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事业离不开文化建设

2016-04-21 08:58姚瑞韩健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标准化

姚瑞 韩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2-000-02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标准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已成为21世纪争夺经济、社会发展制高点和话语权的突出标志。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进程中,无不体现着标准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这已被世界所公认。然而,不仅是中国,就世界而言,还没有一部较为完整的标准化发展史。标准和标准化的发展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无不体现着文化的内涵,总结其发展的历史,借鉴和指导未来标准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十分重要。〔1〕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再一次把文化建设与发展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因此,标准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

关键词 文化建设 标准化 传承付出等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不断地积累形成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社会意识形态。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看,文化作为意识形态里的内容,无疑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范畴。所以,标准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同样离不开文化建设的加强和发展。

发展和加强文化建设是传承历史赋予的时代责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历史、学习历史,传承和发展历史进程中优秀的东西,摒弃和抵制糟粕的东西,是时代发展所赋予的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因此,对于文化的发展与构建,在区域发展,民族兴衰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和特殊的作用。〔2〕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的积累与发展,无不影响和促进,且记载着标准化思想与标准化发展的辉煌史实,并被世人所睹目和公认,其发展历程可追溯到《周易》。更不用说道家、儒家、法家等诸多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道法、礼仪等规章、法律,都反映出了标准化思想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创造与运用。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早已有了“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的古训。从度量衡到车同轨、文同书的统一;从兵马俑到各类陶瓷规格的规范;从历法、算术到二十四节气的总结;从宫殿、民间的建筑到全国各地寺庙、寺院的营造法式,其精美、精至、精准、精湛的工艺质量的背后那超高的标准规范,怎能不让现代人所折服。〔3〕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记载的标准化信息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在制造业标准与标准化中较为完整的体现。

世界标准化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样有着辉煌的贡献。然而,世界标准化的发展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史书,对此国际社会十分关注。历史使人明鉴,作为标准化人有必要总结标准化发展的历史,有必要深入学习标准化的发展史。而总结历史的本身就是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历史必然,也是印证标准及标准化是伴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事实上,历朝历代在其发展的进程中无不需要有一个核心的思想、理念来指导人们去为之奋斗。无不需要在继承中不断地创新思想和升华理论,而为政治和经济服务,同时又以文化的形式传播、渗透到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去得以发展和延续。而这种行为、思维、价值观念等社会意识形态中反映出来的灵魂、精神,是人们在文化的积累和发展中所获得的,是运用于事业中生生不息的动力和源泉。

我国的标准化事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重要历史时期得以发展和壮大的。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虽然不长,但赋予标准化事业的历史责任却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把握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规律,是时代赋予标准化事业的历史性责任。

发展和加强文化建设是凝聚精神力量的必然选择。既然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范畴,那么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定社会时期或范围内的核心价值观和人们的价值取向,并为上层建筑所利用,为上层建筑所服务。因而,把发展文化和引领文化建设,使之成为有利的武器,这足以说明文化和文化建设,以及发展文化,对时代的变革和发展是历史进程中致关重要的环节,是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所以,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领导文化建设本领,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因此,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文化的积累、文化的传承最终反映的是精神意志的强大和力量所在。反映在工作中,则是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废寝忘食的工作热情、夜以继日的自觉态度。标准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也更需要我们每个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人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即使成为不了标准化的专家,也应成为标准化事业的宣传者和推动者,在标准化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为此,需要有完善的宣传机制,心悦诚服的宣传理念,能动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去实现。并以“围绕标准分享技术成果、推动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环境保护、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百姓生活,宣传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作用,增强标准化工作者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全民标准化意识,扩大标准化工作的社会影响。因此,发展和加强文化建设是凝聚精神力量的必然选择,是与标准化工作者紧密联系的历史责任。

发展和加强文化建设是促进标准化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近些年,在标准化事业的发展进程中,我国的标准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先后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组织选举为常任理事国,这使我国在标准的制修订上,特别是把我国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成先进的国际标准,从而占领国际社会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制高点和话语权将发挥重大的作用。我国标准化法明确指出,在国内标准和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中,应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即,能否适用于我国的基本自然和文化条件。所以,文化建设对于标准化事业的发展不仅是历史赋予的时代责任和必然选择,更是促进标准化事业发展行之有效的必然途径。在标准化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加强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制度和机制的文化建设。〔6〕邓小平曾指出:他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一个制度的好坏或完善程度,不仅在于制度本身,而且还在于如何去落实。同时,还要建立良好的机制。机制不同于制度,机制是一种能够促使工作自动向着一定方向发展和运行的一种完整的系统或体系,具有激励、激发和提高执行力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从而达到我知道、我懂得、我相信、我愿意、我必须去做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的文化理念。所以,要大力加强从上到下的制度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形成强有利的保障机制,就必须从制度和机制上产生其特有的监督和管理优势。其次要构建舆论宣传平台。提高人们对标准及标准化的认识,特别是提高标准化工作者对标准化事业自觉能动性上,把加大培养和宣传典型人物,典型事迹放在首位。为此,应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和各级领导的作用,把培养先进典型作为年度考核的硬性指标,不仅要培养和宣传系统内部各个方面的先进人物或集体的事迹。同时,还要依靠全社会力量,加大挖掘和宣传社会中各个方面标准化良好行为的先进人物或集体的事迹,开展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强化标准化宣传工作的力度对在标准化事业中做出不同程度贡献的人或集体应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或肯定。三是要注重标准化事业中的文献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应建立和完善文化体系的建设,着力加强日常工作中相关资料、文物、音像、著作、书稿、历代标准事业人的历史记录,以及标准化事业中大事记的收集和整理。形成良性机制,特别是形成学习历史、了解过去、明确进程、确定方向的自觉意识,从而自觉提高前行的动力。注重总结和提炼文化理念和思想,使之融入标准化的各个环节中,激励和激发特别是标准化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内部潜能,使文化建设享有标准化活动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特有作用。所以,发展和加强文化建设是促进标准化事业发展的有效途。

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加强文化建设对于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抓住大力发展文化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推动和促进标准化事业与国际接轨,从而发挥标准化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转型升级,深化改革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规范和引领作用,以及构建走向世界的综合竞争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八大报告.

[2] 宋明顺,周立军.标准化基础[M].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3]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是这样炼成的[M].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4] 李学京.标准与标准化教程[M].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企业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以标准化引领科技创新
交通运输标准化