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富兴(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甘肃兰州 730030)
篮球教学中培养学生无球跑位接应初意识的研究①
向富兴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甘肃兰州 730030)
摘 要:篮球进攻中无球跑位接应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进攻的质量和效果。在篮球教学和训练之初使学生养成正确无球移动意识是大有裨益的。这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其在球场上的位置及行动方向。避免其不知如何正确移动而站着不动或像“没头苍蝇”似地瞎动。该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自身教学经历,通过对篮球赛场上3种普遍进攻落位阵型中无球跑位线路的图解,直观阐述了进攻时无球跑位接应初意识的基本原则,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篮球意识打好基础。
关键词:篮球教学 培养 无球跑位 初意识
篮球是一项对抗性强的集体性体育运动项目,比赛中想要取得胜利,一方面需要有好的身体素质、技术和战术,另一方面良好的篮球意识也是至关重要[1]。篮球意识是通过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行动表现出来的,是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综合体现,是运动员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迅速选择战术和合理运用技术的瞬时决断能力的表现[2]。良好的篮球意识能帮助运动员主动地寻求和把握战机。而在篮球比赛中,绝大部分时间队员都是处于无球状态中的,对于进攻来说,能否使球流畅地传递,能否使预定战术达到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无球队员的跑位接应。因此无球跑位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应该成为篮球教学与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
图1 弧顶突破无球跑位图
图2 两翼突破无球跑位图
无球跑位接应是指在本方进攻时,无球队员根据本队的战术部署及场上情况进行及时地跑位,为自己或同伴创造进攻机会,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对方使本方获得较好进攻得分机会的一种战术方式[3]。在篮球教学中,究竟如何快速有效地教好无球跑位接应呢?使学生在激烈对抗、瞬息万变的赛场上,第一时间果断采取正确的行动,更快速更合理地去接应同伴,从而抓住稍纵即逝的进攻机会。我们认为无球跑位意识的培养应从教学与训练之初就开始进行。并贯穿于整个篮球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在教授各种摆脱防守技术动作和既定战术路线之前,就应该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一般情况下无球队员跑位接应的基本做法,并指导学生在之后的练习中有意识去体会和形成第一反应。这将能够帮助学生在初期篮球实践活动中或临时组合的无战术状态时或比赛既定战术失效的情况下自动及时做出正确的第一反应。这种一般情况下的无球跑位接应做法我们称之为“无球跑位接应初意识”,它是篮球进攻意识的基础,也将为以后的战术学习和提高打下良好的意识基础。
一般情况下在篮球场上5名队员整体进攻落位呈现出3种形式,即:5名队员落位于外线区域(简称:5人外线),4名队员落位于外线区域和1名队员落位于篮下区域(简称:4外1内),3名队员落位于外线区域和2名队员落位于篮下内线区域(简称:3外2内)。在这3种情况中我们可以把队员按位置的不同简化为外线队员和内线队员。这样当持球队员从外线运球突破时,其他同伴无球跑位就应该首先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即:外线旋转跑位,内线拉开篮下。下面我们将详细阐述无球跑位接应的这两个基本原则。
图3 底角突破无球跑位图
图4 内线队员无球跑位图
2.1 外线无球队员旋转跑位
外线无球队员旋转跑位指外线无球队员观察外线持球队员突破路线而做出的相应移动。即:当持球队员向自己右路突破时(即从防守队员左侧突破),那么其他同伴就要向右侧旋转跑位(逆时针跑位),反之则向左侧旋转跑位(顺时针跑位)。但要注意在两底角位置存在特殊要求。下面分别从持球队员的3个典型位置(即:弧顶位置,侧翼位置和底角位置)来分析无球队员的跑位要求。
2.1.1持球队员从弧顶突破
当持球队员从弧顶向右侧突破时,无球队员逆时针方向旋转跑动(反之,顺时针方向旋转跑动)。如图1所示。
按照上述的旋转跑位方法将无球队员的行动详述如下:当持球队员①号由弧顶向右侧突破时,右翼队员②应向右球场底角移动,这样他能保持在持球队员侧前方视野之内,成为最为自然的传球点。而原本在右侧球场底角的队员⑤应向篮下切进,因为此时他的防守人的注意力多数情况下在持球人身上,所以他有反跑切进篮下接球的机会。左侧球场底角的同伴④按照旋转跑位原则应该向球场左翼移动,但这里有个特殊要求。因为如果④向左翼移动,就会进入到持球队员最不适合传球的区域,我们把这个区域称为“死区”(因为在持球队员突破时,防守队员正好挡在了向这个区域传球的路线上,对大多数球员来说此时想要越过防守传球到这个区域是比较困难的,因此称其为死区)。为了避免队员进入这个区域,因此要求队员④先做向左翼移动的假动作后再向篮下反跑切进。队员③如果呆在原来位置不动,那么他就会处于上面所说的“死区”,因此他要向弧顶位置移动,一方面可保护后场,保持攻守平衡,另一方面在持球队员遇到困难时,他可作为最为安全的传球点。
2.1.2持球队员从两翼突破
持球队员从两翼侧突破时,其他无球队员的移动方式如图2所示。
当持球队员②在右翼位置向右路突破时,同侧底角队员⑤应先停留在底角处牵制住自己的防守人,避免篮下造成拥堵,另一侧底角队员④可先向左翼移动,然后反跑回底角位置,保持在持球队员前方的传球点。弧顶的队员①补位到持球人身后安全传球点,队员③移动到弧顶,他现在的主要作用是在由攻转守时做好及时地保护;当持球队员②在右翼位置向左侧突破时,弧顶的①要顺时针方向向左翼位置移动,保持在持球队员传球视野的侧前方。左翼的同伴③要向左侧底角方向移动,左侧底角的队员④要切进篮下,右侧底角队员⑤应跟补到②的身后成为安全传球点。
2.1.3 持球队员从底角突破
持球队员从底角突破时,其他无球队员移动路线如图3所示。
当持球队员⑤从右侧底角向右沿底线突破时,右翼同伴②跟补到其身后作为安全传球点接应,弧顶的①向右小范围跟进移动,右翼队员③顺时针旋转到弧顶范围接应⑤,左侧底角的同伴④则应先做向左翼移动的假动作后返回到底角,保持在持球队员前方自然传球位置上;当持球队员⑤从右侧底角向左路突破时,队员②移动到弧顶位置,队员①移动到左翼位置,队员③移动到左侧底角位置,队员④要顺时针旋转切入篮下接应和抢篮板球。
2.2 内线无球队员拉开篮下
内线无球队员拉开篮下指的是在外线持球队员突破时内线队员为避免篮下拥挤,向外移动拉开篮下空挡的行动。如图4所示。
无论内线是一名同伴还是两名同伴,当持球队员从外线向篮下突破,内线队员首先要做的就是向外移动,避免篮下过于拥挤,以便拉开篮下的空间。若内线防守人去协防篮下,则内线队员就有中距离接球投篮的机会。若内线防守人跟出,一方面持球队员可有空间去上篮,另一方面内线同伴也有反切篮下去接应的机会。
无球跑位接应初意识是技、战术的重要物质基础。有了这种初意识作为基础,我们就能更好地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篮球意识。只有充分理解和内化了它的基本原则,在进攻时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根据同伴的移动来及时正确地调整自己的接应位置,提高进攻配合的效果。同时在防守时能够及时堵截对手想要去接应的地点。现代篮球运动速度快对抗强,在这样的比赛环境中想要保证有球技术动作的质量和效果,必须更加重视无球跑位能力的提高。顺利完成进攻战术配合必须通过积极有效的无球跑动,跑到恰当的空间再通过有球技术将整个进攻衔接起来[4]。因此,我们在进行体能、技术和战术的教学与训练之初和整个过程中,应该重视将无球跑动接应初意识作为入手点,逐步深入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
参考文献
[1]郑景东,赵全,李楠.刍议青少年运动员篮球意识的早期培养与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0):147-148.
[2]胡英清.篮球意识训练的相关因素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1,22(4):32-35.
[3]王远.初中篮球运动员无球跑位接应训练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148.
[4]朱燕萍.浅析现代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的无球跑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3):43-44.
作者简介:①向富兴(1977,1—),男,维吾尔族,新疆乌苏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的研究。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1.028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1(a)-00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