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婷
第一次听说“翡冷翠”是在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中。我一直很好奇,一个怎样的地方才能配得上如此美妙的名字。然后我知道,翡冷翠是旧时徐志摩对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的称呼。翡冷翠,初次听来便给人以轻灵美妙的感觉,如翡翠般温润通透,冰肌玉骨;不仅与其Firenze的外文音妥帖对应,更是与古城的典雅气质完美契合,似乎是为它量身定制的一般。
又如朱自清翻译的“枫丹白露”,缤纷的色彩点缀了这个清新亮丽的名字,也点亮了人们的幻想及向往。另外还有“香榭丽舍”,让人眼前似乎浮现出雕梁画栋的华美建筑,鼻翼中似乎充满了四溢的浓郁花香。
这些翻译没有丝毫的浮夸刻意,却用艳丽的色彩、凝练的语言以及精妙的音韵旋律使几个普通的汉字组合成动人的画卷,给西方的城市增添了几分东方神韵,充满了诗意和文化气息,体现了译者浪漫的情怀和睿智的想象。那些诗人居住过的城市,在他们灵动的思想下,也满溢着浪漫的诗意。
翻开世界地图,欧洲的一隅静静地停驻着这样诗性唯美的地方,枫丹白露、香榭丽舍在一众普通地名中独领风骚,深入人心。
而现如今,翡冷翠已被佛罗伦萨所取代,再无法引人遐想,让人心生向往。大多数的外文地名在翻译过程中,虽然保留了音的准确,却失去了意的美感,地名只是作为一个无意义的代号而存在,冰冷僵硬的文字毫无灵动的生命感。我们再也不能翻开地图,对着那些浪漫的地名想象美好的图景,再也不能通过名字来了解一座城市,再也不能因为名字而对某个地方一见钟情,再也不能通过这些文字感受诗意的美好。生活中缺少了诗意,就变得单调乏味,索然无趣。此时才更能让人意识到翡冷翠所代表的,不光是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的首府城市,更是这座城市的内涵与气质。
可是,如今我们却频繁地看到房地产商打出“枫丹白露”“香榭丽舍”一类的楼盘名,从其与楼盘名风格毫不相符的装修设计可以看出,开发商只是注重这个名字的洋气和新奇感,并没有关注到这座城市的特点,更不用提对城市文化最基本的尊重了。滥用地名、尽数“抄袭”,折射出的是文化的虚伪、人心的浮躁。
当下,越来越多的伪文艺、伪文化出现在世人面前,晦涩不通的语句、堆砌的浮夸辞藻比比皆是,粗陋的语言运用甚至成了“潮流”的代名词。一些所谓的诗人,抛开其作品不说,光言行举止就让人避而远之。有人哀叹,太多糟糕的“诗人”在制造着糟糕的“诗歌”。这显然是对文学的不负责任,也是对文化的不负责任。我们很少看到现代青年作家拥有与老一辈作家相匹敌的睿智思想,更甚者,无病呻吟、低俗搞笑已然成为某部分人的特点。
从翡冷翠到佛罗伦萨,是时代的变迁,是文化的转折。可喜的是,这座城市不管是叫“翡冷翠”也好,“佛罗伦萨”也罢,几百年来沉淀的文化底蕴没有改变。从文艺复兴时期保留至今的街区以及古典肃穆、风格各异的教堂,没有因为现代文化的到来而破败成残垣断壁,而是在新时期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
翡冷翠城中悠扬的晚钟似乎在提醒着我们,文化是传承而不是翻天覆地的颠覆,古典和现代并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通过融合,它们就能获得完美的平衡。
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文化不是神祗也不是恶魔,只不过倒霉地成了被一群半吊子作者拿来装神弄鬼的符咒,使发展的方向发生了偏转。我们需要的不是装神弄鬼而是质朴纯真,能够返璞归真的文化才是我们最需要的文化,就像这个世界还是需要多一点儿充满诗意的“翡冷翠”,而不是毫无含意与美感的“佛罗伦萨”。
佳作点评
文章从一个城市的名字的变迁来观照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待文字和文化的态度。小作者从容不迫,有对现实的忧虑,却不是面红耳赤的吼叫,而是慢慢地把读者拉进优美的文字中,在现实与过往的对比中,让读者远离粗鄙,去选择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