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宏
根据教学需要,利用废旧器材,自制节日彩灯演示仪,具有结构简单、材料便宜、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等特点。通过该教具可以使学生易于掌握光敏电阻特性。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实际情况,制作了《自制节日彩灯演示仪》,现将该教具构思及制作过程介绍如下。
1设计思路
笔者在讲《高中物理》沪教版选修课本3-2第4章第1节传感器的原理这节课时,涉及光敏电阻随着光照增强,其电阻值急剧减小,把它接在电路中,通过的电流就急剧增大的内容。根据电流在电路中的变化,可以设计出许多有关传感器的电路,在实际生活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笔者就此产生了一些灵感,想到了节日流动彩灯之所以流动,是因为电路中连接的小彩灯在不断地亮暗闪烁。如果在该电路中接个光敏电阻,通过一定的控制电路,当它受到周期性的光照,其电阻值就发生周期性地变化,电路中的电流也随之周期性地变化,那么小彩灯也就能周期性地亮暗闪烁,这样就轻松渲染了节日的气氛。
根据上述思路,笔者初步确定彩灯演示仪由2部分电路组成,如图1所示。第1部分是控制电
路,它由小电机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由1节1.5 V的电池供电,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触头,改变电机转速,从而改变彩灯闪烁频率。第2部分是工作电路,它由光敏电阻和小彩灯(发光二极管)串联,接在6 V稳压电源上,另外有2个辅助电路,就是有2个小灯泡也接在该电源上,而灯泡和光敏电阻正对着,灯光照射在光敏电阻上,它的阻值急剧减小,与它串联的小彩灯(发光二极管)亮了;若光照射不到光敏电阻上,其阻值很大,与它串联的小彩灯(发光二极管)就不亮。而小电机上带着一个半圆柱形筒,而这个筒刚好在光敏电阻和灯泡之间转动,由于是半圆形,为使其遮光效果好,在筒壁上贴了一层黑纸。因此,转到任何位置总有一个光敏电阻得到光,而另一个光敏电阻得不到光,得到光的光敏电阻与它串联的小彩灯就亮了(比如红灯),而得不到光的电路中小彩灯就不亮(比如绿灯)。转过某一角度后,原来亮的红灯熄灭,而原来不亮的绿灯就亮了。这样交替出现,并不断闪烁,就形成流动彩灯。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机转速,可以改变彩灯闪烁的频率。
2制作材料
废塑料架(用来固定小彩灯,红、绿彩灯相间固定成一圆形)、旧油笔筒、废塑料筒、光敏电阻2个、小灯泡2个、小电机1个、红、绿发光二极管各4个、滑动变阻器1个、2节5号电池。所用这些材料都不贵重,可以从旧的电路板上拆下来使用。
3制作过程
3.1控制电路
取一圆形塑料筒,把筒壁去掉一半,制成一半圆形筒,再在剩余的半圆筒上贴上黑纸。在圆盘的中心打一小孔,把旧油笔筒一端固定在圆盘的小孔上,另一端固定在电机的转轴上,把电机竖直固定
在水平板上,水平板用四根小木棍支起来呈板凳型。把滑动变阻器和开关也固定在水平板上,然后把滑动变阻器和电机串联接在2节5号电池上,2节电池串联固定在水平板的下端。当闭合开关,圆筒随电机转动,调节滑动变阻器触头,圆盘转速随之改变。
3.2工作电路
废塑料板表面贴上黑纸,竖直地固定在水平板上,把几个彩灯并联后固定在塑料板的黑纸上,(红、绿彩灯各4个,相间固定并排成一圆形)各彩灯与光敏电阻串联,接在6 V的电源上。
4教具特点及使用说明
教具特点:结构简单、材料便宜、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教具用途:让学生熟练掌握光敏电阻特性;用于制作节日流动彩灯,效果显著。
教具使用方法:
(1)闭合电机开关,使电机转动,固定的塑料盒也随之转动。
(2)闭合低压电源开关,点亮灯泡,随着塑料盒的转动,在竖直塑料架就能看到红、绿灯在不停地闪烁。
(3)调节滑动变阻器,电机转速改变,彩灯闪烁频率也在不断改变。
(4)演示完毕,断开开关,电机停转,演示仪停止工作。
5教学中使用情况及效果
该教具制作好后,笔者给学生讲了其工作原理,随后又进行了演示,学生大开眼界,不但深刻理解了光敏电阻的特性,而且也知道了它的广泛用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实践操作探究能力。自从该教具演示后,学生对制作教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自发组织题材,制作了好多优秀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