港集装箱吞吐量仅17万标箱,2014年达到58万标箱,增加了3倍多。
最后,从对港口物流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线性回归分析也可以看出,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与三大产业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性,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的增加直接带动了三大产业的发展。其中,港口吞吐量每增加1单位,可促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增加0.019、0.036、0.044个单位;集装箱吞吐量每增加1单位,可带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增加1.21、2.91、2.74个单位。
因此,对于湛江市而言,当前应该紧紧抓住广东省海洋强省建设及湛江港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港口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的发展战略,通过港口的建设,港口物流的发展,不断推动湛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最终为将湛江市打造成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奠定坚实基础。
三、对策与建议
当前,湛江市应该凭借港口区位优势和丰富海洋资源,围绕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有效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整合创新传统港口物流体系,将湛江港建设成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新型港口。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制定临港产业发展规划,引导石化和钢铁产业集聚
石化产业是湛江传统的优势产业,钢铁产业将是未来湛江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湛江应认真做好临港产业发展规划,以港口物流发展为中心,通过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来推动产业,特别石化和钢铁产业向临港产业园集聚。重点引进与钢铁基地配套的产业,延长钢铁产业链,发挥宝钢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加快对石化下游相关项目的引进和原有石化产业的整合,进一步延伸石化产业链,做大做强石化产业。随着石化和钢铁产业不断在临港区域集中,将产生巨大的集聚和扩散效应,推动湛江经济的跨越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二)完善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
随着广东省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湛江东海岛建设和宝钢集团湛江公司的正式运营,未来通过湛江港转运或中转的货物将大大增加,港口物流运输量,特别是集装箱运输量无疑会大幅度增加。但目前湛江港集装箱运输能力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当务之急,湛江港应该加大对集装箱码头的投资力度,建设和完善各项物流集装基础设施,以提升港口集装箱运输能力[12]。同时,加强港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港口集装箱物流作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物流作业效率。
(三)积极开发建设内陆无水港,拓宽内陆经济腹地
当前,由于可减少诸多报关查验环节,大大降低物流和通关成本,无水港已成为港口腹地争取货源的重要运作模式。对于湛江市而言,要想更多的货物从湛江港中转,可以围绕“大-湛物流带”(大同-湛江铁路沿线经济腹地)及“贵—广物流带”(贵阳-广州铁路沿线经济腹地)积极开发和建设一批内陆无水港。使湛江港的口岸功能延伸到更广阔的内陆腹地,从而大大扩大了其港口物流的服务范围,不断提高湛江港与腹地的空间通达性及港口物流的运作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最终强化湛江港作为中国—东盟自贸区“桥头堡”的功能作用,以及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枢纽作用。
(四)大力推进“保税物流中心”建设, 推动区港联动发展
2014年10月,海关总署、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文,正式批准湛江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湛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是粤西地区首个保税物流中心,其获批设立将使湛江对外开放的层次与水平得到大大提升,将为湛江临港经济的发展,产业的聚集,加工贸易行业的转型和升级提供强有力支持[13];同时,对于带动港口仓储、运输、物流增值服务、出口加工业等口岸产业的发展,提升港口的辐射作用也将具有重要作用。当务之急,湛江市应该制定相应的建设规划,学习借鉴国内外保税物流中心建设的先进经验,加速推进“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早日实现区港联动发展,以促进湛江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 曹小曙,彭灵灵. 珠江三角洲港口物流与城市发展[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1.
[2] 匡海波.基于关联度模型的港口经济和城市经济关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8(8):110-115.
[3] 李正锋.江苏沿海港口物流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协整分析—以连云港为例[J]. 科技与管理,2009,11(11): 4-7.
[4] 王鹏.连云港港口物流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3(3):54-55.
[5] 陈晨子,成长春.复合系统中港口、城市与临港产业的协调发展评价[J].统计与决策, 2013,3(3):63-65.
[6] 罗永华.城镇化与港口物流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 9):43 -47.
[7] 田敏.河北省港口经济与优化产业结构互动发展模式[J]. 经营与管理,2008,9(9):35-37.
[8] 佟继英,高静.唐山市依托港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分析[J].当代经济,2009,2(2):114-116.
[9] 朱文涛.港口物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J].特区经济,2012,3(3):64-66.
[10] 刘思锋,谢乃明.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1] 王际科.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港口经济与城市经济关系研究[J] .鲁东大学学报,2009,3(3):210-213.
[12] 罗永华.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与策略研究-以茂名市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0,5(5):41-44.
[13] 郭丹,卢志民等.保税平台能否搅活一池春水——八问湛江保税物流中心[N].湛江日报,2014-11-02(8).
(责任编辑:张雅秋)
Port Logistics and Optimization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An empirical study on Zhanjiang
LUO Yong-hua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Maoming Guangdong 525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2004-2014,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rt logistics of Zhanjiang and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effect with gray correlation degree model and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correlation degree of the two indicators of port logistics and Zhanjiang city GDP and the three industries is higher than 0.7, which is testified by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ing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port logist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o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Zhanjiang City, this paper proposes four measures, namely, planning port industry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iron-steel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mproving port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to develop the container transport, actively constructing inland dry port to broaden the inland economic hinterland, and vigorously promoting bonded logistics center construction to strengthen the coordinated region-port development.
Key words:port logistics;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orrelation degree model; regress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06(2016)02-0097-06
作者简介:罗永华,男,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港口物流、区域经济、供应链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地区生产率差距研究——基于异质性企业、劳动力与产业空间分布的视角”(71503055); 广东省“创新强校”特色创新项目(人文社科类)“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关性和空间差异性测度——以广东省为例”(2015WTSCX068);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城镇化与港口物流协调发展的机理与路径研究”(GD13XGL24)。
收稿日期:20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