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玉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国的高校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发展。但调查显示,我国高校的班级凝聚力却逐步下降,这种矛盾的现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应引起众多高校管理者的思考与探究。当前高校班级凝聚力呈下降趋势,这是高校进一步建设背景下展现出的一种矛盾现象。实践表明,用核心价值观塑造高校班级凝聚力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是一种值得尝试和思考的有力手段。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形塑;高校班级;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0-29
当代的高校学生具有更鲜明的个性与意识,传统的形塑方法已经无法取得明显的效果。本文在此浅谈如何用核心价值观形塑高校班级凝聚力,提高 高校管理质量,促进高校进一步发展。
1.用核心价值观塑造共同的意识
高校班级的凝聚力取决于全体学生的意志、意识和人生价值观。由于当前大学生个体意识鲜明,受现实生活、互联网等多方平台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情感观差距较大,较难形成共同的意识,致使班级凝聚力逐步降低。
例如,对待“好心人搀扶摔倒老人烦被讹诈”的社会报道,教师在询问学生对此事的看法时,会出现不同的声音。有学生认为这种报道比较片面,自己遇到摔倒老人时一定会伸出援助之手。相反,有的学生认为当前社会金钱主义盛行,传统美德缺失,独善其身更好,不会主动采取行动。
学生的思维和意识折射其内心的思想,这种巨大的差异是导致班级凝聚力不强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塑造,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观和是非观,使学生可以更理性地看待事物。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班级学生才能在面对问题、挫折和抉择时产生较为相近的意识和思维,采取相似的动作,班级凝聚力才能得到提高。
2.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凝聚力
实践调查显示,在部分高校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有学生甚至无法准确叫出所有同学的名字,部分学生认为班级缺乏集体性的实践活动,导致班级学生难以形成默契。
由于缺乏集体性的活动,高校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够熟悉,默契和信任不够,进而导致凝聚力不足。在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教师可以组织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班级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核心价值观,并在活动中增强了解与认识,提高班级的融洽度,为凝聚力的提升提供强有力支撑。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养老院、福利院等社会福利机构进行公益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公益活动中感受社会的正能量,消除负面意识的侵蚀,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为关键的是,在活动中,班级学生可以共同面对困难与挫折,有助于形成班级统一意识,并加强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塑造班级荣誉
调查显示,高校学生表示自己无法在班级中获得足够的成就感,也没有足够的荣誉感。在这种背景下,学生难以对班级产生足够的认同感。因此,教师要增强高校班级凝聚力,就需要塑造班级荣誉,让学生对自己的班级产生足够的信任感和认同感。
一方面,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班级荣誉对班级、对个人都能产生正面影响,必须要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创造班级荣誉,才会拥有更好的个人荣誉。进一步说,教师要鼓励与引导学生通过付出获得成功,引导班级学生共同创造班级荣誉。
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尤其是可以用平常心对待他人的成功。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自私心理,会对其他同学获得的成就产生敌意,因此不愿意帮助其他学生,更不愿意帮助班级创造共同的荣誉。
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教师必须让学生正确看待他人的成功,必须要学会谦让、宽容和大度。只有改变了学生的意识,其才能正确地对待同学和班级,才能真正认识到班级荣誉,并为之付出努力。随着班级荣誉的形成,班级学生才能以班级为骄傲,才能够主动积极地维护班级、爱护班级,增强班级凝聚力。
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是一种先进的意识,更是一种优秀的理念以及带有凝聚力的意志。教师可以合理运用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产生相近的意识观念,通过实践,增强学生之间的信任和默契,并利用班级荣誉切实提高班级凝聚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不断总结与交流,深度挖掘核心价值观,推动高校管理与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焕武.用核心价值观形塑高校班级凝聚力[J].管理观察,2015,(15).
[2]周 怡.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探析[J].职业时空,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